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王 燕
现代孩子接触的音乐范围非常的广泛,以至于让他们在选择的时候应接不暇,导致一味的全灌输全吸收,从而形成盲目的跟风。时间一长,对于课本上的的歌曲,他们的兴趣就渐渐的流失了。甚至对音乐书中的歌曲会产生一种厌恶感。对于这一现象。我想用“变味”的唱法并创新带有时代气息的音乐元素加入歌曲当中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激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学生兴趣流失原因:
课堂上的现象:
音乐原本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功课,但通过我这些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喜爱音乐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于把音乐组成一节课来施教,他们为什么就不喜欢了呢?最近课堂发生了一件事:课堂上我正在教学生唱《春游》,由于课前一时疏忽我的手机没有调成静音,在课堂上突然想起《小苹果》的音乐,本以为很尴尬迅速上前把铃声摁下,谁知我的学生们竟然都能异口同声的唱出这首歌,而且个个都作出惊人的举动,摆出不同的POSE,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在一霎那间顿时沸腾起了,让人见了啼笑皆非。
实践与探究:
老师该如何去教,才能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音乐这门功课呢?我费尽周折大胆的地做出了如下的决定:何不换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尝个鲜,自主发现它的与众不同,并通过自身感受、体验、尝试、喜爱,来学习歌曲呢?于是我决定把课本歌曲”变味”的唱。值得窃喜的是孩子们竟然都爱上了这样的“变味”,我也不知不觉的被爱上“变味”唱法。
歌曲《浏阳河》已经唱了很多年了,歌曲的年龄甚至比孩子们父母的年龄都大,这首歌曲在产生的年代无疑是好歌,但很难为现代的孩子所理解,它的时代感非常强,对于现代的孩子来学,兴趣感就随之而淡了。因此我在教歌曲的同时采用了歌曲的歌词变 ,旋律不变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改词)古黄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淮安?河边有个什么区哪出了个什么人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啊依呀依子哟古黄河弯过了几道弯,四十里水路到淮安,河边有个楚州区哪出了个周总理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啊依呀依子哟出了个周总理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啊爱戴。
歌曲《蒲公英》这首歌曲旋律优美缓慢,歌词短小,富有梦幻般的色彩。孩子很喜欢,为了让他们学起不单调,别有风趣,我在孩子们学好歌曲的基础上,把《蒲公英》的的旋律换成前一首歌曲《猜谜谣》的旋律试着学唱,通过对歌曲演唱的对比,孩子们明显感觉到歌曲的意境表达的不对,还是原来的好听,所以再用原曲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体会更深了。唱的也更投入。
《西风的话》,描写的是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的变化,旋律舒缓节奏平稳,从题材内容来说都很符合儿童的心里特征。可是孩子们在这首歌曲刚学会的基础上,再次演唱就缺乏了兴趣。于是我在歌曲的开头与中间加上一些数板的节奏。如:去年我回去,你们刚穿新棉袍(新棉袍 新棉袍 嗒嗒嗒 嗒嗒 嗒嗒嗒)等来增加歌曲的活泼一面俏皮一面。这样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孩子们学习的歌曲兴趣也被调动起来。
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它是一首非常轻快流畅的歌曲,为了让孩子更能准确的学会用轻快地声音来演出这首歌曲。我弹琴的时候在歌曲的速度上采用了快慢的对比。弹奏速度快,孩子们会兴奋激昂的演唱,把卓玛放牦牛时欢快活泼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弹奏速度慢反映出小卓玛放牦牛时有心思的样子。总之变化速度演唱,学生也因此会有着不同的体会。学起来也不觉得枯燥无味。对于高年级孩子们来说在聆听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教师弹琴速度的快慢能让学生对歌曲的体会有着截然不同的感知。
歌曲《开心里个来》:开心里个来,开心里个来,现代都市好呀好气派。(数板)想过去马路窄,房子矮,买本好书要跑二里外。看今朝高速公路连北京高楼大厦竖起来变化真是快!让学生尝试着用家乡的方言来演唱,通过歌词的内容和不同音乐形式的演变来感受城市的变化。体验创造自己喜爱的具有现代气息的音乐表现形式。
歌曲《大海呀故乡》,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情谊深长。但是这首歌曲太经典了,可以说绝大多数老少三代都会唱。当孩子们都会唱的歌曲再拿出来学习,难免会有点乏味。如果在开头加点朗诵,以本身歌曲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那整个教学的氛围,学唱的情绪会随之高涨。实践证明:通过一节课的排练和一节课的巩固学习。孩子真的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都嚷嚷还要继续学唱这首歌,还要改变别的形式再试试,我很开心他们这样的表现。几节课后的反思是:像这种群体性的音乐活动不仅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还能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