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素养:信息素养的拓展与变革*
——国外版权素养调查研究综述

2018-01-29 01:24:43张立彬
图书馆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象图书馆素养

王 婷 张立彬 陈 祥

(1.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图书馆 天津 300270;2.南开大学图书馆 天津 300071;3.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天津 300071)

1 引言

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的发展,催生了技术、产业和观念的变化,未来的信息服务与版权联系将会愈加密切,版权素养已经成为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来不及作出相应调整,版权素养教育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导致相关领域人员的版权素养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有必要对从业人员版权素养进行调查,了解当前状况,为针对性提高版权素养提供实践依据。

国外版权素养调查研究开始较早。保加利亚图书馆与情报国立大学(ULSIT)Tania Todorova于2012年在该国教育科学部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下对本国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版权素养调查[1]。此后,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都相继开展同类工作。目前,国际合作研究机制已经形成,调查样本和内容更加全面和深入。通过多层次和多区域的版权素养调查,研究人员发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版权问题,该工作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2 版权与版权素养概念的界定

版权又称“著作权”,产生于15世纪后期的英国,起源于英王授予出版商的一种垄断印刷权。1710年英国议会通过《安妮法令》,作者开始成为版权的直接受益人[2-3]。为了适应版权国际化的需要,1886年9月9日,欧洲14国通过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伯尼尔公约》,约定国民待遇、自动保护以及版权独立性版权国际保护三项基本原则。相较于早期制度,现代版权保护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扩张,WTO《TRIPS协议》、美国《1998年数字千年版权法案》以及我国《著作权法》均将符合法定要件的计算机程序纳入保护范围。随着版权制度的不断成熟,现代版权法以及版权制度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4]。版权制度固有的国际性,及其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对现代版权素养的要求,在作品国际交流愈加频繁的今天,版权素养教育必要性进一步凸显。

素养指在某些领域中的能力或者知识技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素养”包括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等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文本的能力;从功能和用途来看,“素养”是能够用于实践和应用的要素;从获得角度来看,“素养”则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5]。版权素养涉及的具体能力有:对于版权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于需要版权保护的材料的界定与归类、合理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许可模式的选择和许可合同条款的制定以及侵权行为的认定等。

在知识经济时代“用户生成内容”的文化背景下,版权素养在保护作者权利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对于版权素养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缺乏实践数据,加之我国版权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以及国民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版权素养调查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助于维护作者、使用者的个人利益,同时有助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国外对于版权素养的调查研究

鉴于版权素养的重要性,国外(主要是欧洲)相继开展了对于本国版权素养的调查研究,如保加利亚、英国、法国、印度等。各国在不同的群体中所开展的版权素养调查,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的样态。本文对上述国家的版权素养调查分析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对我国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3.1 保加利亚关于版权素养的调查研究

保加利亚是最早系统开展版权素养调查的国家之一[6]。2013年7月至9月,Tania Todorova针对国内的图书馆以及相关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了版权素养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与版权问题联系最密切的人员的版权素养,该项工作得到了国际学界的高度肯定[7]。研究覆盖保加利亚全国28个区,邀请了218位相关专家,主要采取线上调查方式。调查问卷的目标设计主要包括对版权问题的了解与关心程度,对所在图书馆与文化部门现行版权政策的意见与看法,对在情报学、档案学、文化遗产学高等教育中引入版权教育的看法以及调查对象自身的相关信息,包括人事信息、受教育情况以及工作经历等。调查共收到了118份有效问卷。对收集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后发现,调查对象版权意识远低于预期值。有41.2%的调查对象对个人版权问题的有关条款不了解,55.5%的调查对象对虚拟服务的渠道以及开放在线教育资源不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80.7%的调查对象肯定了版权政策的重要性, 94.1%的调查对象认为版权教育应该纳入图书馆信息与情报学以及文学遗产学的高等教育课程中。调查小组表示,在今后调查中将注意版权教育与实践的联系,将学术教育的形式应用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中。

3.2 法国关于版权素养的调查研究

在2009年网络版权侵权现象日益猖獗之时,法国国民大会通过Hadopi法案,在禁止网络侵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8]。这一时期所开展的版权素养调查工作,为相关政策的实施以及法律的制定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也可为法律条令实施成效评价提供依据。法国Joumana Boustany针对法国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博士生作了版权素养状况调查,以此了解法国科研群体的版权素养水平,并分析了法国在版权素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9]。

3.2.1 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版权素养调查研究

2012年3月1日,法国政府通过了一项法案,规定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在未与出版商协商的情况下组织读者在图书馆扫描图书供个人使用。由此产生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问题以及可能的版权侵权风险,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版权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Joumana Boustany所做的版权素养状况调查显示,法国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版权问题上缺乏必要的能力,在处理国际版权问题上更为突出。原因之一在于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忽视版权素养教育,在版权问题处理方面缺乏相应的训练,版权专业知识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短板”。

2014年1月至3月,Boustany开展了一项网络调查,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版权意识进行测评。调查内容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版权相关问题的了解和关心程度、对于其所在机构版权政策的意见、对于LIS教育方面的意见和看法等。此次调查对象选取了500个学术性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该领域的专家,共收集完整问卷329份。其中,女性74.5%,男性25.5%;30岁至39岁占34.3%,40岁至49岁占28.3%,50岁至60岁的工作人员占比17%,低于30岁的工作人员仅占比15.8%;在职位构成方面,管理人员占比55%,中层员工占比26.1%,普通员工和技术人员占比10%,合同工或者私企工作人员只占比8.8%;在学历及专业方面,有超过60%的调查对象拥有研究生文凭,其中图书馆学专业占比63.5%,历史学专业占比11.9%,档案学、文化遗产学以及博物馆学专业则分别占比4.9%、4%、0.6%,文学、法律以及地理等其他学科专业占比15.1%。

调查发现,只有18.6%的机构设置专人负责处理版权问题,有超过三分之一(34.3%)的图书馆尚未制定版权相关政策,31%的调查对象表示并不确定其所在机构是否有版权相关政策。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认为应该把版权内容纳入到图书馆与情报学的教育课程中去;对于具体方式的选择则首选专题研讨会,其次是互联网、博客、维基等,再次是小组会议、圆桌会议、继续培训课程等。

3.2.2 法国博士生版权素养调查研究

博士生代表其所在国家的文化水平[10-11]。博士学位设置要求博士生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学习和研究进行新领域的探索和创造,形成新作品。博士生的科研工作离不开大量的文献阅读与资料下载以及自身作品保护,从而涉及更多版权问题[12-13]。因此,博士生版权意识与版权知识是版权素养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

2015年3月17日到4月17日,Joumana Boustany进行了为期一月的线上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博士生对版权问题的关心程度、在知识产权问题以及版权问题方面的实践情况、版权实践方面的培训情况以及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研究领域等[14]。此次调查覆盖了法国284个设有博士学位的学校,共收到1 110份完整的问卷回复。调查样本由57.4%的女性以及42.6%男性组成;年龄分布跨度为19岁至72岁;在年级分布上,处于博士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及以上的调查对象分别占比37.1%、25.4%、20.9%、9.5%、5%。

结果显示,只有8%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关心版权问题,27.4%的调查对象仅表示适度关心,29.1%的调查对象表示稍有关心,9.5%的调查对象则表示一点也不关心。当涉及更具体的权利内容或权利对象时,如数据库、复印权、图像权等,其结果也呈现出相对差异。如21.4%的调查对象表示对于公开资料与数据的版权问题毫不关心。不同学科的博士也呈现差异,其中,社会学科方面的博士对于版权问题关注程度更高。在年级方面,博四的学生相比于其他年级也更关注版权问题。调查还显示,只有23.1%的调查对象表示曾经接受过知识产权以及版权方面的实践训练。具体训练方式选择上,40.2%的调查对象表示倾向于请教与磋商,38.6%的调查对象表示更倾向于开设相关的训练课程,还有一些调查对象提出自学版权素养相关内容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此外, 44.1%的调查对象表示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很难判断特定资源是否可以使用;有58.9%的调查对象表示在知识产权与版权相关法律的了解上存在困难;77%的调查对象表示当选择在国外发表文章的时候,不知道如何选择法律以作参考。在发表文章的过程中,50.9%的调查对象认为所签署的合同并不复杂,24.8%的调查对象则持相反观点。

结果表明,即使是博士生这样一个文化素质高的群体,版权素养水平依旧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缺少相应的教育与训练应是主要原因。调查人员希望进一步扩大样本的数量,排除偶然因素,并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3.3 英国文化部门专业人员与图书馆员版权素养调查研究

英国作为版权制度的发源地,一直推动着欧洲版权制度的完善与统一[15-17]。英国国内专业人士的版权状况能够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2014年12月,英国开展了一项针对文化部门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版权素养调查,旨在了解上述人员的版权素养现状,并进行国际比较。此项调查研究采用邮箱、推特线上调查的方式。调查目标包括调查对象的版权素养状况、对于版权政策发展与应用的态度、对于版权教育的态度及其工作经历等[18]。研究显示相关工作人员对版权的了解不到位,尚不能妥善处理现实中遇到的版权问题。

调查样本性别构成方面,男性和女性分别占比24%和76%;年龄构成方面,30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占比8%,30岁到39岁的调查对象占比25%,40岁到49岁的调查对象占比28%,50岁到59岁的调查对象占比32%,超过60岁的调查对象占比7%;其中,有63%的调查对象接受过高等教育并取得了学士学位,42%的调查对象拥有图书馆信息学的学历证明;职位构成方面,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占比57%,高中或者初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占比10%,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占比8%,档案馆工作人员占比2%,博物馆工作人员占比3%,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占比1%。

结果显示,40%的调查对象表示对版权问题适度关心,27%的调查对象表示对版权问题稍有关心,17%的调查对象表示对版权问题非常关心,3%的调查对象表示对版权问题并不关心。女性中有16%的调查对象表示对版权问题只稍有关心或者不关心,而这一比例在男性中只有6%。58%的调查对象表示对英国版权法适当或者特别的了解,有46%的调查对象表示对英国的版权组织适当或者特别的了解;在国际层面上,只有极少数的人有所了解。在版权清理经验上,超过一半的人表示对此只稍有了解或者一无所知。在集体权利管理方面,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表示对此稍有了解或者一无所知,28%的调查对象表示对此有所了解及特别了解。

国际间的横向对比表明,英国的版权素养水平高于已经进行过此项调查的其他国家。但整体上版权管理经验尚浅,版权问题处理能力还有待加强。

3.4 印度科研工作者以及森伯尔布尔大学工作人员版权素养调查

印度在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受英国影响,英国版权制度带动了印度版权制度的发展。无论是版权法的制定及版权政策的实施,印度都处于较高的水平。有鉴于印度与中国在国情和发展轨迹上的相似性,对印度版权素养调查工作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益借鉴[19-21]。

印度森伯尔布尔大学Karan Singh借鉴国际经验在印度开展了旨在了解科研工作者以及森伯尔布尔大学工作人员版权素养的调查[22]。此项调查总共收集到380份完整的调查问卷。其中,男性76.32%,女性23.68%;在年龄分布方面,处于23岁到30岁之间的调查对象占总数的60.53%,处于31岁到40岁的调查对象占总数的23.68%,在41岁到50岁之间的调查对象占总数的10.53%,年龄超过51岁的调查对象占总数的5.26%。数据分析显示,调查对象中有250人从事科研的时间低于5年;有65人从事科研的时间在5到9年之间;有25人从事科研的时间在10到14年之间;有30人从事科研的时间在15到19年之间;仅有10人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超过20年,这一结果与年龄分布在趋势上大致对应。数据统计呈现出以下结果:一是哲学硕士在调查中表现较为活跃;二是森伯尔布尔的研究人员获取版权资源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三是对于版权问题的重视程度上总体呈现较高水平;四是大多数森伯尔布尔大学的工作人员对于国内的版权政策有所了解;五是大多数的研究人员都清楚版权的合理使用;六是大部分的调查对象会通过研讨会的方式来讨论版权的相关问题。

3.5 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法国和土耳其对图书馆与信息学专业人士的版权素养调查

以上四国将调查对象限定为图书馆与信息学的专业人士,以期了解图书馆与信息学的专业人士对版权相关问题的了解程度、对所在国家和机构的版权政策了解程度、对版权教育与培训的意见以及不同国家在以上问题上所呈现的相对差异[23]。此项调查采用线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共收到了622份完整的回复,其中148份来自保加利亚,311份来自法国,82份来自克罗地亚,81份来自土耳其。调查对象中女性占比76%,男性占比24%。在年龄构成方面,处于30岁到49岁之间的工作人员占比61%;此外,50岁到60岁、30岁以下、超过60岁的工作人员则分别占比24%、11%、4%。调查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是图书馆与信息学领域版权相关问题的知识与了解程度、调查对象对于其所在机构现行版权政策的观点、图书馆与信息学的教育问题(高等教育与在职培训)以及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16%的调查对象表示并未发现其所在机构有任何的版权政策,也不确定是否需要制定版权政策;25%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或者不认为其机构所持有的资源是受版权保护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认为需要将版权纳入到图书馆与信息学教育体系中。

4 借鉴与对策

4.1 调研的紧迫性与方法选择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国内应该着手进行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版权素养的调查与研究。在此之前,需要综合分析我国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民族组成复杂[24-25],辽阔的国土疆域及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了各个地区文化差异大[26-27]。调研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进行区域划分,由各区域内的相关高校负责对该区域的调查研究,再进行汇总。如此既保障研究的效率性,也可以节约科研成本。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各个调查团队之间存在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调查结果,降低调查结果的参考价值,调研之前必须进行标准的统一。在调研方法选择上,可以选择纸质调查与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调研样本,增强调研的普适性。灵活运用各种调研方法,不要拘泥于具体的形式,但在内容与目的上则趋于一致。

4.2 调研的层次性与对象选择

版权素养调研是一个浩大并且层次复杂的课题,切入点的选择应是首要考虑的要素。参照国外的经验,首先在与版权联系最密切的部门中展开调查,例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在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应该侧重于版权法、版权清理以及版权的合理使用等内容。此外,学生、科研人员与版权问题联系紧密,近来抄袭与伪造论文频发反映出高校版权素养水平不容乐观,因此我们亟需在高校进行版权素养调查[28-31]。硕士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科研人员可作为调查的主要对象[32],对于上述人员,在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应该主要侧重于合理使用、版权主体意识、版权保护意识和版权规则意识等。最后开展普通群众版权素养的调查,在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应侧重版权基础知识和对版权政策的了解程度等。总体而言,将调查对象划分层次,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了解版权素养的现状。

4.3 调研的必要性与对策选择

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任重道远[33-34],特别是在版权领域,制度文化尚未形成、技术发展迅速,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开展对于版权素养的调查研究,其根本目的还是提升国民版权素养,为版权法的完善和图书馆等机构的版权政策制定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国内开展版权素养调查。在处理调查所呈现出的问题时,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完善法律体系和版权政策体系;其次要将版权教育纳入现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学等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职业,例如图书馆馆员,可以设立与版权素养有关的资格证,作为从业的硬性条件,以此来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版权素养水平。现体系下版权素养不达标的人员应通过培训班、研讨会以及成人再教育等多种渠道进行实质提升,并制定以实践为导向的版权素养评价体系。

(来稿时间:2017年6月)

参考文献:

1.Tania Todorova, Tereza Trencheva, Serap Kurbanoğlu, et al.A Multinational Study on Copyright Literacy Competencies of LIS Professionals// Information Literacy.Lifelong Learning and Digital Citizenship in the 21st Century[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4:138-148.

2.张乃和.论近代英国版权制度的形成[J].世界历史,2004(4):23-29.

3.郑成思.谈谈英国版权法[Z].武汉大学: 国外法学评价,1998:61-64.

4.于南.美国版权法合理使用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11(12):178-182.

5.UNESCO.Education for All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Paris:UNESCO, 2006:147-152.

6.叶明珍.保加利亚的社会科学研究概况[J].苏联东欧问题,1986(4):85-87.

7.Ivanka Yankova, Rumelina Vasileva, Silvia Stancheva, et al.A Bibliographical Overview of “Copyright Literacy” as a Key Issue in Memory Institution Management// Worldwide Commonalities and Challenge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and Practice[M].Springer Link, 2013:655-661.

8.田扩.法国“三振出局”法案及其对我国网络版权保护的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2(6):5-9.

9.Tania Todorova, Irena Peteva.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of LIS Students in SULSIT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Worldwide Commonalities and Challenge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and Practice [M].Springer Link ,2013:610-616.

10.王炜,徐小强.法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与质量保障[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3):44-50.

11.陈跃.法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3):170-172.

12.马金晶,谭菲, 靳玉乐.国内外教育博士研究现状及其走向[J].现代大学教育, 2011(4):52-56.

13.唐海波,郭锋.研究生压力与压力管理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 2012(10):859-861.

14.Joumana Boustany, Annaïg Mahé.Copyright Literacy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France// Information Literacy: Moving Toward Sustainability[M].Springer Link, 2015:210-219.

15.王迁.论著作权法保护工业设计图的界限——以英国《版权法》的变迁为视角[J].知识产权, 2013(1):19-33.

16.曹春.西方国家的著作人身权制度[J].中国出版, 2005(3):49-51.

17.宋立华.欧洲版权法概览[J].出版参考, 2007(1):34-36.

18.Morrison C,Secker J.Copyright literacy in the UK: a survey of librarians and other cultural heritage sector professionals[J].Research Journal of Botany, 2015(1):1-14.

19.陈建午.印度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分析:一个文献综述 [J].知识经济, 2015(6):22-23.

20.王丽.印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J].南亚研究季刊,2009(3):32-36.

21.申秋红.印度人口发展状况与人口政策[J].人口学刊,2014(1):24-31.

22.Karan, Singh.Application of Copyright Literacy among the Research Scholars and Faculties of Sambalpur University: A study[Z].Bargarh ,Odisha : Librarian of Vikash Degree College,2016.

23.Tania, Todorova1, Tereza, Тrencheva1, Serap,Kurbanoğlu2, Güleda, Doğan2.A Multinational Study on Copyright Literacy Competencies of LIS Professionals [Z].Sofia, Bulgaria:State University of Library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16:621-635.

24.许学工, 李双成, 蔡运龙.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近今进展与前瞻[J].地理学报, 2009(9):1027-1038.

25.罗融融.《中国国家地理》研究(1950—2013)[D].暨南大学,2014:24-29.

26.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J].地理研究, 2003(3):261-271.

27.陆大道.我国地理学发展成就及当前若干值得重视的倾向[J].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1(2):1-2.

28.胡婧坤, 翁彦琴, 等.中国科协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现状调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6):765-769.

29.胡婧坤,刘培一.2000—2009年国内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 2010(20):144-148.

30.鲁敏.“一稿多投”现象的精细化研究:国际学术规范视角[D].浙江工业大学, 2008.

31.盛学明,张海钟.学术论文一稿多投问题的多学科分析 [J].今日科苑, 2007(22):292-293.

32.符庭.加强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科技道德教育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09(12):319.

33.张文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9(6):136-137.

34.张文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N].法制日报, 2014-12-31(7):13-19.

猜你喜欢
对象图书馆素养
神秘来电
睿士(2023年2期)2023-03-02 02:01:09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意林(2018年3期)2018-03-02 15:17:24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飞跃图书馆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