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有效破解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技能人才匮乏的困局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变成为新时代职业学校的职责与使命。如何落实好国家政策?如何履行责任和担当?如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作为教书育人主体的职业学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国家政策的落地生根关键在于广大职业学校的贯彻执行。职业学校应进一步明确自身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和担当,通过服务提高职教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职业学校应自觉将社会培训工作作为国家技术技能人才战略的组成部分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标,成立相应的组织及研究机构,主动对接社会、企业的个性化培训需求,提升学校服务区域产业链的能力,有效延伸学校的办学触角。
职业学校提供的培训服务能否赢得认可,关键在于培训的质量和培训的针对性。应建立校企共享的培训师资队伍,培训教师不仅仅要精通专业理论、掌握教育理论及技巧,同时要具备优质完成岗位工作和参与企业技术攻关的能力,上得了课堂,下得了厂房。职业学校可通过建立共享培训中心、依托“厂中校、校中厂”等办学模式开展教师企业实践、企业师傅教学基本功培训等活动,将社会培训能力纳入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指标及企业师傅年终考核的奖励依据,从而实现校企人才资源的优势共享,提高学校培训水平与企业需求的吻合度。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落实企业职工培训制度,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确保教育培训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未来可能产生的大量培训机会及相关资金,将给职业学校带来新的办学契机。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培训效率?如何满足培训学员的学历提升要求?……这些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拓宽培训思路,积极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加快学历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有机融合,改变传统的培训资源建设方式,积极与社会培训机构、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合作,共同开发相应的课程和培训方案;亦可购买企业现有培训课程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突破培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满足个性化培训需求,更好地提供培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