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银行客户养老金融需求调查研究

2018-01-28 13:23黄茉莉
时代金融 2018年32期
关键词:单身子女对象

黄茉莉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A银行在其某省分行客户中开展了一次养老金融需求调查,选取了3000名年龄在30岁以上的客户参加匿名问卷和访问调查。我们全程参与了问卷设计、调查,下面根据本次调查所获数据对客户的养老金融需求进行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内容

调查问卷包含九个问题:

1.请根据您的个人情况在下列信息中勾选。

年龄: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70岁以上

性别:女;男

婚姻状况:已婚未丧偶;已婚丧偶;离异;未婚

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或本科;硕士;博士

职业: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自由职业

住房:无房;一套房;两套房;三套及以上

个人资产(扣除住房和负债后的净资产):10万元以下;10-50万元;50-100万元;100-300万元;300万元以上

年收入:5万元以下;5-10万元;10-20万元;20-50万元;50万元以上

2.你认为养老理财规划是必需的吗,为什么?

3.你是否已经开始个人养老理财规划?谈谈您的个人计划。

4.养老理财支出占你年支出的比重大约多少?目前你总的养老理财支出大概是多少?

5.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你的养老理财支出?

6.你知道养老金融产品吗?请列举几类。

7.你购买过哪些养老金融产品?是通过何种渠道购买?

8.你选择养老金融产品时最关注什么?

9.你对现有养老金融产品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二、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年龄:(30-40岁)315人,(40-50岁)723人,(50-60岁)806人,(60-70岁)835人,(70岁以上)321人

2.性别:(女性)1503,(男性)1497人

3.婚姻状况:(已婚未丧偶)1442人,(已婚丧偶)229人,(离异)853人,(未婚)476人

4.教育程度:(小学)350人,(初中)561人,(高中)993人,(大专或本科)617人,(硕士及以上)479人

5.职业:(企业)1186人,(事业单位)657人,(公务员)414人,(自由职业)743人

6.住房:(无房)202人,(一套住房)893人,(二套住房)1337人,(三套及以上住房)568人

7.个人资产:(10万元以下)129人,(10-50万元)688人,(50-100万元)1003人,(100-300万元)378人,(300万元以上)802人

8.年收入:(5万元以下)699人,(5-10万元)853人,(10-20万元)783人,(20-50万元)517人,(50万元以上)148人

三、被调查对象的养老金融需求分析

(一)养老理财规划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本次调查对象年龄最大者77岁,最小者31岁。认为养老理财规划是必要的人共计2910人,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97%。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统计比较,我们发现70岁以上年龄段养老理财观念相对较弱,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年均收入及个人可投资资产较低,对健康关注更多,医疗保健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较大有关系。不过即使这样,70岁以上年龄段被调查对象仍然大部分认为养老理财规划很必要,如果当初自己做了规划,生活质量会比目前状况更好。其余各年龄段,甚至30-40岁年龄段人群都显现出较强的养老理财规划意愿,这是调查前不曾预料的。在解释自己为何认为养老理财规划是必需时,回答主要有以下几类原因:第一,可以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有保障,不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第二,有助于提供自己的老年生活品质;第三,有利于增强老年阶段抗风险能力。中国自古有“养儿防老”的说法,父母年老后子女承担主要的赡养责任。然而这一传统在中国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享有养老金比例稳步上升的背景下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依靠或主要依靠自己的收入(包括养老金及其他收入)来维持老年生活。他们普遍认为子女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不愿意将自己的养老寄托在子女身上,增添子女的经济负担。尤其是中国独身子女政策下两个年轻人赡养四位老人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们认为进行养老理财规划,提供自己在经济方面面对老年生活的独立性十分必要。此外,有不少老年人提出养老理财规划的目的是想让老年生活更有质量,可以使自己更有能力去享受一个幸福、精彩的晚年。他们有许多梦想在退休前没时间去实现,退休后如果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可以尽情追逐梦想了。还有一部分离异、未婚人士较为注重养老理财规划的抗风险能力,从人数上看,这部分人群在被调查对象中占比44%左右。我们专门统计了这部分人群对“你认为养老理财规划是必需的吗?为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发现所有被调查对象均认为规划是必需的。至于原因,他们大多认为自己很大概率要独立面对老年生活,没有来自配偶和子女的支持,尽早为老年生活做好经济准备才能减少老年生活的不确定性,并且认为要做好更充分的经济准备才能达到与有配偶、子女的同龄老年差不多的生活水准,因为有配偶子女老人享受的家庭成员照顾不用付费,而他们因为无配偶子女,在需要时要从市场上付费购买,这增加了他们老年生活的支出。

(二)购买养老金融产品的比例偏低

认为养老理财规划必要,但却未开始个人规划的被调查对象有近10%,而在开始养老理财规划并购买了养老金融产品的人数只占已开始养老理财规划总人数的八分之一左右。这说明有养老理财规划意识不一定会引致真正开始个人养老理财规划。我们调查问卷的问题中没有相对应的问题用于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为何不采取规划行动于是我们对岁认可养老理财规划理念但为实际采取个人规划行动的调查对象个人数据进行了整理,试图推测他们为采取行动的原因。整理后我们发现这部分人要么比较年轻,有164人为30-40岁之间,要么年收入低于5万元,有249人,202人无房产,259人扣除房产负债后的个人资产低于10万元。所以我们推测他们可能因为年轻认为无需这么早开始养老理财规划,要么因为收入、资产所限,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无多少多余财产可供投入养老理财规划。值得注意的是在已开展养老理财规划的人群中,购买了养老金融产品的比例并不高。有近八分之七的人虽有养老理财规划,但没有购买养老金融产品。在回答个人养老理财规划时,被调查对象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购置投资性房产,购买国债,存款,理财产品,入股别人的生意享受分红,民间放贷,炒股,买黄金,买保险。从比重上看,购买养老金融产品的人较少。其中原因我们结合被调查对象对问卷第6-9个问题的回答进行了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消费者对养老金融产品还不太了解,因为不熟悉所以担心风险,导致购买谨慎。第二,国内目前市场上的养老金融产品许多名不副实,并非专门针对养老理财需求,只是简单地扣上养老金融的帽子,产品吸引力不够。许多被调查对象认为养老理财规划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只要是为养老储备物质财富都能达到养老理财的目的,不一定要选择养老金融产品。

(三)单身人士、中等收入人群、事业单位人员对养老金融产品体现出较高热情

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单身人士(包括离异、未婚但不包括已婚丧偶)、中等收入群体(年收入10-50万元)、事业单位职员(如高校教师、各类事业编制单位人员)对养老金融产品的了解程度、购买比例、关注程度对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婚姻在中国快速演进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成为许多社会成员生活模式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通识自我意识增强使得部分社会成员从婚姻形态中走出来成为单身人士,这一趋势从我们调查对象的婚姻状态信息可以窥见一斑。单身人士比例的扩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部分人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更加关心养老理财规划。而因为他们大多没有养育子女的羁绊,也有更多的资产可以投入养老理财规划。根据调查的数据,许多单身人士(约63%左右)在50岁之前已经开始养老理财规划,这些人的年收入均值为18.77万元,职业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哪种职业类型占比明显超过其他专业群体。其中女性单身人士相对于男性单身人士在生命周期的更早阶段考虑并着手进行养老理财规划,她们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风险更加关注,注重资产本金安全,理财态度相较男性保守,可以接受一相对低的收益率换取较高的资产安全性。购买的养老金融产品中保险产品占比最高。她们平时比较关注各类与养老理财有关的信息,购买产品的渠道82%左右来自好友、同事推荐,购买的团体性强(喜欢与友人同事一块儿购买同种产品或同一机构产品),总支出中养老理财支出比重高出单身男性8.4%左右。我们还对这些单身已开始养老理财规划的女性受教育程度、职业信息进行了整理,试图发现一些规律或关联,分析结果是受教育程度、职业对单身女性养老金融理财规划意识没有什么明显差异化影响,被调查对象中的单身女性都有较强的养老理财规划意识,养老理财涉及的投资类型也未显现出明显差异,而且在养老理财支出方面没有受教育水平因素影响体现明显差异,不过从事自由职业和企业高管的单身女性养老理财支出金额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的单身女性。

中等收入群体在中国社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这部分人群对生活质量有一定的要求,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勤奋工作的同时也享受生活,有一定的收入基础为生活基本支出之外的支出买单。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年收入在10-50万元之间的被调查对象日常生活中比较关注养老金融产品,了解的养老金融产品类型比其他群体多,对产品提出了较多的改进意见。而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和50万元以上的群体,对养老金融产品的关注热情和购买情况都不如年收入10-50万元的群体。我们推测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群体因为没有太多可支配收入用于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故关注度较低;年收入50万元以上群体私营企业主、职业经理人等自由职业、企业职员居多,他们对养老理财方面的需求可能与普通收入人群有一定差异,更关注财富传承,养老保障方面不存在什么担忧,即便不购买养老金融产品也不至于影响老年生活质量。所以与中等收入人群相比,对养老金融产品也就不那么关心。

事业单位职员出乎意料地对养老金融产品给予了较高关注。我们对这部分人采用了电话回访的方式探寻他们关注背后的原因。原来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全部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与企业员工一样要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受访对象告诉我们这方面个人从过去不要支出一分钱到现在要按规定缴纳自己应承担部分,增加了支出,同时退休后养老金与退休前收入之间的替代比还变低了,也即退休金水平还有所下降,这一进一出不仅增加了现时的支出,还减少了退休后的预期收入。虽然国家鼓励事业单位为职工办理年金来弥补部分退休金下降的损失,但年金制度并非强制性,各事业单位只能根据自身经济效益量力而行。这让他们感到要维持改革前预期的退休收入水平,必须得靠自己增加部分退休后收入,也就是进行养老理财。公务员群体是由财政全额拨款,虽然也进行了社会保险改革,但普遍已建立年金制度,且其年金支出有财政保障,无需各机关单位自行筹措资金,所以公务员没有事业单位职员对未来退休收入减少的担心,也就没有与事业单位职员相似的养老理财需求。

(四)收入、健康水平、代际资助机构因素主要影响着养老理财支出

我们整理被调查对象回答“哪些因素会令您减少养老理财支出”的答案时发现,收入有限、收入下降是比重最大的回答,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水平也成为挤出养老理财支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60岁以上年龄组受这一因素影响较大。自我评价健康水平低的人认为医疗支出是日常支出的大项,可能需要动用储蓄、其他资产甚至借债来支付医疗费用,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养老理财支出,因为医疗支出无法向日常支出一样可以靠节省少支出一点,刚性强。此外代际资助也是较多人提到的,有子女给予自己老年生活物质支持或生活照顾的人倾向于减少养老理财支出,他们认为可以部分依靠子女,对老年生活支出保障相对不那么担心。但并非有子女的人都这么认为。调查问卷收集的信息显示各年龄段有子女的人大都预计子女不仅不会给予自己老年生活以物质和精神支持,还可能因为工作在外地,特别是大城市,学院自己给予子女物质支持。自己的养老理财支出因为给子女的代际资助而减少。这与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背景密不可分。一些子女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父母,可能要倾尽积蓄帮助子女置业买房或时常给子女经济上的贴补。即使子女在同城,也可能要啃老。加之许多中国父母在子女成年后仍习惯性地倾注无微不至的关怀,导致有子女的人群在收入资助子女有盈余的情况下才会为自己考虑养老理财问题。这种代际资助的倾向在我们调查的各个年龄段当中没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年轻一代的父母,即使子女未成年,也准备或预期将来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优先考虑对子女的资助,其次才是考虑自身的养老保障。

(五)养老金融产品的安全性成为选择养老金融产品时首要考虑因素

许多人认为目前国内养老金融产品单一,没有针对性,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产品。除了30-40岁年龄段认为人群将收益作为购买产品首要考虑因素外,其他年龄段被调查对象大都将产品安全性作为他们最重要关注的产品特点。这对国内养老金融产品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大部分被调查对象都不满意目前市场上的养老金融产品。许多未购买但已着手养老理财规划的人认为养老金融产品还没有其他一些个人投资项目有吸引力。绝大多数的批评集中在产品单一、刻板,没有区分度,有的产品门槛还设定挺高,将不少有意愿购买的人挡在门外。很多人在问卷中反映许多养老金融产品纯属赶时髦,挂“养老金融”之名,却名不副实,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性产生怀疑。有些产品说明书复杂看不懂。还有些人认为养老金融产品就是保险产品换了件马甲,金融机构在推荐养老金融产品时也都是标准化的产品,无法根据客户具体情况推荐度身定做的产品。有些金融机构还歧视普通收入人群,将养老金融产品客户界定为高净值人群。

四、调查对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的启示

一是养老理财规划的意义和好处或许已不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消费者教育,今后消费者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做好养老理财规划上。养老金融产业在中国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全民养老理财规划意识的形成意味着养老金融产品需求正在培育,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只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将拥有庞大的市场。

二是现有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并不适应或契合消费者需求,产品设计与消费者期望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故而养老金融产品在养老理财需求整体增长的情况下并没有大幅提升。深入细致挖掘消费者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是改善中国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的重要前提。如何将消费者的资金吸引到养老金融产品购买上来,如何结合消费者现有养老理财规划形式设计和改进养老金融产品应是金融机构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是养老金融市场需要根据客户特点进行细分,目前的产品供给没有很好地细分目标市场,导致市场定位和客户营销效果不佳。同时应该重点针对有潜力的客户进行新产品研发和营销才能使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更加有效。

四是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不仅提供产品,还有根据客户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度身定做的个人养老理财规划服务。有了增值服务,产品才会更有吸引力,客户也才有可能长期选择产品。

猜你喜欢
单身子女对象
神秘来电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单身久了会上瘾?
41岁,我单身
婚后过得好的人,都有一种“单身力”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单身是最好的升值期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