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018-01-28 06:24黄慧
绿色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

黄慧

摘要:为了识别、分析与评价某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了可行的防护补充措施。采用类比法、工程分析法、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拟建工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了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拟建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电焊烟尘、噪声、紫外辐射,类比检测的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若能认真落实和实施本预评价报告中所提及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补充措施及建议,在职业病防护角度分析,该拟建项目是可行的。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中图分类号:X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6-0120-03

1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之一,其中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是新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某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配件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汽车配件、五金制品、模具、有色金属制品、玻璃钢制品、塑料制品。为市场需求,该公司在获得某市政府财政扶持资金后,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改造。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受建设单位委托,笔者于2015年5-10月对该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

2内容与方法

2.1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要求》、《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等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2.2评价范围与内容

根据该项目的具体情况,以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内容为准,仅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间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

2.3评价方法

采用类比法,通过对类似(或相同)的生产工程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建项目的有关文件和技术资料的分析,结合检查表法和经验法等综合分析的方法。类推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的隐患和后果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3结果分析

3.1企业概况及工程分析

现有企业于2014年1月建成竣工投入运行,主要设备有踏板、行李架、保护杠等生产线;公用工程、环保工程、消防等辅助的生产设施。本次技术改造预计总投资880万元人民币,主要涉及准备单元、流水生产线单元、折弯和焊接单元,新增的设备有折弯系统5台和焊接机器人8台,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改造、更新和更换零部件。技术改造的地点均在设备原址上,新增加的设备也拟布置在其所属T艺区内。项目建成后,生产效率预计可提高2~3倍,人员设置基本保持不变,可新增年产踏板、行李架、保护杠等188万套,新增利润约100万元。

3.2生产工艺

该项目采用德国折弯系统和焊接机器人,采用数控技术对零部件进行精准折弯、表面精确焊接等。生产过程采用中央集散控制系统,实现整个生产工艺全自动控制,大部分工人在现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较短。

3.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对本技术改造项目的工程分析,并结合类比对象的职业卫生调查和项目设计的工程分析,该技术改造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采取全自动化焊接的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电焊烟尘、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噪声、紫外辐射等。

3.4类比检测结果

选择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前的同类设备作为类比对象,两者(技术改造前后)在生产工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类比检测结果见表1~表4。

類比对象工作场所中电焊烟尘、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噪声、紫外辐射等均符合现行标准,结合该技术改造项目综合分析,项目采用焊接机器人代替手工焊接作业方式,可远距离遥控操作,焊接部位通过隔离镜进行观察,防止近距离接触有害因素,有效降低劳动者的接触水平。

本项目拟在焊接机器人上方设置可调节的局部排风罩,能及时有效的排走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有害因素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无机粉尘。折弯系统和焊接机器人在运行时会产生噪声,预测技术改造项目投产后,折弯系统和焊接机器人产生的噪声会更低。投产后在防护设施正常运行时,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不会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3.5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拟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从工艺设计以及生产过程的防尘、防毒、防噪声、防紫外辐射等方面综合考虑了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拟采取的主要防护措施有:①采用全自动化技术控制。②基本上选用的均为全密闭设备,并加强生产过程的密闭性管理。③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和送风控制,产尘、毒的部位设置小型局部抽送风系统。④噪声影响较大的设备设置降噪减振基座。⑤焊接工艺采用防护罩加以防护紫外辐射。同时,参照类比对象的运行经验,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防护措施的设计。根据类比检测分析,预测本扩建项目可以达到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的。

3.6个人防护用品

该公司已制定有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根据技术改造部分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员工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焊接工和巡检工配备防尘口罩(KN95)、焊T帽、防护眼镜、防噪耳塞等.为折弯工配备防噪耳塞、防护手套等。管理人员还指导和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符合《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的要求。

3.7职业卫生管理和健康监护情况

该公司已成立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制定有《职业安全防护管理规定》、《职业健康体检制度》、《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在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告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等的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均比较完善且基本符合要求。本项目建成后的管理将继续沿用原有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预测可以满足职业卫生工作管理要求。类比对象2015年的工人在岗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分析(体检受检率为100%),未检出有职业禁忌证者和疑似职业病人。

4讨论

4.1评价

本项目行业类别属于汽车制造业,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规定,同时考虑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电焊烟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噪声、紫外辐射)所涉及的场所、人员、接触时间均较少,接触水平较低,而且,类比检测结果符合标准限值,正常生产过程中发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风险较低。本项目产生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小,无需额外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在产生本技术改造建设项目以外的急性职业病危害时,采取原有的应急救援设施。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等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可研报告中对职业卫生专项经费予以单列,能满足职业病预防的需要。经综合分析,判定拟建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和相关技术资料中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只要在施工阶段能够落实防尘、防毒、防噪声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按照本评价报告补充完善相关措施,该技术改造建设项目运行后,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治满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从职业病防治方面考虑,该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可行。

4.2建議

本项目应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设计机构,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项目建成运行后,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根据评价结论向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申请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本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结果告知劳动者。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的监督,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在厂区入口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健康危害、预防措施等内容;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猜你喜欢
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
浅谈工业机器人的安全生产
基于力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力控试验系统的研制
基于虚拟样机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液压夹持器的设计
工业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基于SolidWorks的工业机器人离线仿真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