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 “以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课程思政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难免出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僵化结合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从培养教师思政意识、深挖教材思政内涵、选取“情景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既教法,这三个方面完善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育;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王文臣,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英语教学法,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国家对教育教学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新标准。课程思政如何与大学英语有机融合是每一个高校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大学英语耗时长,内容多,学生诟病多,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大学生对英语兴趣不高,甚至于厌倦英语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观察中,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两张皮”的现象并不少见。例如,不深挖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内涵,生搬硬套思政原理或理论,僵化了思政教育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将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堂有机结合,有效改善大学英语课堂中母语文化缺失,思想认知滞后,将学生培养成既充满文化自信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时代所需人才,实现思政理论课程与大学英语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育
“课程思政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立意高远的创新,它是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彰显和功能的发挥。”课程思政不是将思想政治理论照搬于课堂上,而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旨在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内涵予以挖掘、显化并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最终实现在思想、道德、情感、价值等方面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与影响。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故大学英语教育既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重视对其人文素养的培养,即:在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进文化理解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思政的引入为大学英语教育在思想认知与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方向,有利于改善大学英语以往存在的诸多问题:西方文化的单向输入,母语文化自信不足等。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深挖思政教育素材,引入西方文化的同时结合本土母语文化,通过对比与比较,逐步提升思政德育,最终实现大学英语人文教的课程功能。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育的策略
教师,教材与教法是实现课程思政渗透于大学英语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贯彻思政德育的关键因素。教材是挖掘思政教育素材的来源,需要教师结合所讲课文挖掘与課程思政相关的内涵,从而避免课程思政与英语课文结合时出现的“两张皮”的尴尬情形。教法是课程思政落实的途经,关乎课程思政落实的效果。
1.教师——思政教育的引导者。将课堂思政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政德育素养。教师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执行者。显然,教师自身是否有一定的德育意识与育德能力是确保课程思政能否有效引入课堂的根本所在。只有教师自身“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够形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积极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对于高校英语教师,可从如下三方面来提升德育意识和育德能力。首先,高校应加强英语教师对思政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基本方针与政策,将自身的政治素质培养起来。此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入学习与传播发扬也可通过教研会、学习交流等方式逐步实现,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引导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素材,充分调动起教师的德育意识。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培养自身挖掘思政内涵的教学能力;最后,鼓励教师将课程思政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进而在不断地钻研过程中,激发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为大学英语教育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2.教材——思政教育内涵的来源。英语教材由于其语言学习的特殊性,选材均为西方社会与文化知识的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将英语课文话题映射至相似的中国文化框架之中。例如,在讲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Heroes among us”这篇课文时,可以将英雄的话题与中国历史上或现当代的英雄事迹相结合,通过设问“Who are heroes in china?”,“Why we respect them as Chinese heroes?”等一系列问题,逐步将中国的英雄事迹引入课文中。一方面引入了课程思政,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西方人眼中的英雄认定标准是否与中国的相似呢?(2)课文结束时,在升华中心思想的过程中引入思政德育。例如,第一单元课文“A bright future for all”,在课文末尾,作者号召大学生要对社区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世界负责。抓住课文中的这一点,反问学生“What you responsibilities for your community, for China and for the world? ”可以引导学生朝着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及创建和谐社会等德育方向来回答 ;(3)扩大词汇联想,将词汇与中国文化相连。
3.教法——思政教育落实的途经。思政教育的引入应是“润物细无声”,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教师应在分析具体学情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育人的目标。“情景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是较为可行的两种方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课程思政强调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其在思政德育方面的学习,例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些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在深挖课本思政内涵的基础上,将其化为某一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交流的状态中体会、理解、习得相关的德育知识。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单元“ A bright future for all”,是一篇大学校长致大学新生的演讲。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据此通过提问的方式创设具体情境:“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opening speech of your college president?” “Which part impressed you most and why? ”“What dreams you should pursue as a college student?”在提问时,若能将本校校长的演讲视频进行回放,那么这种情景就更为具体、明确更易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学校长的演讲中通常会有对学生的希望及嘱咐,而这些也恰恰是课程思政所提倡的内容。情景教学法在师生提问、思考与回答的互动当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容易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具体场景中,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学生若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英语针对某些德育内容进行辩证地思考与交流,或许这是更为理想地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的结合。“交际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认为“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交际法有很多形式,例如,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教师可根据课本中获得的相关德育要点,选取某一教学形式,展开相关的思政教育。
四、结语
新时代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政治意识对高等教育课程的积极引导作用不容忽视。高校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地摸索与完善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形成较为科学化、体系化的教育方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成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8,03.
[2]陈梅.情景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名航飞行学院学报,2008(19).
[3]Richards,J.C.&Rod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167.
[4]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