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丹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伴随着“终身体育”理念的实施,政府也大力支持全民健身运动,居民健身活动遍地开花。体育健身是一项具有技术含量的运动,并非日常的散步、跑步,如果没有科学的指导方法,健身人员就会做出错误的动作,轻则影响运动效果,重则损伤身体。由于我国的社会体育健身事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配套设施及管理服务不到位,再加上社会对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关注程度不够,年轻指导员队伍缺乏,指导缺乏专业性与综合性,不利于提升指导效率。为了满足多元化需求背景下的社会体育服务要求,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着重研究公益性社会指导员的价值及其履职状况。
现阶段,国家繁荣富强,城乡居民的收益大幅度增长,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起,城乡居民的踊跃参与,运动场地数量越来越多,运动形式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倾向,将我国体育运动事业推向了一个新台阶。实现有效的社会体育健康活动,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科学指导,方可把最佳的运动技巧带给健身人群,引导健身人群合理地训练动作,时刻关心与呵护健身人员,避免肢体伤害,不断增强他们的健身效果。一般来说,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责包括3点:(1)将健身人群组织在一起,带领他们锻炼身体,并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2)指导健身人群进行科学运动,以防因活动不规则而导致的运动损伤,从根本上保证健身人员运动的实效性;(3)引导健身人群认识到健身指导对自身的重要性,树立全民的良好健身意识。
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个人产生的价值较多,突出表现为3点:(1)大多数在健身房、俱乐部、培训机构举行,男女老少皆可参与,再加上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时间、地点灵活,有助于健身人员随时参与,选择范围较广,符合个人习惯;(2)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彰显无私奉献精神,散发人间温暖的道德理念,不断感染健身人员,让他们感受人间的真、善、美,并在此基础上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这些都是社会急需的道德榜样;(3)促进交流,容纳各种群体,帮助健身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年龄性别差异,更无利益影响,在“人人平等”模式下更多的人表现出博爱、奉献的精神,有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每一个人都在为社会做贡献,工种不同,贡献大小也不相同,像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会产生的价值就不可低估。首先,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理解他们日常生活的困苦,通过组织活动感染他们的心灵,驱除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助绝望的错误想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给予他们生活的希望,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阴影,促使其坚持健身运动,树立自信心,乐观地与人进行交往与沟通;其次,有助于解除紧张的群体社会关系,公益性活动下指导员传播的是正能量,能够将人们心中的仇恨、怨气及对社会不满的情绪统统消除,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交流,有助于弱势群体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在所有的健身活动中都散发着一定的公益精神。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各国文化也逐渐与全球统一的文化接轨,体育文化也不例外,唯有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持续发展。体育文化全球化主要以西方国家的体育文化为中心,不断向全世界渗透着西方体育文化,其他国家不重视自己国家体育文化的发扬,就会失去自己祖国的体育文化竞争力。我国要想保护体育文化,一定要做好相关的体育文化传播工作,其中少不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由于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倾向于经济效益的追求,他们只在乎最流行的体育文化,为大多数体育文化爱好者服务,他们眼里的体育文化不分西东西方。于是,弘扬我国体育文化的任务自然就落到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身上,他们接触人群广泛,容易发现民间的一切体育文化,甚至能自由安排指导内容,是真正的社会体育文化传播者。
纵观当前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履职态度,大多数指导员都会细致耐心地讲解,真正做到认真对待,一视同仁,这一点令人称赞。但是,少部分指导员不够认真,缺乏敬业精神,做事情敷衍了事,如他们只对熟悉的人员尽心尽力,冷漠对待不属于自己的学员,更甚者只对自己进行热身锻炼,对健身人员不管也不问。从整体上讲,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充分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个别指导员自以为是、过于自信,缺乏与健身人员进行交流。
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往往采用4种履职方式,即社区组织、协会组织、单位组织和个人组织。由于缺少第三方体育社会方面的组织,使得许多人仍然以个人组织为主,离退休人员居多,这类年长指导员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也能有效指导有健身人员进行锻炼,但他们对知识的更新能力较弱,许多人获取证书后就不再参与培训,而证书只是开始,还需要后期培训及知识更新,才能真正履职职责。对部分年轻体育指导员而言,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体育项目,仅是通过培训取得指导员资格证书,但是体育基础技能知识薄弱,难以在实践中得心应手,指导效率不高。
在履职场所方面,更多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倾向于社区,这是因为社区人员比较聚集,有利于将大量的健身人员组织在一起。但是,社区内参与健身的人员多半是中老年人,他们一般不会关注收费的健身场所,即使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参与其中的人员也寥寥无几。可想而知,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环境基本上集中于免费场所,履职场所的人群也比较稠密,但是严重忽视了社会提供的健身场地资源,导致了这些体育健身场所的利用率不够高,即履职场所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从很大程度上讲,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态度影响健身人群的训练情绪,进而影响健康效果。实际上,当前绝大多数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的履职人员选择了志愿奉献,少部分人群选择了领导要求,还有个别人员选择了个人需要。从整体上看,现有指导员的指导动机还是不错的,基本上都能积极带动健身人员进行锻炼,认真纠正学员的动作,任劳任怨,这让许多人都感受到健身的益处与乐趣,有助于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提升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能力,首先要强调公益性的服务理念,让他们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诚地服务广大健身人群。为了健身运动事业的长远发展,相关机构要壮大年轻指导员队伍,培养他们自觉参与健身指导的意识,让他们明白该职业的服务性质。另外,树立指导员组织的正确人生观,强化他们对社会大众的服务意识,让他们懂得留住人才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媒体正面报道优秀公益性体育指导员,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全民健身。
增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履职效果,应完善指导员的培训机制。首先,要因地制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拟定有效的培训方法,让每一套培训模式都具有价值;其次,培训内容应详细系统、全面有用,不但要加强理论培训,更要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实际指导能力,重点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最后,重视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知识更新,加强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同时给予职级提升,鼓励其积极地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服务群众。
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重重,单打独斗会以失败而告终;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与人合作,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也是如此。在网络时代,可以建立网络化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机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主动与人沟通,才能建立融洽关系。同时,加强指导一些未对外开放体育场所的公司和学校,提升社会体育资源的使用率,使现有体育运动资源与社会体育资源接轨,逐渐形成网络化的体育资源库,为体育指导员的工作提供丰富的指导内容。
增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履职效果,应制定可行性的激励制度,相关部门领导适时的鼓励话语会增加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热情。首先,相关行政部门要优化对指导员的监督和评估方式,要求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成立监督小组、协会等,实现指导员之间的互相督促;其次,针对表现优秀的指导员和创新意识强的指导员进行嘉奖,时常鼓励、热情指导,激起全体健康人员的上进心;最后,给予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权限,督促他们积极参加有关的决策管理,他们不只是管理者,也是社会体育的管理者,以便增强其责任心。
现代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社会体育运动场所随处可见,人们可以便捷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则成了人们科学健身的领路人,在开展社会体育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作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明确自身的光荣职责,热情地投身于社会体育事业,有效引导更多的人接触体育、参与体育、体验体育的魅力,并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本研究旨在促进广大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并高效履行职责,为“全民健身”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