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四季”新生活创建的教育学解读及变革路径

2018-01-28 21:38
江苏教育 2018年55期
关键词:季节育人校园

“校园四季”意在以四季为时间纵轴,依托中国传统的自然节气、人文节庆,将其与学科相关内容统整,从培育时代新人的角度出发,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整体系统重构,形成融自然、科学、社会、人文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它把学校原先相互割裂的一个个“节”,演绎成四个鲜明的“季”,将“育人”安放在天地自然之中,让学校更多体现师生共同生活的意义。从“节”到“季”的转换是学校打破原有活动秩序进行重组和再构的过程,只有对这些转换背后的缘由作全面的教育学解读,才有助于实践层面的深度推进。

一、“校园四季”新生活创建的教育学解读

从学校传统的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中脱离出来,变彼此割裂的工作态的“节”为相互锁定的生活样的“季”,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存在?这里有着怎样的理论基础和教育意蕴?

1.校园四季:回应学校教育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的学习、生活与成长不经意地被裹挟进了快速甚至是机械的节奏之中,人类越来越多地生活在“人为”和“为人”的世界中,而教育也被转入人类的现代化诉求中,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过程的工具。从学校传统的“节”的设置来看,学校大都会有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而几乎没有自然节,从中不难看出,学校教育重“技术性”“功用性”而轻“自然性”的取向。“校园四季”新生活的创建就是要寻回现代教育丢失的自然之维,在自然四季与学校教育、学生发展之间建立起很好的联系,把自然生动地引入到当下的教育实践活动之中,正本清源,让教育回到人类文明的母体——自然之中,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之中,让教育回归自然,回归中华文明之根。

2.校园四季:打破学校教育的“急功近利”。

在以四季为时间纵轴,以自然及其背后所承载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设计并推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教育的关注点也要从显性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复制与再现转换为蕴含在学生真实体悟中的隐性的实践知识的生成和构成。教师从关注“结果反馈”,到关注学生的“过程体悟”,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将慢慢消失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引导与期望之中,其间饱含着教育最基本的常识和良知,教育不再走捷径、不再投机取巧,而是顺应自然及学生发展的规律,回归到教育最朴素的状态之中。因为,教育的真正本质,是每一个生命个体能成为一个更完美的“我”,而不是去趋同于某一个目标,达成物质上的追求。

3.校园四季:追求学校教育的“整体化成”。

真实的教育活动是以综合为特征的,教育活动也是由具有生命整体性的教师与学生参与的,教育的力量也应该是整体的,因此教育需要横向的聚合,以促进各领域教育生活的整合融通。校园四季新生活的创建,就是将教育功能割裂的多个“节”,整合化为彼此关联、综合作用于学生发展的一个“季”,化零为整,统整的是学校教育的时间空间,统整的是学校教育的多方力量,统整的是学校教育的历史和现时积淀。也就是在这样的统整中把学校教育活动的重心从内容、手段转移到人的整体发展这一根本目标中来,从而化为学校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文化气质,这也是现代新型学校创建的要求。

二、“校园四季”新生活创建的变革性路径

从教育学的角度审视“校园四季”新生活的创建,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厘清学校四季生活所内含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以及实践行为,形成指导我们变革的思维路线,并带着我们改变旧有的教育惯习,走向真实的实践,实现从“活动”到“生活”的最终转换。

1.活动内容:应时应景,激活成长内需。

校园四季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从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中自然衍生出来的,不是学校领导或教师依据上级任务凭空想象出来的。这样的活动回到了学生日常生活的时空中,满足了学生实时生活的需要。例如,春季引导学生寻找并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生机盎然,本身也为孩子探究知识与世界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自然情景,那就让教育在这个季节里“顺时而为”“自然而然”地发生,不荒废这一季的美好。

除了要应时应景地开展四季活动之外,还要对季节元素做多重多维的解读,深度思考季节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联,以设计出更加具有成长指向的活动内容。多重多维解读季节元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从自然界可以凭感官直接感知到的事物中去挖掘,如春天的花草树木,夏天的阳光雨露、秋天的气候气象、冬天的人类活动等。

二是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挖掘季节背后的内容资源,如春天的节气、夏天的习俗,秋天的诗歌、冬天的节日等。

三是透过具象的事物,寻找并发现其背后的意象,使之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真正发挥唯有这个季节才有的育人价值。如春天动植物生长背后所蕴含着的孕育—破土—生长的精神气息等等。

在深度解读季节元素的基础上,再设计具有一定开放度和延展性的活动,以接纳所有学生不同程度的参与,变“外在任务”式的活动内容为“浸润体验”式的活动内容。“季节”不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客体,学生不单单是走近这个季节,而是学生这一主体就在这个季节中学习实践。

2.育人目标:系统综合,回归生活本意。

校园四季综合实践活动对校园原有的文化活动进行了统筹与重建。因此每一季活动育人目标的定位,站位要高,视野要宽,要更加系统整体地加以明确。每一季的育人目标横向上可以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人文”以及“自我”等几个方面,纵向上又要形成一定的能级,凸显年段感与阶段性。

在落实育人目标的过程中,切不可以某一个狭小的目标来淹没活动的综合育人价值。例如,春季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的自然生长,并学会一项新的本领,感受生命成长的力量,体悟春季生活的美好。教师不能简单教条地将这一活动的综合育人目标简单归结为“一项技能”的获得,而是要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社会实践、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真正改变他们在这个春天里的生存状态,帮助学生形成向上生长的力量,让教育回到学生生活本来的面目之中。

因此,教师需要真正走进学生生活的过程中,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更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真实成长的体悟,这样才有学生变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才蕴藏着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推进后续发展的真实力量。

3.过程推进:整体架构,融入多方创造。

“校园四季”新生活的创建,首先依赖于学校顶层的整体设计。学校需要依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及已有的特色项目,做好整体框架性的设计,设计口子要大,要给各年段(班级)、各学科教研组、各学生社团等留有自主参与的空间和可能。

各年段(班级)、各学科教研组、各学生社团也要从自己本领域、本学科、本团队建设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与之相应的年段(班级)教育活动、学科拓展活动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等,以自己条块中的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整体的生活,形成对接,彼此之间也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和影响。

在这期间,教师、学生甚至是家长都应成为学校生活的主动创造者,他们在走进季节感受自然的同时,也在感受着学习、创造和实践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合在师生日常交往的细节和点滴之中,学校真正呈现出生命场的样态。而一季又一季的校园生活,年段生活,又会代际相传,形成有力的回环和递归,最终形成一脉相承的学校文化景象。

三、“校园四季”新生活创建的问题与瓶颈

“校园四季”新生活的创建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变革,需要学校有打破常规活动、重建新的秩序的勇气和决心。同时还要调和好建立起来的新的活动秩序与学校外部评价之间的矛盾。当前社会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还是割裂的、一一对应式的,如科技特色学校的评审,其中一个指标就是要看学校科技节的相关材料。而以整合融通为基本特征的“校园四季”新生活的创建,就要有底气和智慧去破解这一难题。

此外,校园四季育人价值的综合开发,需要各层面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以增加对季节背后育人资源多重多维的解读能力;而校园四季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在条块之间、点面之中形成有序有意的对接,需要教师融入复杂性思维。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和提升,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季节育人校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喜欢的季节7
季节蠕变
季节的变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花的季节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