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研究

2018-01-28 11:19董铭淇
大经贸 2018年10期
关键词:监管特色金融

董铭淇

【摘 要】 在当前时期,金融监管权的配置包括纵向和横向方面的权利分割。而地方金融监管权基于纵向权利分割的前提下对金融市场的一种回应。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在纵向模式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即有模式上的失衡,又有运行方面的不规范等等,所以急需提升地方政府在金融监管方面的作用,建立横向与纵向相互联系的整体,实施地方金融监管、法律监管和有效监管的目标,从而来对地方金融的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 新时代 地方金融 管权配置 纵向配置

引 言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在财政和政治的双重推动下,地方政府越来越希望地方经济发展能够实现金融分权。同时,大量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都没有被有效的监管起来,放任其发展。如何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的金融监管权,已成为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主流的金融监管理论把绝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上,另外还有横向的金融监管结构改革方面。但关于中央与地方财政监督权的纵向配置和地方财政监督的基本理论,却很少提及到。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制所受到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以此来保护我国金融的安全。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挑战

在我国改革开放前,在金融领域上主要采用“大一统”的金融体制。此时中国人民银行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运动员”,还是一名“裁判员”,同时还需要对业务进行经营管理。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地方政府对于金融资源的需求性越来越多,所以此时在这一领域上金融的矛盾性也日益增加,通货的持续膨胀也直接影响到中央的效益,不利于提升中央宏观的调控能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宏观经济过热过冷,出现金融上的波动,乱集资、乱建立金融机构以及乱借款现象也时有发生。1997年11月,我国第一次召开了的金融会议,正式将地方的金融监管权恢复到中央政府层面,建立金融监管体制,实行集中监管和分散监管。但近年来,该金融监管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使其难以适应当前形式的发展。

金融监管的所覆盖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在于银行业上,还应在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中。从银行对账单到表外,从债券到股票,再到其他相關的金融产品,金融风险在不断的变化,风险点也从传统金融资本的缺乏转变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不明显。这种非中介金融风险控制的升级调整也意味着传统金融已经逐步向现代金融转变。而所谓的新金融业,也就是互联网金融业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对金融结构和风险点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内在的技术风险越越来越严重,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传统监管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分业监管体制下的相关监管者并无法担负其他监管者的职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本身就是持牌金融机构,所以在不同监管标准下能获得高额的监管套利,同时利用金融业务的多元化、杠杆化和相关的金融产品的灵活性等特点,由那些受到监管较少的子公司来对一些特定的业务和产品进行管理,以此来提高所谓的套利行为。在相关的部门还没有发现这种行为的情况下,无限的享受这一收益,直到被发现才会寻找下一个的监管缺陷。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在纵向模式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即有模式上的失衡,又有运行方面的不规范等等,所以急需提升地方政府在金融监管方面的作用。

二、新时代中国金融监管的思想及主要特征

1、新时代中国金融监管的思想

在当前时期,我国金融监管的主要思想还是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我国的经济要想持续的发展,就不能放任金融的发展,而是需要对采取一定的监管手段。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种自由的监管模式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我们在借鉴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该要时刻谨记自身的发展状况,明白自由监管模式在西方受到推崇的原因还是存在着历史文化理念上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鲜明,还是具备一定的效率,但是从实际上看,还不能说是十全十美,还存在一定的缺点。而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也刚好处在这样一段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在金融的监管上,相关的金融管理者还是应该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来对我国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失败并不可怕,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失败的教训,创造出一个新的起点,通过逐渐的发展给其他国家提供相应的借鉴。

在党的十九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便提出了习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相关的管理工作者认为这一经济思想将是党十八大以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这一理论的形成,主要是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近些年来领导的党中央“看大局、谋全局、做实事”的主要思想。近年来,金融监管的趋势也清晰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调控和引导。特别是2017年以来,主要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行动对风险的防范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其实,金融业的核心和立足点还是在于为实体经济服务,一旦与实体经济相互脱离,金融业再繁荣,其所存在的风险也会越大。金融领域或虚拟领域的高杠杆率不仅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的积累,增加金融的风险。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金融环境,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提出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遵守“一行两会”的原则,共同对财务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和监督。明确金融监管的职责和宗旨,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监管道路。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实践应该根据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保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2、新时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

在经历了十八大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好将这种新常态完全展现出来。我们能否开创出适合自身的金融发展道路,实现金融稳定,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并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保证我国现阶段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金融监管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金融监管的共通性,积极汲取优秀的内容,还要看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差异,舍弃与我国国情不相符合的元素,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强综合管理,对监管资源进行优化,维护金融监管的公平与效率,降低跨行业监管的套利行为。引导资金逐步走向脱实向虚的进程,实现金融服务向实体经济的转变,降低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

特别是在当前时期,我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金融监管也应该展示新时代的特点: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指标更能反映出适应新时代的转型升级的有效性,强调在银行业资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能仅仅局限于仅资本管理的规模;第二是要适应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强调创新驱动,并在最大的程度上发挥大数据科技等创新手段在金融监管过程中的作用;第三是要适应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民生的关注,强调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投资者的合理诉求。最后是要适应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的要求,引导相关的企业走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监管之路。

三、新时期中国的金融监管思路的调整方向

在近些年来,我国的理财以及非传统的信贷业务得到了新一轮的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收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规避了投资的风险。因此,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越来越剧烈,以至于这些业务被认为时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但到了2017年,我国的金融监管突然发力,相关政策的发布也使得我国在监管领域的套利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监管力度得到了空前的强化。但是在实际上,“一行三会”颁布政策已涉及到大部分的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的监管部门已经加强了监督力度,并逐步改善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同样这也就意味着对“影子银行”这种随意抬高社会利率的机构,也处于中零容忍的态度。

另外,近些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在监管措施上,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已经逐步对其进行完善,并不断探索新的途径。特别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启动了涉及银行、证券、保險等行业的重大金融监管改革。银监会重申,银行业需要转型升级,继续采取原有的措施,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促进银行内部的改革,开展网上专项监管。中国证监会强调证券登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要求对中小投资者加强保护,率先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原中国保监会主要责任在于保障民生,并通过商业保险、农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服务方面入手,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耿宝健.行政授权新论—走出理论与现实困境的一种认知尝试[C].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177.

[2] 谢志岿.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需要两次分权—对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项新的探索[J].江海学刊.1998(1).

猜你喜欢
监管特色金融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完美的特色党建
监管
P2P金融解读
监管和扶持并行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