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 云南师范大学
伴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各高校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正确认识、衡量和评价生命质量状态,有助于人类合理规划和支配生命资源,促进身心健康和延长预期寿命关注大学生的生命质量状况,提高他们生命质量的总体水平,挖掘群体的总体潜能,将会为国家的建设增加巨大财富。健康体适能的主要目的是健康的身体、优质的生活。
“体适能”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通过系统的体育教育教学与训练实践工作相结合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良好的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实践中结合一定体育教学内容,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运动锻炼,来实现既定的育人目标。在体适能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自信心,同时也磨练意志品质、增加了人际交往,在培养大学生怎样强健体魄、增强健康意识的同时,也为健康人格的塑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内涵式发展是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当前形势下,高校必须审时度势,以国际学科前沿为牵引、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人才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才能在众多高校和谐发展之中快速崛起。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科技前沿知识的物质载体,倘若健康的生物体出现了问题,一切都将失去了依托。为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体适能健康问题,坚持体适能健康为第一要务,大力开展阳光体育会活动,不断激发大学生们对体适能健康方面要求的主动性以及担当我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那份社会责任。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以生为本、健康第一、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课改新理念。为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应革新教学理念,在稳扎体育双基的基础上、在渗透终身体育意识的为终极目标的前提下、所甄选的教学内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所采用的评价标准都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实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的和谐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对环境、对社会的快速适应能力与反应能力,以充沛的体能、阳光的心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为此,大学生体适能水平的提升不能全依赖于母校有限的体育教育教学资源,也不能错误地认为在读期间体适能达标了毕业后就不用再持续锻炼了,必须要具有一种终身体育意识与终身锻炼习惯来维系体适能健康水平。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地引导,提升大学大学生在小群体体育活动中,通过分析与判断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层次和水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锻炼,慢慢养成体适能锻炼习惯。
关注与提高大学生的体适能健康水平,不仅是高校体育教育教育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所在,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学好科技知识与发展个人潜能的重要支撑。为此,要秉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大学生的运动基础与体育诉求,通过革新教学模式与采用分层教学法来激发他们的参与动机,采用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学练模式来调动大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大学生自我体适能健康意识,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高校应更注意大学的健康体制水平,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就应该加大引导力度,引导好的生活方式,这样高校学子才会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业,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