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学段中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熟练书写楷书向书写行楷的过渡阶段,应当从保持写字姿势、明确写字要求、掌握楷书快写方法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提高书写速度。同时,也是为第四学段的硬笔书写打下扎实的基础。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一写字要求始终贯穿于整个学段。“双姿”指的是写字的姿势与执笔的方法。掌握准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写好字,提高书写速度的前提。正确的坐姿要做到“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这不仅对学生的身体成长十分有益处,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书写时眼观全局,书写舒展流畅,整齐美观。正确的执笔方法要“指实掌虚”,讲的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手指和手腕的力度、动作配合得益,运笔才能轻松灵活,有利于提高书写的速度。错误的执笔会导致运笔紧张笨拙,另外也会对学生的视线产生影响,既写不好字,更不用说把字写快了。所以正确的双姿是快速写好字的前提。
从小学的低年段到高年段,学生的写字习惯养成是一个持续累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养成不能仅仅依赖于一天一次的写字课。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写字环节,或者学生动笔书写的时候,教师总会来回巡视,善意提醒一部分学生用正确的双姿写字。虽然当时提醒有效,可到下一节课时,学生仍旧用错误姿势写字,于是需要教师不停地重复提醒学生注意“双姿”。究其原因,教师忽视了家庭教育这一阵地,学生在做家庭作业时,家长缺乏规范其“双姿”的意识,往往对学生的“双姿”缺乏督促提醒,这样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沟通渠道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和教师积极配合,形成家校合力,认真检查学生每一次家庭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也要及时将学生的书写情况反馈给家长,让来自家校的双重监督在学生书写时产生双重效力,真正做到“提笔即练字”。
描红和临写各有所长,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临”的方法就是看着范字或者字帖,自己照样写、行笔。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摹。描红是其一种。描红的好处是保证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练写几遍,就可以把握字的结构。描红的缺点是学生容易看不清笔法,这样写出来的字虽然间架结构不错,但是缺乏笔法,字就显得僵化呆板。
小学生在学习硬笔书写时,是从“摹”和“临”起步的,到小学高年段也同样如此,还是需要描红与临写并用,相互补充。特别到高年段,大部分学生的硬笔书写水平好像停滞不前了,怎样才能突破?这时不妨可以试试临摹软笔小楷《洛神赋》《灵飞经》等经典字帖,不仅可以将眼界打开,也可以将鉴赏水平提高,更可以将硬笔书写和毛笔书法结合,写出笔画间的粗细和轻重变化,使得书写更有速度和节奏感,更有风骨美感。
科学和经验都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没有掌握,当然谈不上进步;而一味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根据硬笔书法名家经验,硬笔书写练字临帖,每天差不多应写满16开方格纸两页,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页必须是一次性连续写完。这样硬笔书写才能达到一定的量进而获得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达到较佳的效果。在苏教版高年段的习字册中,科学合理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字的描红与临写,第二部分是词语的临写,第三部分是一段话的临写,一共两页纸的量。由字到词再到段的练写,循序渐进。学校每天20分钟的写字课时间,既能保证练字的时间,也能保证练字的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每日提笔练习,增强在日常书写中练字意识,讲求练字实效,达到一定的书写速度。
高年级学生基本已经能熟练地书写楷书,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写字的速度”是对书写的一个新的要求。进入高年段,作业量也相应增加,如果学生书写的速度仍然“原地踏步”,势必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作业,甚至做不完作业,但是如果只求速度,写快了质量就保证不了,书写恐怕会“龙飞凤舞”,潦草得难以辨认。所以要学习楷书的快写方法,这样才能做到硬笔书写有一定的速度,颜值也不打折扣。
如,在笔画的写法教学中,长横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比较难写好的一个笔画。初学时强调的是要遵循“顿—走—顿”笔尖运行路径进行练习,形成左低右高之势。学生经过几年的书写练习,已经能熟练掌握写法。若仍要求顿笔,则无益于速度提升。对于长横的书写,可以要求学生起笔略轻,向右行笔较平直,最后稍有按提回收即可。总之,下笔果断,行笔轻快,落笔的位置、方向和长短准确到位,就可以把每个笔画的书写速度提升。
苏轼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学生一旦具有扎实的楷书基本功,那就可以开始练习行楷了,否则只能适得其反。练习行楷时尽量保持楷书结构,起步阶段笔画之间的衔接不宜过多,力求整洁美观。
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行楷的技法提高书写速度,在苏教版五年级课文书后临写的范字就是行楷字。
省减法:即省减字中比较次要的笔画,变化笔画的形态,使笔姿丰富,动感加强。如“洁”字,三点水分两笔写,第一点断开,第二、三点连成竖后再挑出。最后两笔横折、横也可用一笔完成。
动静法:行楷点画组合虽不如楷书工整,但仍要求有稳定感,贵在动中求稳,好像飞跑中的运动员,其身仍保持着动的平衡。如四点底,楷书中要写四笔,高年级学生可用行楷的方法写成三点,或在一点之后写成一曲线。
用笔的流动,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造成的笔势往来路线在纸上留下细微线条,称为“牵丝”。牵丝在楷书里是虚的,笔断意连,看不见的;在行楷里则虚实结合。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笔画要避免牵丝,如两点水中间不能有牵丝。另外有的学生为了刻意追求牵丝,如将“清”写成“请”,牵丝过多反而会增加笔画的拖沓,要注意适当运用。
进入高年级,学生往往在横线格、方格中练习楷书,需要练习横线格、方格章法。循着章法,才能保证书写追求速度的同时不信马由缰,乱写一气。
横线格章法:字与字的间距应该平均,不能挨得太紧,也不能离得过远,一般要小于行距。每行字处于横线格中间偏下些为佳,使得每个字的横中心线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而不是以底部横线为准。有些字有往下舒展的笔画可以稍微出线,但是底部有横的笔画不可以挨着底部横线,比如“童、出、正、生”等字不宜挨着横线底部写。其他笔画都挨底写,这样更容易写整齐。
方格章法:要做到大小一致、居中,字在方格中尽量写大一点,适宜的大小是个别主笔可以接连到方格线,其他笔画可以很接近但不连住。如“下”字的上横、“十”字的中横、“直”字的下横都是主笔,可以极力舒展,张扬放开。
在硬笔书写教学时,方法的传授都离不开教师的亲身示范。课堂10分钟的写字时间应充分利用,教师可以直接执笔示范,边写边说,将笔势和指腕的运动方式展示给学生。但是由于学生观察角度的不同,教师的头、手也会遮挡部分演示的动作,学生不能完整地看到整个字书写过程,势必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新媒体所特有的再现特征,能形象、直观地展现书写教学内容,正好可以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教学中若辅助实时投屏、动画演示等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地展示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使得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到不同笔画的运笔变化,将其成竹在胸,一气呵成。教师亲身示范并辅之多媒体教学,既使书写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也能助力提升学生书写速度。
总之,通过有效的硬笔书法教学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在小学高年级过渡阶段养成正确、美观、快速的硬笔书写习惯,为学生今后的硬笔书写奠定良好的基石,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