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自萍
完成难度动作的选择是体操教练为运动员培养专项能力的整体依据,可以为教学中体操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发挥出运动员的特长,才能在体育赛场上展现出个人风采,取得体操技术更高得分[1]。体操完成难度动作的训练实践证明,一个难度动作可以激励一位选手,甚至提高整个团体的技术水平,这些所有外在表现力的有效发挥都关乎个人专项能力。专项能力是是衡量一位运动员内在综合素质的标杆,在女子体操完成难度动作教学中,体操教练应将两者统一于整体对待,不能分裂两者的关系而独立训练,这样会适得其反,发挥不出应有的教学效果。
从当前国际体育比赛的形势看,国际体操规则的实施为体操难度动作技术呈现出多种连接组合方式。如何在有限的竞技比赛时间内,让有限的成套动作获得更高的分数值是现阶段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只有较高的难度价值分和连接价值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夺得最高的技术难度分,从而占据优势地位。无上限的难度价值因素,已经成为各国体操运动员所追求的最新目标,促进体操教练员来调整完成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和思路,从创新单个动作、组合连接动作中获得加分因素,拉大与各国之间的差距在竞赛中拔得头筹。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具备专项综合能力的优秀体操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追求更高难度的动作训练。从当前实施现状来看,效果并不显著,专项能力的差异性决定完成难度动作的系数,如果训练目标与个人的专项能力不匹配,最后的结果肯定差强人意。
对我校当前参加训练的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完整资料进行查看与分析,包括日常训练强度、完成动作难度、身体素质指标检查及训练的方法、手段、目标等等资料。
在新规则改变下,国际体操新的技术、新的难度创新、连接技术及组合编排都发生了新变化。比赛成绩的核心是对难度动作训练数量及质量的掌握,尤其是创新能力最为重要,因此无上限的难度动作是创新发展不断超越的目标[2],也是每位女子体操运动员所要具备的综合专项能力。从这一角度讲,首选体操教练对于每位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进行测试,包括身体承受极限测试、心理承压测试、及创新思维能力测试等多个方面,由于体操技术的变革是在需求的指引下发生的,所以无意义的体操技术缺失新意和生命力,不适应现代国际赛场的需求。虽然新规则鼓励运动员追求更高的难度动作价值训练,但也要求体操教练员适可而止,根据运动员的专项综合能力进行突破。其次,在进行过专项能力测试后对于测试结果体操教练员针对性选择适合的体操完成难度动作,运用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实施专项能力对于运动员实施的方案,能更加科学的高效选择需要完成的难度动作。最后,如果所有运动员都高质量完成选择的难度动作后,提升一层难度进行训练研究;而没有完成或者高效完成的运动员都降低或者提高完成难度动作标准,最后制定表格做出统计,重点关注没有完成专项难度训练的女子体操运动员。
按照每位运动员专项能力测试的结果进行针对性完成难度动作,部分专项综合能力弱的运动员对于较高技术的难度动作无法有效完成,而专项综合能力强的发达运动肌体都高质量完成教练员规定的难度动作,本次研究结果证明,女子体操完成难度动作和专项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专项能力包括的心理素质是影响竞赛核心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女子体操教练员重点对待[3]。
首先,体操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个人的专项能力来选择适合的完成难度动作。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客观要求所有的运动员都统一对待。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矛盾存在于每位个体内心,因此在考虑发展的同时,注重训练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其次,对于专项综合能力运动肌体发达的运动员,重视发展的长远性,打下坚实的体操难度动作训练基础后,全面发展更高的难度技术。从现阶段实施的国际体育新规则出发创造出更高的发展空间,对于单项难度技术与多项组合连接技术安排适当,对于专项综合能力不强的运动员挖掘出多项组合方面的潜力,创造体操奇迹。最后,体操教练员要关注每位运动员的成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方案,注重自身的业务学习,加强对体操难度技术学术研究,深刻认识到女子体操完成难度动作与专项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对此有自己的理解[4]。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女子体操完成难度动作与专项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我们认识到在国际新规则导向下,对专项能力突出的优秀运动肌体要勇于突破极限,创新出更多、更高、更新的单项难度技术及多项组合难度技术,以此实现我国在竞技比赛中的位居前列。同时,这对体操教练员的训练也产生启示,按照客观规律和实事求是原则来对体操运动员给予合理规划,最终实现我国体操技术的向前发展。
[1]孙伟.我国12—14岁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2]王艳,吴梦云.女子体操对完成难度动作和专项能力的关系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8):181-182.
[3]颜世琦.艺术体操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4]郭晓宵.在体操教学中发展7~12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实验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