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调查分析

2018-01-28 23:26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用工天津毕业生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另外,在新常态下天津经济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天津市战略定位调整为“一地三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一路一带”五大战略机遇叠加,这赋予了天津高职教育新任务和新使命。

在新常态下,面对天津发展战略机遇期,各高职院校担当起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天津高职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过程中,专业建设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致性问题,因为不同产业的特点与劳动力结构类型有着不同的要求,产业发展的结构与水平决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结构与水平,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专业建设适应其变化,并按照产业发展的趋势,调整和规划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使专业设置反映产业发展趋势。本文从天津的经济转型入手,通过对天津5所高职院校26个主要专业的2014级2300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天津高职教育在专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高职教育专业的适应性提出对策,使各高职院校通过改革创新为天津经济发展提供大量有用人才。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问卷调查

高职院校专业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满足毕业生充分就业,完善和提升专业体系是高职院校改革的重点,通过问卷调查,以就业为核心,从区域经济发展与就业市场角度出发,审视当前高职学院的专业体系建设。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以改进和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专业设置与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致性

未来五年,天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对接“中国制造2025”,顺应“互联网+”、制造与服务融合的趋势,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快速消费品等为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扩大投资领域开放,促进先进制造业加速聚集。延伸制造业产业链,提高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新技术、新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天津高职院校只有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新方向,新动态,才能抓住机遇。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天津5所高职院校的26个主要专业2014级毕业生对当前天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关系的认识,从中可以反映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否满足天津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毕业生认为能与市场需求吻合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通信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数控技术,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毕业生认为没有与市场需求相联系的专业:应用化工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工业设计,应用英语,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连锁经营管理,精算与风险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材料化学,法律事务。新技术的涌现与发展使产业经济出现不同的增长点,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与当前经济发展一致的专业,其就业形势就好于传统产业相关的专业,特别和天津经济发展重点相适应的专业,而且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专业,如报关与国际货运,动漫设计与制作等,因此高职教育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就要始终关注当前科技发展状况,以及产业经济升级发展状况。

2.课程建设与用工单位需求的一致性

此外,设系统平均吞吐量R=NPq,表示平均每个时隙中到达的数据包个数.为了分析方便,我们用λ=Np表示系统平均业务量.若每个时隙中数据包数量服从泊松分布,则:

毕业生认为“课程体系比较落后”和实际工作要求不符的占60.99%;而认为课程体系比较符合实际需要的占36.46%。毕业生认为课程设置符合用工单位需求的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商务,应用化工技术。调查结果说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需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调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如报关与国际货运与动漫设计与制作,其毕业生认为其课程设置未能满足用工单位的需要,因此学校要大力量深入市场调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课程设置要进行调整,使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的质量与当前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各类人才。

3.专业技能与用工单位需要的一致性

毕业生技能培养是高职学院教育的重点,也是增加就业的必然要求,通过调查分析,可看出当前毕业生的技能培养的迫切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欠缺“职业技能及岗位专业知识”占46.06%,接近半数。说明毕业生对自己在高职学院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是否具备未来岗位对职业素质的要求缺乏信心。另外,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场所。毕业生认为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能提供岗位技能”的占32.12%;认为实训未能提供所需技能”占65.76%,有2.12%的学生未与评价。调查结果说明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未能提升其职业技能,应下力量扩大实训规模,规范实训管理,提升实训质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技能的机会。

二、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与企业未能建立对接机制

当前,天津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对用工有着不同的需求,企业与高职院校对接与沟通机制不顺畅,不仅影响的企业用工的成本,也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企业往往通过人才市场得到所需的劳动力,不直接和高职院校发生联系,而高职院校也不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因此,许多企业要对招聘的员工进行二次培训,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另外,由于沟通的不足,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难以升级,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最后,由于未建立沟通机制,对于人才培养始终最大限度利用用工单位与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高职院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当前,企业转型需要大量的具有新技能的劳动力,为了满足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企业需要员工再学习,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劳动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大量适应企业发展的新技能的劳动力。然而,企业的用工需求不能影响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与课程内容,其各种教学安排是刚性的,不易改变,很难适应企业转型的要求。

3.高职院校的技能培养难以适应当前企业用工需求

当前, 高职院校学生对“技能”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强调以技能教育为目标,但实际上,很难摆脱“本科教育”的影子,仍然是重“知识”,轻“能力”。高职院校现在都配有实训基地。但是现有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学生不能在学校获得更多技能储备,以满足用工单位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来解决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高用工单位员工的质量,降低用工单位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更好的为天津发展服务。

1.构建企业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共享动态沟通平台

专业建设共享动态沟通平台是加强企业与高职院校沟通的重要通道,该平台由校企共建,企业应及时更新用工需求,并对用工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高职院校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与预测,适当调整专业结构,应大力发展“订单式”高职教育,增加校企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同时,企业应加入到高职学校专业建设中,根据企业用工的要求,改进学校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果。高职院校通过沟通平台能了解企业对用工的需求,提高毕业生质量,另外,通过沟通平台,教师也能了解企业对学生技能的要求,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沟通教师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增加了提高教学水平的动力与方向。

2.构建企业与高职院校专业实习共享机制

技能的获得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立足之本,也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核心。技能的获得不仅在学校,企业实习也是提高高职毕业生技能的重要渠道,建立企业培训与高职院校优势专业实习共享机制,盘活企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技能水平,降低企业培训成本与用人成本,毕业生通过实习,既增加了企业对毕业生的了解,同时,也加深毕业生对技能的了解与掌握,又能提高对企业的认知,使其能快速的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专业实习共享机制是以沟通平台的建设为基础,只有校企双方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互信共赢,才能真正实现实习共享机制。企业的生产特点必须被学校所了解,企业可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场所、仪器设备与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平时的教学效果,企业也必须熟悉学校的专业特点,企业可以派出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当中,把企业成熟的技术与知识引入教学,校方应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这样企业能得到高素质的员工,而校方的专业建设获得了提升。

3.构建企业与高职院校师资互动机制

教师是学校的根本,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是学生获得各项技能的基础,虽然高职教师普遍具有双师资格,但是,教师的优势在于学术知识,工程经验相对短缺,而且当前技术与知识更新非常快,而高职教师只有深入企业不断学习,在企业中丰富自身的经验和阅历,才能不断提升与改进自身的知识结构。校企双方应该建立一个互动机制,企业的技术人员与高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各自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培养各种合格的毕业生。

四、结论

在经济新常态下,天津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为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契机,本文深入探寻了高职专业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专业建设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本文通过对5所天津市直属高职学院2014级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分析,发现制约其就业的关键因素,并对高职院校提升自身专业建设提出建议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樊杰,周侃,陈东.环渤海-京津冀-首都 (圈) 空间格局的合理组织[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01).

[2]张学波,陈思宇,廖聪.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J].地理研究, 2016,(09).

[3]吴三忙,陈炜明,李善同.京津冀经济区内外部经济关联研究——基于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6,(03).

[4]席枫,李家祥.构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指标体系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6,(06).

[5]李楠.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

[6]童婧.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专业群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

[7]陈玉莲.新常态下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动态适应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6,(10).

猜你喜欢
用工天津毕业生
如果天津有“画”说
屏山县:念好“三字诀”助企破解用工难题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天津卷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天津之眼》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