通过心理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广泛的学生群众基础,能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其心理健康意识。在心理社团中,通过探索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与心理有关的问题,积极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学生以自助、互助、他助等形式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整心理状态;受过培训的心理社团成员对身边表现异常的同学进行早期识别与报告,发挥学生朋辈心理危机干预预警作用。“小葵花”心理社团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了社团建设的探索历程。
一个响亮且有一定积极寓意的名称对心理社团十分重要。在创办之初,笔者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给社团取名为“小葵花”心理社团。向日葵,象征着积极快乐、热情坚定,代表着阳光健康、充满活力,“小”字彰显了小学生的活泼可爱。根据确定好的名称,还可以为社团设计口号,一句响亮、充满激情的口号能够增强团队的气势和凝聚力。
为了规范社团成员的行为,需要制定一系列保障社团健康发展的规定,这也是社团内部管理和活动的根本准则。心理社团要在规定中明确社团成员的职责及相应的考核条例,“小葵花”心理社团在第一次活动中,就向全体成员解读了社团成立的目的,宣读了社团成员的职责和考核办法,让每个成员都知道自己在社团中需要做些什么。
“小葵花”心理社团的规定包括:定期参加培训、专题学习和交流活动,有事提前请假;负责收集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有情况及时向心理健康教师汇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疏导需要帮助的同学;协助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广播站播音、心理活动的组织协调等。同时,明确社团的奖励机制:学期末根据社员的工作表现和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评选出优秀社员。
心理社团招募成员应面向全体,只要是符合“热心班级工作,具有服务意识;对心理学感兴趣,愿意参加各种心理学活动;能取得同学信任,有广泛群众基础;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善于与人沟通,诚实守信”这些标准就可以,切不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小葵花”心理社团从全校二至五年级18个班级中每班选一名学生,采用自愿报名、班主任推荐和心理健康教师面试三结合的方式招募成员。
社团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如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促进人际沟通、缓解压力、改善学习方法等,实施相关主题活动,并针对具体效果进一步完善。“小葵花”心理社团以“认识自我”为主题,一学期共开展6次活动,心理健康教师从“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喜欢自我—表达自我”几个方面来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体验到各种心理培训,如曼陀罗绘画、音乐放松、心理测试等专业心理训练,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社团还通过团体讨论的形式实施“多彩的情绪”主题课程,让学生认识情绪并学会调适情绪,从而拥有健康稳定的心态。
心理社团除了每学期的主题活动,还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心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体验中锻炼自己。每项活动都应做到提前策划,考虑如何制定活动规则、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如何进行分享和成果展示、如何做好经验总结等,不断改进,提高学校心理社团活动的有效性。
“小葵花”心理社团定期组织成员体验学校心理设备、参与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部分工作;通过校园网站、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结合“5.25心理健康周”开展倡议签名、心情绘画、心理故事会、心理剧排演、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带领社团成员走进社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教师一起开展志愿者活动。
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小葵花”心理社团促进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对心理咨询的了解。丰富多彩的心理社团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社团成员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多方面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小葵花”心理社团的活动设计和实施基本上是由教师主导,学生依附于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但是心理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助人自助的重要阵地,在社团活动中,心理健康教师应“退位”为副手,将主导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这个独特的环境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行为自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个性、表现欲和自我肯定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成员来自不同的班级,缺勤率比较高,也有中途退出的;社团活动对成员的约束力比较小,评价体系跟不上,这些情况导致有些活动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社团建设的成败在于自我管理,它需要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可行的活动组织措施进行保障,这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心理社团建设需要学校领导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为心理社团的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同时,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指导,提高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身兼数职,且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心理培训,社团的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导致活动多半停留在浅层次上,很难开展有特色的心理活动。要提高活动的科学性,学校应组织一线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如定期组织心育教师进行学习研讨、邀请心理专家为学校心育教师做讲座、安排教师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