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何为任务写作?就是写作时要有明确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写是为了有效地交流”“要为不同的目的和读者写作”,这几乎是美、英、澳、德、日等国写作课程的共同理念。当前,我们的写作教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为了完成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要求、考试的要求而写,写出来的作文也大多是给教师看的。这导致学生写作热情不高,写作材料虚假,写作过程困难,写作效果欠佳。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任务写作?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例中有着鲜明的任务写作的特点,相信通过分析于永正老师的经典作文课例,会给读者一些启发。
情境是沟通学校与生活的桥梁。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有明确的读者意识,能激发其表达、交流的欲望,且能在具体的场景中检验表达的效果。于永正老师善于创设情境并让学生陶醉其中,自觉自愿地参与、自然自由地体验,兴致盎然、热情高涨。
例如《半块面包》的教学,课始,于老师说:“今天早上,我发现一位四年级的小朋友把一块吃剩下的面包扔进了垃圾箱。你们说,这事应该如何处理?如果被你碰到了,你打算怎么办?——说自己的心里话。”这件事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七嘴八舌地出起了主意,而后于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如果让你去劝说,你打算怎么给他讲道理呢?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劝说,学生打开思路,进行议论,激起共鸣,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为了使教学情境丰富、有趣,贴近生活,于老师会经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有时候作为导演指导学生表演,有时候作为演员亲自上场,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
例如《爱鸟》一课,于老师亲自上阵,扮成一个猎人,他手里提着一支猎枪,蹑手蹑脚地到森林里去打鸟。他生动的表演引得学生哈哈大笑,在有趣的情境中,他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而充分的语言表达场,学生在劝“猎人”的过程中,通过说、写的形式,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劝说他人的方法,明白了“劝”要做到合情合理,有理有据,同时还了解了鸟类的相关知识,培养了爱鸟的意识。可谓润物无声,巧妙无痕。
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总能轻松愉快地学习,于永正老师巧设情境,将学生先前的学习准备、已有经验与当时的情境形成合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写在其中,乐在其中。
华东师范大学周子房博士曾说:“关于作文教学,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要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写作一定是为了特定的读者、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这就是写作的功能性。”可见,写作教学的真实目的是使学校中的写作行为逼近真实生活世界中的写作行为。任务写作贵在真实二字。笔者通过分析于老师的作文课例,发现于老师的作文教学总是能体现真实二字,他在引导学生完成真实的写作任务,体验真实的写作过程中达到真实的写作目的。
“认识苹果”是于永正老师开展的一次说、写训练课,共用五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写保证书,向家长转述去果园的通知;第二课时,到果园参观,认识苹果,品尝苹果;第三课时,分组筹备苹果展览会,为苹果写说明,练习讲解;第四课时,写海报,通知全校师生,举办展览会,全班学生做讲解员;第五课时,为报社写通讯报道,撰写照片说明。于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谓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通过真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寓于活动中的说写训练作为主要目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生成表达内容,从而推进写作过程的展开。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星期六上午,我们到徐州果园参观,请园艺师介绍几种常见的苹果。不过,我到果园去联系的时候,人家对我们有点不放心。我想也是的,果园可不是一般的去处,万一哪个同学这——(说着做了个摘苹果的动作),怎么向果园的人交代呢?
生:于老师,您放心,我们保证不动人家的苹果!
生:于老师,您还不相信我们吗?我们向您保证!
师:口说无凭。
生:我们写下来!行吧?
师:当然行。我们学过写保证书,再说有些同学曾经几次向班主任写过保证书,熟练得很。(众笑)学过的知识和本领今天派上用场了。写吧,谁写得好,就让谁去。
于老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从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出发,把说写训练艺术地融入生活中,学生轻松地完成了写作任务。接下来他又布置了为家人介绍五种苹果,为苹果写说明,学习当讲解员,为报社写报道等真实的写作任务。
写作过程是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体验或者反刍生活并用抽象的语言准确表达的过程。于老师巧妙地把学生的语文经验、习作动机及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构建写作支架,呈现了真实的写作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作材料都是诸位生活中原有的,不是从生活以外去勉强找来的。”真实是写作的第一要义,任务写作,贵在真实。
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将“重情趣”放在首位,他坚持认为“课要上得有趣味,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因此,他的作文教学也集中体现了“趣”的特点,下面,笔者以于老师“轧面条”的教学为例,从任务写作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于老师习作教学的精妙之处。
趣味一:任务布置具有挑战性
师:同学们,学校食堂的孙师傅,为了改善老师们的伙食,减轻老师的负担,在百货大楼买了一台轧面机。这是最新产品(出示轧面机)。可是,孙师傅没文化,看不懂说明书,不会使用,便来问我。我呢,想请你们来帮忙,当小先生,教教孙师傅,乐意不乐意?
生(齐答):乐意!
师: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同学们真热心。要想当好小先生,首先要读懂说明书,掌握操作方法。我把说明书复印了50份,现在发给大家(发说明书)。看说明书要注意三点:一是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者问问别人;二是图文对照——好多说明书都有图;三是边看边操作。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说明书。
趣味二:互动中体验成功感
第二课时,于老师把孙师傅请到了课堂上,他年近60岁,身穿工作服。于老师提讲解要求:“请同学到前面当讲师,其余同学都是助教——你们听着,如果两位老师讲得不合适,或者漏掉了什么,随时站起来纠正、补充。总之,现在大家都是老师。我暂时退居二线当顾问。”
小先生甲:孙师傅,这台轧面机很好使用,您一听就会明白的。轧面条共分四步。第一步,用卡子把机器卡在面案上。(边说边示范)
孙:为什么要卡牢?
小先生乙:卡牢了能轧面条,不然它会动。
小先生甲:第二步和面——
孙:我当了一辈子炊事员,和面我很内行。
小先生乙:不过,和的面要切成一片一片的,每片厚约一厘米。大约这样厚——(说着伸出两个手指比划了一下,众笑)
小先生甲:第三步……(略)
小先生甲:孙师傅,这四步您听明白了吗?
孙:明白了。好,好!你别说,这些小老师还真够负责的!(笑)
小先生甲:孙师傅,您今后如果有什么困难,请来六(2)班找我,我一定尽力帮助。
孙:谢谢!
趣味三:自由选题展个性
师:谢谢大家帮了我一个大忙,替我教会了孙师傅轧面条。大家说得非常出色。到这儿,我们说的任务就完成了。下边该写了。写什么呢?同学们,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周围的许许多多事物都在向我们讲话,给我们以启迪,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孙师傅买轧面机,向我们请教使用方法这件事,我想同学们就一定有感触,有看法,请大家谈谈。
生:这件事使我感到没有文化寸步难行。
生:我觉得孙师傅这个人很好,一心为老师着想,而且虚心好学。
生:他甘当小学生,不耻下问!
师:这个词用在孙师傅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大家对轧面机不知有什么看法和想法?
生:这部轧面机小巧玲珑,使用方便,不但能轧面条,还能轧馄饨皮。但还需要手摇,将来我一定发明一种比这种更好的机器。
师:有志气!你可以发明一部全自动的,造福于人民!
生:我觉得这两节课非常有趣,有意思。其实老师讲的不知要比我们好多少倍。您把这事交给我们,完全是为了培养我们。
师:我的用意的确是这样。看来大家感受很多。下面我给大家出个问题(板书:日记一则)。日记大家天天写。凡是自己做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把要说的意思说清楚就行了。请考虑一下,你准备写什么。
生:我准备写孙师傅为了改善老师的伙食不耻下问这件事。
师:孙师傅很值得写。
生:我准备写没有文化寸步难行。
生:我准备写写小巧玲珑的轧面机,并写写我的理想。
生:我写我学会了一种本领——轧面条。
生:我准备写我当小老师。
以上的“三趣”充分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于老师在教学伊始就点燃了学生热心的小火苗,激发了人人争当小先生的积极性,为后续的说、写训练奠定了基础。而后,他将孙师傅请到课堂上,让学生对孙师傅进行面对面的讲解。面对这样重要的“道具”,学生边操作边练说,不仅满足了他们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欲望,而且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在这种情境下的任务写作,使学校写作与真实生活中的写作合二为一,大大激发了学生说、写的欲望。最终,学生自由选题,写的内容很丰富,《小巧玲珑的轧面机》《我学会了一种新本领——轧面条》《不耻下问的孙师傅》《没有文化寸步难行》……
于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积累了很多经典的作文教学案例,以上只是选择了其中的几篇来阐述笔者的观点。笔者发现,于老师在没有出现“任务写作”这一观点的时候,早已经贯彻了“任务写作”的原则和方法,以真实的、情境的、有趣味的任务写作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的习作教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可谓别具匠心、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