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卉
山东省济南市妇幼保健院(250001)
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及大量研究,儿童肥胖与成人期肥胖的密切相关,近年来儿童肥胖以及超重现象的发生有明显增高趋势,特别在大都市,如北方的某些城市,已经突破20%的比例,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而儿童肥胖率持续上升的原因,与孕妇围产期的体重控制欠佳,婴幼儿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运动量少、遗传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多项研究证实,孕前的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孕期体重增长直接影响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体重,过高会导致新生儿窒息、难产及巨大儿发生率的增加。故科学合理的控制围产期孕妇体重是预防新生儿超重及儿童肥胖的重要手段之一。
瘦素是最早认识到的对人类体重控制有重要作用的特定基因。目前确定的了几种单基因肥胖综合征,大部分存在于瘦素- 黑素皮质素调节通路中。已知的基因有瘦素、瘦素受体-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POMC)、激素原转换酶1(PC1)、黑素皮质素受体3和4(MC3R和MC4R)、以及转录因子单意同源物(SIM1)。到目前为止,MC4R突变是最常见的单基因肥胖病因,占早期开始的严重儿童期肥胖的4%。随着人类肥胖基因图谱的继续扩展,发现儿童肥胖更多是多基因导致。
甲状腺激素、皮质醇等异常均可导致婴幼儿早期肥胖,常见疾病有先天性甲低、库欣式综合征等。
肥胖是重要的医学和公共健康问题。成年人的肥胖往往容易引起许多医学并发症。肥胖儿童具有成年肥胖的高风险,然而,若不采取适当的重视和治疗,成年疾病就可能在青少年时出现。
在过去的10年中,儿童二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持续增高,T2DM是以往几乎完全在成年人发生的疾病。家族的肥胖因素以及母亲孕期肥胖、妊娠期糖尿病都是儿童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婴幼儿早期肥胖可导致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的增加。
肥胖引起各种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液动力的改变。儿童肥胖倾向于内皮功能障碍、颈动脉内膜增厚,以及早期出现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脂纹与纤维斑块。儿童肥胖是儿科高血压的首要病因。儿童肥胖是否象成年人那样,增加心肌梗死、中风、某些恶性肿瘤的风险,目前尚未得到证实。
肥胖幼儿发生哮喘和其它呼吸问题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
婴幼儿早期的肥胖还可能导致儿童的骨骼畸形、皮肤损害等。
胎儿期要预防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如果孕妇体重增加过快,常会导致胎儿出生体重过重,使今后发生肥胖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要预防胎儿体重过重,孕妇首先要定期检测体重增长是否符合正常妊娠的生理规律。正常孕妇前3个月增加1.5~3kg,以后每周增加400g,至足月时体重比未妊娠时增加12.5kg。其次,孕妇要根据体重增加情况调整热量摄入量;另外,孕妇还要保证适当的活动量,如散步、轻体力活动等。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多年后发生肥胖的风险显著低于人工喂养儿,而且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婴儿以后发生肥胖的概率越低。其原因可能是,母乳喂养儿可以更好地控制每餐的摄入量和间隔时间,避免过多热量的摄入。而人工喂养常有过度喂养的情况存在,造成孩子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重视儿童保健,规范查体,早期筛查肥胖及超重的婴幼儿,给予早期的干预指导与管理。
儿童尚在生长发育期,所以治疗目标设置和治疗必须是个体化的。首要目的是恢复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在摄入显然过多的情况下,在增加能量消耗的同时必须限定热量摄入。
少儿肥胖可分为乳儿肥胖、幼儿肥胖、学童肥胖、青春期肥胖。从最容易发胖的年龄来说,有两个时期:一是脂肪组织发育最旺盛的乳儿期,一是青春前期。乳儿期是以脂肪细胞数增殖为主并伴有肥大;青春期与之相反,脂肪细胞以肥大为主伴有增殖。从乳儿期肥胖伴有脂肪细胞增殖这一点来说,可以知道其多少与后来的肥胖有关。当然,也有自然减轻的事例。所以,乳儿期的肥胖也可看作良性肥胖。约有70%~80%的学童期肥胖、青春前期肥胖会发展为成年肥胖。因此,儿童减肥应从幼儿期开始。常用的儿童肥胖的干预方法有运动疗法,健康处方饮食疗法,心理治疗等,重要的一点是应提供正确的喂养及饮食环境。另外,需对引起肥胖的综合征以及内分泌疾病,对原发病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