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危机干预的几种常用方法

2018-01-28 21:34
江苏教育 2018年80期
关键词:当事人危机管控

校园危机的发生、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所以,每次“突然之间”“猝不及防”的校园危机事件的背后,往往都有其酝酿、发生、发展的规律。如何利用其发展规律,预先发现危机的隐患,将危机预防的关口前置?如何利用心理管控技术及方法解决事发现场的问题?在校园危机发生后,学校启动怎样的应急机制防范次生灾害?

一、校园危机的发现

从校园危机管控的角度说,校园危机的发现有四种方法。

(一)观察法

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思是要想了解个体的情况,不但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了解其行为的动机、心态以及某种行为后的种种表现。这里所说的观察法,是指观察者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审视被观察对象的种种表现,从而获得相关资料的方法。中国古代中医理论认为“温与中,形于外”,也就是说一个人内心涌动着什么样的渴望,一定会通过某种形式显现出来。

如某位学生的情绪高涨,思维速度快、内容多、范围广,瞬间记忆能力强,说起话来“眉飞之、色舞之;手舞之、足蹈之”,不但句子短,而且语速较快、发音部位高,表情及肢体语言都很丰富,这样的学生多半属于“阳性情绪”。

“阳性情绪”的人往往会伴随着入睡困难、辗转反侧、思虑万千,这是在总觉得有些事情要发生,还没有发生的情况下衍生出来的情绪反应。这里需要思考:该学生原来的性格是这样吗?如果只是最近几个月才变成这样,就明显偏离了个体的常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性格是相对稳定的,性格的突然变化一定有着其背后的原因,也预示着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另外还需要思考:该学生的性格和其他同龄学生有明显区别吗?如果班主任觉得该学生的表现和其他学生明显不同的话,这种表现就有可能偏离了社会常模,也许就是某种心理问题的征兆。对于受到“阳性情绪”困扰的学生,要防止其因焦虑、焦灼而出现暴躁、攻击等不良行为。

再如,某位学生近期心境低落,表情呆滞,语速及思维迟缓,兴趣减退,经常向老师或同学抱怨,丢三落四、提笔忘字,并伴随社会功能下降等,基本上可以判定其情绪类型为“阴性情绪”。

“阴性情绪”的人往往会伴随着“早醒”而产生挫折、挫败的情绪反应,自我评价低,儿时不幸福,现在很难过,“千言万语难以辞达”。这里需要思考该学生的表现与其以前的性格有明显的差异吗?与同龄人有明显差异吗?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任何短时间内的性格变化,都应引起学校及老师的足够重视。对于受到“阴性情绪”困扰的学生,要防止其因心境低落、抑郁挫折而产生自残、自杀的行为。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谈话者运用心理管控的技术及手段,通过与当事人谈话的形式搜集临床资料,形成初步印象,进行心理评估,或通过谈话,短时间调整当事人情绪的方法。

一般来说,校园危机管控类谈话每次不能超过45分钟,宜采用“三段式”谈话方式,每个阶段均为15分钟。

1.建立关系阶段。

宜采用开放或半开放式问话的方式,就当事人的近期表现引入话题,鼓励当事人诉说缘由并给予积极回应。

2.澄清事实阶段。

宜采用封闭或半封闭问话的方式,就当事人诉说的内容进行澄清,以了解事实的真相,判断问题的性质,形成初步印象,进行心理风险的评估。

3.总结陈词阶段。

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指导以钝化当事人内心的冲突,避免潜在的校园危机。

(三)测量法

测量法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的方法。通过测量,可以筛查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划定一些重点关注的辅导对象,为避免校园危机增加统计学的依据。

(四)预估法

学生的成长需要三个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一般来说,个体成长过程中,10岁以前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10岁到18岁之间受校园环境的影响较大;18岁以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校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一般与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家庭环境:如父母离婚、家人去世、父母有不良嗜好、家中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都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原因之一。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霸凌、同学性侵、意外伤害、师生矛盾等。

社会环境:包括校外欺凌、结交匪类、参与盗窃、受到治安处罚等。

应综合各类信息,关爱重点人群,发现危机的征兆,进行审慎的评估和有效的心理干预,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二、校园危机的管控

(一)危机现场管控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情绪高亢、大脑缺氧,逻辑思维的能力急剧下降,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不计后果的事情。所以,在校园危机的处置中,心理管控人员常常采用谈话法来稳定当事人的情绪,避免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1.阳性情绪的管控。

当情绪的压力超出自身可以承受的阈限,个体会表现出亢奋、冲动、做事不计后果的举动。面对“阳性情绪”的学生,心理管控人员说话时发音部位要低、语速要慢、句子要长、语势要沉缓,说话多抑少扬、多重少轻,宜多用感性的语言。在危机现场,心理管控人员说什么不重要,说话的感觉很重要。

2.阴性情绪的管控。

面对“阴性情绪”的学生,心理管控人员说话时发音部位要高一点、语言速度要快一点、句子要短一点,要多用跌宕起伏、有节奏感的感性语言。

校园危机发生时,由于当事人的大脑严重缺氧,左脑功能缺失,缺乏逻辑思维的能力,所以在心理管控过程中,心理管控人员要感性不要理性,讲情、讲爱、不讲理;要秉持控制情绪优先、辨明是非在后的原则,可以虚拟亲情,可以给予承诺,可以循循善诱,可以自我开放,最大限度地稳定当事人情绪,避免校园意外的发生。管控的目的达到了,校园危机就消除了。

如果心理管控技术无法解决现实的危机,要立即按照校园危机处置的预案,启动“生命保全”程序。请围观者迅速撤离并拨打110报警。

(二)校园环境的管控

校园危机往往都是在不经意间突然而至的,平时要做好危机的防控,尽量避免校园悲剧的发生。学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关闭楼顶平台:因平时人迹罕至,学校的楼顶平台极易发生水箱溺水及高坠;加强栏杆保护:许多学校的教学楼楼道及室内窗户的护栏低矮,容易发生危险;离校清点人数:离校时班级要清点人数,保证学生正常离校;巡视校内死角:学校保安在放学以后,要例行巡查极易发生问题的处所。

三、校园危机的处置路径

校园“冲动式自杀”或“冲动式犯罪”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正常情况下,人的行为受意识的控制,下意识的行为受潜意识的控制。校园危机无论是自伤还是伤人,多半都是当事人在非应急状态下的一种自主选择,也就是说是在意识比较清晰的情况下做出的较为理性的选择。所以,导致校园危机的除了诱发因素以外,还有当事人内心的动力,这一决定性因素。

业务分工:校园危机一旦出现,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认为只是学生一时的糊涂。

(一)一级应急响应

应急标准:

1.迫在眉睫,即时发生,救援刻不容缓,需要紧急出现场的;

2.突发事件、群体行为,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3.媒体直播、媒介参与、在学生中影响较大的;

4.有自杀意念且有自杀既往史或家族史,经评估自杀行为最有可能在24小时内发生的;

5.公安或其他救援部门紧急要求协助的。

动员范围:由校长、主任、值班员组成危机干预指挥部,按照事先设计的预案,即时展开应急处置活动。

业务分工:校长负责全面指挥,主任负责协调,值班人员负责各项救援措施及人员落实,心理专家及督导赶赴现场。行动组、联络组、支援组三组联动。

(二)二级应急响应

应急标准:

1.屡次表达自杀想法,经评估为“有自杀准备,但近期没有自杀可能”的潜在自杀者;

2.非应急突发事件或应急救援后经评估暂无自杀可能者;

3.已经做出自我伤害的动作,事件基本得到控制者。

动员范围:由心理健康教师将情况及时汇报给学校领导,并按照学校规定向班主任及家长通报情况,必要时联络精神医学专家、临床心理学专家组成危机干预小组,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预案开展救援活动。

业务分工:分管副校长负责协调,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实施。行动组、联络组、支援组三组待命。

(三)三级应急响应

应急标准:

1.生活或学习中有明确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有挫折感、挫败感,在个人日记中经常表露出自杀念头的;

2.有挥之不去的自杀意念,曾就此咨询过班主任或其他专业教师的;

3.对生死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常会说出超出自身年龄的“智慧语”,喜欢阅读有关自杀的书籍且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或社会环境有问题的;

4.近期重大生活事件导致的自杀念头,经评估现时不会发生自杀行为,也不属于抑郁发作、急性应激障碍(ASD)及应激相关障碍(PTSD)等潜在自杀者。

动员范围: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会同班主任老师解决,各组待命。

业务分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老师为辅。

猜你喜欢
当事人危机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我不喜欢你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什么是当事人质证?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危机”中的自信
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