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英译名称商榷

2018-01-28 11:22孟祥德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1期
关键词:文化身份职业学校职业

【摘要】英漢对vocation和“职业”、“天职”、“神职”的认知有着很大的差别,而中国的职业学校校名动辄译为vocational school,体现了交际双方不平等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地位,并且容易引起错位的宗教意义的联想。而career school 更符合汉语的文化语境。

【关键词】职业 职业学校 语言的意义 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02-02

目前,国内在翻译职业院校的校名时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但凡译出“职业”者,绝大多数译为Vocational School ,Vocational University 或Vocational College(以下统称为vocational school)。 其实,在汉语的语境中,“职业”与英语的vocation所具有的认知意义和联想意义相去甚远,职业院校译成vocational school体现了跨文化交际双方不平等的身份和地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译名乃有其名,无其实。杨伯峻先生认为“有其名,无其实,就是名不正”。(2006:134)所以,职业学校的校名译为vocational school就是名不正。鉴于当今中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尽快厘清职业学校的英译名称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平等对话。

一、认知意义观照下的vocation与职业

Voc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vocare, 意思是to call。维基百科的解释为:vocation 乃是一个人特别喜欢或者特别适合做的工作,尽管今天常用于非宗教的语境中,但其意义源于基督教。在十六世纪之前,尤其在拉丁文圣经中,该词最早指代上帝对个体的召唤,或者人类对自身救赎的呼唤。更为确切地说是呼唤人们从事教士、神父、牧师等神职,并且这一意义在今天的罗马天主教中仍然使用。马丁·路德以及其后的约翰·加尔文则强调人们即便在从事世俗的职业时也可以是在听从神的召唤。加尔文教义则对vocation做了更为详细的划分和阐释。Vocation的观念在基督教信条中占据了中心的位置。

自从1908年工程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开始使用职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一词,Vocation的使用就开始演变,转为强调个人在选择和享受工作的同时,发展个人的天分和才能。此后,该词的宗教意义开始淹没在世俗的用法之中。

正如史蒂芬·J· 尼克尔斯(Stephen J. Nichols) 在《何为天职?》What is vocation? (Basics of the Faith) 一书的前言部分指出的那样,当今的美国社会、文化氛围与新教关于vocation的主题有些格格不入,使得人们很难将人生看成是一种vocation。 Vocation将宗教的意义渗透进普通的世俗生活,而世俗主义和资本主义则剥离了世俗生活中原本具有的宗教意义。今天一提起vocation,人们马上联想到的是拿薪水的工作,或者是为公众服务的工作。我们今天常常提到职业培训(vocational training),职业学校(vocational school),职业咨询 (vocational counseling),选择职业(choosing a vocation)。在此,vocation,vocational成了career, technical 的同义词。

近几年,许多西方学者开始呼吁人们重新关注、重新正确看待vocation, 并撰写了大量书籍:如1999年帕克·J·帕尔默Parker J. Palmer出版的《让人生启齿:聆听天职的召唤》(Let Your Life Speak: Listening for the Voice of Vocation);2005年威廉·C·朴莱克出版的《召唤:二十世纪基督教关于天职的智慧》(Callings: Twenty Centuries of Christian Wisdom on Vocation);2010年爱德华·P·海呢伯格出版的《唤醒天职:基督教召唤之神学》 (Awakening Vocation: A Theology of Christian Call)等等不一而足。

由此可见,vocation在西方宗教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的词义发展经历了由神性到世俗化再到两者并用的曲折演变的过程。

汉语中的职业一开始就是一个世俗的称谓。从词源上来讲,职原作“職”,其意从耳、从戠。“耳”意“倾听”;“戠”从“戈”,本义“军阵操练”。故“耳”与“戠”合并起来表示“听从军令”,本义为军阵参演人员各司其事。故段玉裁注曰:“《周礼》大宰之职,大司徒之职,皆谓其所司。凡言司者,谓其善伺也。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所以关于“职”的其他意义如“记微”、“士农工商四民之常业”、“分内之事”、“职掌”、“谋生的工作”等等悉由此引申。

总之,从认知的层面来看,英汉对vocation 和职业有着不同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意义。英语对vocation的认知是经历了从“神性”到“世俗性”转化的过程,即由“神职”而“职业”的从具体到一般的演变过程,包括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遵循了同样的演化过程。而汉语中的“职业”一直是一个世俗的称谓;对于汉语的“天职”而言,则是一个由“世俗性”到“神性”的转变过程;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舶来品,经历了由“洋”到“中”的本土化的过程。并且,毋庸讳言,英语中vocation 所指向的“神” 跟汉语中的“天”与“神”有着本质的不同,根源在于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当然也不能说这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共同之处。有趣的是,从最初或最基本的词义上来说,vocation偏重于“呼唤、召唤”,而“职”偏重于“聆听”,都与声音相关。不同的是发出声音的一个是“神”,而另一个是“人”。

二、交际意义观照下的vocational school与职业学校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涌现出了大量的职业院校。在英语语言、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国内英汉双语对照的现象俯拾皆是。一所院校提供双语名称自然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然而,无论是借助百度还是谷歌搜索vocational college 或vocational university,检索的结果却绝大多数为中国的职业院校。再浏览一下国内各个职业院校的官方网站,学校名称的英译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但凡保留“职业”的翻译,绝大多数用的是vocation 或vocational。而无论在美国留学网http://school.usastudy.com.cn 还是美国远程教育网http://www.usdla.org可查到的职业院校则绝大多数用career。

以江苏省的职业院校为例。江苏省的专科学校中名称为“职业”院校的共计66所,能从其官方网站上查到该学校英文名称的有64所。其中译出“职业”的仅有17所。在美国留学网能查到的职业学校(不包含分校)共有130所,而在美国远程教育网能查到的职业学校(含分校)共有392所。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

语言的交际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认知意义。在西方,正是由于vocation所具有的认知意义上的“神性”与当下的职业教育的“世俗性”不相符合,在“名”“实”之间,他们更倾向于“实”的结果。所以,众多的职业院校没有译成vocational school。而在国内,职业院校的名称动辄译为vocation或vocational是信手拿来,不加甄别的结果。

从交际意义上来讲,一所职业学校的校名译为vocational 并不妨碍交际的顺畅性,但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身份和地位。一言以蔽之,是汉语中的“无”屈从于英语中的“有”,是汉语中的“世俗性”屈从于英语中的“神性”,是汉语的话语权屈从于英语的话语权,是汉语的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屈从于英语的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面对英美的强势文化,汉译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毋庸讳言,翻译所承载的文化使命,所体現的文化身份、文化地位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就不仅仅是喊一句口号那么简单了。正如王宁教授指出的那样,随着当今“欧洲中心主义”思维模式的破产,“弘扬东方文化并使之与西方文化得以平等对话已成为翻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联想意义观照下的vocation 与职业

联想意义不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历史传统及文化背景中产生,又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与各种超语言因素,如语言使用者,使用场合、时间及文化诸方面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联想意义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vocation蒙上了一层神(更确切地说是“上帝”)的面纱。并且,无论从宗教意义上的神的意志出发,还是从世俗意义上的现实使命出发,vocation都带有一种从“公”出发的意味,给人一种“公而忘私”的联想。而这些联想意义最终指向的是西方的宗教。汉语中的“职业”并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天职”倒是跟vocation非常接近,但是汉语中的“天”或“神”跟基督教的上帝并无半点关系。

四、三重意义观照下的career

对于career而言,维基百科转引《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的定义为:人的一生或人生的某段时期,这一时期与赚钱的工作相关。从词源上来讲,它来自拉丁语的cararia,意为“道路”;而拉丁语的cararia则来自carrus,意为“马车”。在英语文化中不乏人生即是旅程的比喻,无论career的意义源自“道路”还是“马车”,都跟“旅程”这一比喻相契合,都能带给人这样的联想。

Career在汉语的诸多语境下通常译为“职业生涯”,带有文学色彩。从认知意义和联想意义来看,它与vocation恰恰相反,它涉及的主要是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从“私己”出发的。由于其具有的文学语义的联想,使其呈现出一幅“美好愿景”的联想。这也恰恰是中国审美中比较注重的,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

所以,职业院校的名称译为career school符合英汉对该词认知意义的理解,体现了英汉跨文化交际中平等的文化身份、文化地位,不至于引起宗教意义上的联想,并且也符合英语中地道的表达。

五、结语

学校名称关乎大体。在翻译的时候,必须兼顾语言的认知、交际和联想意义。从译名的角度来说,认知意义为其“实”,交际意义为其“份”,联想意义为其“体”。认知意义体现的是对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等不同的认知,体现的是两种语言、文化不可抹杀的差异性。“语言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为另一种语言所无法取而代之的异质性”(刘宓庆:1991)实际上,英、汉语中极少能找到具有完全相同认知的东西,差异是主流。翻译上讲的任何形式上的对等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实际上,两个所谓对等的东西,最多也不过是交际意义上的对应罢了。因此,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应该“明辨差异,同则同之,异则异之”。交际意义不仅体现交际功能,还体现交际双方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地位。在翻译实践中,基于交际意义的考量时,应做到“平等交际,和而不同”。联想意义更多地体现了语言的审美、情感、得体等因素,在翻译实践中,应做到“名正言顺,用则不疑,疑则不用”。因此,职业院校的名称译为vocational school不符合语言的三重意义的考量,而 career school符合英汉对该词认知意义的理解,体现了英汉跨文化交际中平等的文化身份、文化地位,不至于引起宗教意义上的联想,并且也符合英语中地道的表达。

参考文献:

[1]杨伯峻. 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6.

[2]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J].外国语,1991,4.

作者简介:

孟祥德(1975.4-),男,汉族,山东日照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身份职业学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特定历史时期外籍译者戴乃迭之文化身份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