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面塑与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弘扬关捩研究

2018-01-29 05:33马云骓刘玉峰张丽霞马春明
天工 2018年3期
关键词:面塑南充技艺

文 马云骓 刘玉峰 蒋 红 张丽霞 马春明

天下百业,各具匠心,各有匠性。面塑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民俗技艺,在其千百年的民间传承中因为地域文化、风俗民情、创作个体差异等,形成形形色色的风格和艺术个性。毫无疑问,工匠精神是面塑艺术的精神内核。它贯穿于面塑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并随着历代面塑艺人的精雕细琢而更臻于丰满和富有生机。正因为工匠精神的浸润和濡养,包括南充面塑在内的中国面塑被人们誉为立体的画卷,无声的戏剧,在世界民俗技艺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南充面塑艺人对每一份面塑作品都精心制作,而且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作品才会赢得消费市场的良好回应,进而让面塑艺术能够继续扎根于当代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之中,谋得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在当今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提档升级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高职业素质和高职业技能在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以工匠精神为指引,让受教者充分认识到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养成和富有个性化的自我技艺提升创造是他们从业后迅速满足职业要求的必经路径。在这一点上,对技术技能的精准化追求和精致化探索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南充面塑在其代代传承中所积淀下来的工匠精神的内在相通的契合点和融汇点。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大教育”这一人才培养基点上同质内涵

无论南充面塑在历史传承中靠一代代面塑手艺人师徒间的口传心授或家族式接辈传流,还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体化知识技能教学,在广义上,南充面塑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都属于教育活动。面塑传承人之间的师徒关系与现代职业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学方式的差异,其传道解惑、授人以渔的教育性质并无本质的不同。

二、在技能教学关系上的同质开展

面塑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民众生活,成为民俗风情中的一种表现方式。面塑表现民俗,适应民间生活需求,才能维持其存在。这就需要面塑艺人用精湛的技艺来增加其作品的吸引力和生存可能性。现代职业教育的受教对象同样需要在其受教育期间从施教者或其所处的教育环境内获取足够的技术教育进而在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锤炼出其安身立命的职场生存技能。南充艺人的技艺与职业教育学生的技术最终都会转化为他们成为社会人的生存能力。

三、在对技能追求的态度上同质标准

面塑艺人为赢得市场的认可并扩大市场对面塑作品的接纳度,他们必须将自己的手艺做到极致。只有手艺抵达最佳,其收益才会最佳。而面对当代职场,职业教育同样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植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只有成功给予受教对象高技能培养,才会有技术就业市场的高适应性和高满意度。

由上述三个契合点可见,南充面塑与区域职业教育以工匠精神为共同精神内核。正是站立在这些契合点和融汇点之上,考察到南充面塑仅仅靠传承人自身努力已经后继乏力的现实处境,将南充面塑引入职业教育不仅具备可行性,还具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性和急切性。

“面塑的传承与其他很多民间艺术一样,一般都是依靠祖辈或师徒相传等方式,其传承对传统的依赖性较强,传承的面太窄。”面塑艺术长期都是民间艺人口授手传,缺乏推广的方法和渠道,后继乏人。如何扩大南充面塑的传承范围、如何让南充面塑的工艺及其所蕴蓄的工匠精神成为区域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养成的具象化措施以及如何在区域职业教育中发扬南充面塑文化“工匠精神”,可以思考以下推介与弘扬策略。

首先,大力推动南充面塑文化进职业教育校园。学校可聘请校外专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作全面、深入、细致的剖析,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并具备这一职业精神。在实践操作层面及对工匠精神的言传身教方面,每一位民间技艺传承人都是技术专家。南充面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尹吉明先生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给下一代。面塑艺术只凭一家一户难以传承,必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面塑技艺。让下一代体会、尝试与爱好,才能实现其传承延续性。为此,尹吉明积极参加“南充市顺庆区非遗传承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到仪凤街小学、大北街小学、涪江路小学担任校外兴趣辅导教师。应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南充面塑艺术走进校园、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还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在构建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推动南充面塑进入区域内各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中等职业高中。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工匠精神 ”,培养和塑造“精益求精 ,注重细节 ,一丝不苟 ,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内涵。

其次,在职业教育院校弘扬南充面塑,可以有多种形式:一是邀请面塑传承人到校开展面塑制作的相关讲座,实现面塑艺术的直观展示。通过直观现场创作,必然会产生“粉丝效应”,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走进面塑的兴趣;二是组织关于制作南充面塑的课外活动,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有条件的大专院校成立南充面塑制作的学生社团。在面塑传承人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参与面塑制作,体会面塑制作技艺本身的博大精深,加深其兴趣;三是组织大中专职业院校的教师配合面塑传承人开展联合科研攻关。通过联合科研攻关,一方面可以解决面塑制作原料的搭配、作品保存等纯技术问题。让南充面塑制作更科学,更具有保存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展开对南充面塑传承历史中涉及的文化层面研究,增加南充面塑的艺术感染力,挖掘南充面塑传承中的文化内涵,助推南充面塑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南充面塑的文化影响力。四是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内筹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南充面塑大师工作室,设置南充面塑艺术展示厅。将面塑传承人的既有作品进行循环周期展示。同时,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捐赠及学校自筹,筹措一定足额资金,支持南充面塑艺术传承人尹吉明创作“工匠精神系列面塑作品”。如将字圣仓颉造字、鲁班(公输班)发明木匠工具、蔡伦造纸、毕昇活字印刷、马钧改进灌溉用的翻车、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李春建造赵州桥、大明巨匠蒯祥建造紫禁城等古代巧匠事迹制作成面塑场景作品,让参观者领略古代的工匠精神,明确工匠精神在历史上的一脉相传、源远流长。除了古代的巧匠面塑,同样可以开发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王津、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孟剑锋、“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等一大批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的在某些领域不可或缺的“国宝级”技工的面塑作品。直观展示工匠精神是如何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五是各类学校与面塑传承人携手,展开对南充面塑内容的当代创新性开发。传承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绝不是简单的崇古尊古,而是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创作经验,新旧手法与技艺糅合,锐意进取,推陈出新。在这一方面,尹吉明已经做了积极的努力。尹吉明为了让所任教学校的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学习面塑,做了很多当下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面塑。例如,《熊出没》中的熊大、熊二、光头强,《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中的羊系列和狼系列卡通小动物面塑作品。通过这些动画面塑作品,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和受欢迎度。南充面塑灵活性大,承载了许多成年人的童年记忆,深受各个年龄阶层的人喜欢;随着时代的需要,南充面塑正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如在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一节点,尹吉明就做了一系列抗战题材的面塑。寓历史文化教育于小小面塑之中,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历史文化教育效果;因此,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时间节点设计创作风格各异的面塑作品是南充面塑扩大社会影响的可选择项。

职业教育需要受教者在求学过程中以及在其走出学校后的漫长职业生涯中养成并弘扬工匠精神。南充面塑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技艺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佐证。二者以工匠精神为纽带,在职业教育体系内以南充面塑为载体塑造职业教育学校的受教者具匠心、立匠性、为匠行的职业特质。一方面规避了南充面塑面临的人亡艺绝的风险,另一方面对区域职业教育培育受教者工匠精神这一强大内驱力颇多裨益。

猜你喜欢
面塑南充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动态概括法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TheDifferencebetweenOrientalandOccidentalThinking Patternsin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