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激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充分挖掘并利用体制机制优势,兴办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成为近年来职业教育研究和职业院校实践的热点之一。针对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该不该建、可不可以建、该如何建等一系列问题,学术界和职业院校实践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围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是比较丰富的。有学者指出,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被视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政策创新,其体制机制优势在于丰富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态,混合所有制将在办学体制、经费来源、人才培养效益等方面有所突破并体现其成效。虽然目前理论界针对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但这些建议大多比较笼统,只是宏观地提出了政策改革的方向,不具有实际操作性。笔者认为,过多借鉴经济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没有深入挖掘职业教育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独特性和规律性是其根本原因。若要在职业院校办学实践中显示混合所有制的优势,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制度环境、治理结构和法律法规等。
围绕混合所有制开展的办学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在“探索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被写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之前,“椒江模式”“齐齐哈尔模式”等具有时代感和代表性的实践样态早已出现。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后,社会资本开始通过混合所有制这一被官方认可的途径进入职业教育领域,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等实践形式进一步得到试点。一系列的实践表明,混合所有制确实在整合社会资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当一项新的制度被引入职业教育,这项制度是否合适、是否奏效,我们更应该考虑这项制度是否给职业教育尤其是人才培养带来成效上的显著变化。
众所周知,混合所有制是一种经济领域的制度设计,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确立过程中逐渐被认识并推广使用的一种经济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混合所有制可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经济领域基于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是不断形成股权文化且围绕其形成股权治理结构的过程。在经济领域,股权文化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和专门化管理团队,保护各股权主体尤其是中小投资人的利益。如要把混合所有制引入职业学校办学中来,办学又需要什么样的“股权文化”?谁可以担当得起专门化管理的责任?谁又是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中的“中小投资人”?他们有哪些利益需要保护?怎么保护这些利益?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成为办学相关方思考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被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它首先被定位为一种职业院校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结构调整由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深化的体现,这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遗憾的是,除了资本要素外,以知识、技术、管理等为要素的混合并未受到广泛关注和应有重视。更多前期成果尤其是实践成果仍囿于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发展的办学性质、产权归属和治理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把握住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核心,从而让“办学停滞于所有制的制度设计”。
不可否认,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首先厘清“谁来混、为何混、怎么混、混什么”等核心议题,改革也面临阻力大、保障不足、院校治理结构调整不易、资产评估和产权流通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这丝毫不影响制度不健全条件下办学的深入与人才培养的“混合”。走出混合所有制建设困境、破解混合所有制办学难题的核心是: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需要坚守育人目标,围绕育人工作进行系统改革,打造“股权文化”。
坚守育人目标进行混合所有制办学,应该让广大师生成为股东,强化院校师生的“股东意识”和“股东身份”。对于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来说,广大师生虽然表面上在这个院校中工作和学习,但事实上他们均是学校经营管理中的人力资本。由于这些人力资本没有像企业投资一样在学校产权结构中占据合理位置,职业院校师生特别是教师的积极性将会受到影响。对于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来说,尽管学生技术水平尚不足以直接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或其技术研发未能直接推动技术创新,但在教师引领下的技术习得的过程事实上已经具备了人力资本增值的基本特征。将股权文化引入办学中来,广大师生完全可以以人力资本的形式入股,成为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股东,实现员工持股或师生全员持股。师生股东身份的确立,是对师生的尊重,会让师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就是院校的主人。
坚守育人目标进行混合所有制办学,应该转变广大师生教与学的行为,强化院校师生的责任意识。在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投入、成本核算是相关投资方关注的焦点。在技能训练与养成环节,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更好地养成“节约、节俭”等习惯,更好地遵从技能训练和操作规范,可以提升教与学的效果。混合所有制试点中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找准政企校多方诉求的结合点,认准职业院校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定位,建设生产性服务基地,释放高职生产性服务的活力。
坚守育人目标进行混合所有制办学,应该建立分配机制激发广大师生的成就动机,强化院校师生的红利意识。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需要面向师生建立起与股权文化相应的分配机制,通过相应信息披露,让所有师生感受并享有混合所有制带来的机制便利和红利。借助混合所有制的管理优势,学校可以建立起校企互通平台,缩短校企距离,实现信息共享。校企可以多形式呈现产学研用的系列成果,通过成果转化展示办学红利。院校可以通过释放政策红利的方式,鼓励师生开展联合创新创业,在混合所有制下推行并尝试“专业法人制度”,让广大师生负起教育和学习的责任,并获得相应利益。
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需超越“所有制”,走向“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