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文化主题阅读课是指在成语文化的大背景之下,确定一个主题后,选取多篇文本材料进行教学的阅读课。该类阅读课旨在引导儿童以成语文化为主线,有主题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儿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体悟文本传递出来的情感态度、阅读策略、传统文化。
成语文化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成语文化主题阅读课的主题如何确定,其中主要的来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的涉及面广、意蕴丰富,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切口小、易操作、贴近儿童的原则进行主题筛选。因此笔者和所在团队尝试了如:十二生肖主题阅读系列、神话故事主题阅读系列、经典名著中的人物主题阅读系列……,这些主题按照成语文化课程的阶段培养目标贯穿低中高三个年段,形成了序列化的教学内容。
主题确定以后,围绕主题就要精心选材。材料选择的角度多样、内容庞杂,教师以提升儿童语文核心素养为立足点,聚焦一个核心目标,尽最大可能实现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内消化同一主题下的不同题材、不同文体、不同语言形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一堂成语文化主题阅读课上受到丰厚的语言文化滋养。比如:以十二生肖之龙为主题的阅读课,笔者选择了《叶公好龙》《画龙点睛》《乐山龙舟会》三个文本,这三篇文章贯穿古今,文体多样。《画龙点睛》《叶公好龙》是文言文,《乐山龙舟会》是现代文。所选的三个文本都能充分彰显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化载体的独特魅力,成语内部的修辞之美、音韵之美,成语组合后的节奏之美、画面之美、想象之美都能在这三篇文章中找到实实在在的印记。成语主题阅读课的选材可以异质多元,但不是毫无章法,模糊不清,需要有一条明晰的主线贯穿所选材料,切忌贪多求全,没有主次。
对于儿童来说,成语游戏的活动更能激发他们向往成语学习的内生动力,没有什么比玩游戏更能吸引他们快速地进入情境。因此在上课前教师都会进行常规式的成语游戏,主要以“成语接龙”“成语谜图”为主。教师选择的成语都与生肖有关,为“龙”这一主题的揭示埋下伏笔。这些游戏虽然常规,但足够经典。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能积累许多成语,而且这些成语都是有主题、有层级的,避免了碎块化、散点状的传统记忆。
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环节,还是以猜谜的形式揭示主题。笔者以汉字溯源的方式将“龙”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书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在猜的过程中不能发出声音,只能举手示意,直到谜底揭晓。猜谜只是形式,让学生了解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才是本次活动的目的。
儿童天生具有无穷的想象力,这种能力与成语文化学习相碰撞,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成语传承自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化,在语言形式上具有简洁工整、意蕴深刻的独特表征。但是这种特征对于儿童来说无疑也是他们理解文本内涵的最大障碍,也就更难以体悟出文本传递出来的情感态度。为了扫除这个障碍,笔者就充分利用儿童无穷的想象力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出示《叶公好龙》的小古文。
师:请同学们自读小古文,并画出叶公喜欢龙的句子。
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师:你从这句话中哪些地方看出叶公子高特别喜欢龙?
生:他家里到处画着龙。
师:再读一读这句话,哪个字表示画?
生(异口同声):写。
师:这个“写”字是古今异义词。在小古文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师:既然叶公如此喜欢龙,你们猜一猜,叶公的家里还有哪些地方会画有龙的图案?
生:被子上。
生:窗户上。
生:皮肤上。
…………
师: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从你的朗读中一定能看到叶公家里画满了龙。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对叶公的行为有什么想说的?
生:他对龙的喜爱已到了极点,太疯狂了!
生:进入痴迷的状态。
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大多蕴含着深刻道理,尤其是运用文言文描述的成语故事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层层剥茧,由浅入深,挖掘故事的内涵。《叶公好龙》这则故事中隐藏着一处情节转折,这处转折恰恰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明其道理的有效抓手。为此,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师:他这么喜欢龙,连天上的龙都知道了。所以龙赶紧下凡去见见这位超级大粉丝,这次见面不得了!看图,发生了什么?
生:叶公被吓得撒腿就跑。
生:口水都掉下来了。
生:他被吓得六神无主了。
师:在文中也有两个成语与你刚才说的成语意思一样,你能快速找到吗?
生:五色无主、失其魂魄。
师:老师有疑问了,叶公子高不是很喜欢龙吗,为什么看见真龙会仓皇而逃?
生:因为叶公子高不是真的喜欢龙。
生:他是表里不一。
师:文中就有一句话专门用来形容像叶公子高这样表里不一的人,谁能快速读出来?
生(齐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拓展阅读是成语文化主题阅读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拓展阅读的方向、数量不是随意设置,更不是简单机械地教学生一套学习结构流程,并立即搬到另外一篇结构相似的文章中去解读,而是需要教师以成语文化为主线,紧扣成语这一核心,将拓展的文章作为印证具有成语文化独特价值的范本。《乐山龙舟会》是一篇现代散文,但是整篇文章运用了大量成语或四字词语,有的段落几乎全是成语,因此笔者就围绕成语的工具性作为此环节的核心目标展开教学。笔者先是让学生回忆与龙有关的习俗,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再走进文本感知成语带给他们的震撼画面。两相比较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成语确实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那一幅幅“抢鸭子”“赛龙舟”“放漂灯”的画面鲜活地浮现在学生脑海中。当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充盈在学生脑海时,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就会发现成语组合在一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至此,课内拓展阅读才能达到有的放矢,举一反三的效用。
课内针对成语文化的学习做到入境入情入理,课外的成语文化探究也必不可少,只有打通课内外学习成语文化的通道,才能让成语文化主题阅读课有扎实推进的可能。本节课的课外作业笔者就尝试将本土文化、潮流文化与成语文化整合融通,做这样的尝试一方面是考虑成语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一样,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有更多的创新思维才能焕发出更强的活力;另一方面成语文化课本身就有别于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国家课程,其课外作业设计没有固定模式和评价标准,只要能激发学生动手实践、乐于探究的积极性都可以尝试。作业设计如下:
(1)今天我们学习了许多与龙有关的成语,还了解了许多与龙有关的习俗。你知不知道我们身边的哪些事物与龙有关。
(2)我们常州也有很多与龙有关的文化标志,课后同学们可以组成小组寻访常州龙文化的印记。
成语文化视野中的主题阅读对学生积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习得阅读策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对现有教材的阅读量做了有益的补充,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延伸。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追溯文化之源、品味成语文化之味、实践成语文化之行为,这种模式对成语文化主题阅读课的模型构建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