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磊 南京体育学院
医疗体育运动治疗可以使患者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身体功能得到提高,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并有助于人际交往促进他们融入社会[1]。近些年国际上对身体活动与健康研究的大批研究成果证实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运动指导方案上,很多借鉴原来用于运动员训练的现代体育科学的理论。体育医学认为,康复锻炼是不断地打破旧有平衡而又重新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因此身体需要高强度运动的刺激来打破旧有平衡。康复锻炼需要系统训练与周期训练。此外,患者通过体育运动中得到了幸福体验,对体育运动及运动放松的活动形式依从性也较高。对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开展的一项质性研究显示,患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可以产生自信、自我控制感增强等积极体验。并且,运动提高了患者社会角色感,从而可以提升其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意愿,更利于患者回归社会[2]。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临床上发现脑卒中后大约有66.6%的患者能存活下来,但存活的患者中约有 50.0%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脑卒中后偏瘫,由于患侧肢体肌力降低、肌张力升高、主动控制能力减弱、平衡功能下降以及运动模式异常等因素,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3]。临床上,在评定患者功能、了解患者运动功能状况以后,即需要以制订医疗体育相应训练项目。体育运动对多种脑卒中危险因素均发挥了积极作用,脑卒中患者通过体育运动可使血压及体重下降、增强血管舒张力、提高糖耐量,从而促进心脑血管的健康。作为针对脑卒中偏瘫的医疗体育运动训练,一方面可促进患者脑功能的重塑和相关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另一方面还可促进伤后患肢残存功能的恢复。在医疗体育运动疗法中,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训练方式。
健侧肢体活动能力对于偏瘫患者维持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在锻炼患侧肢体的同时,也要注意强化健肢残存的运动功能。针对提高偏瘫患者健侧肢体肌肉力量、运动协调、平衡的体育运动,可以采用八段锦、太极拳、哑铃体操、保龄球、高尔夫球、乒乓球、下肢负重的体操练习、自行车练习、登山、上楼梯等练习。活动能力为导向的物理疗法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而有氧训练不但可提高患者的携氧能力,还能提高行走速度和距离,以上运动,尤其自行车练习、登山、上楼梯都可以达到此目的。
Brunnstrom 分期为 1-2 期的患者,主要以防止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并发症,如肢体肿胀、肌肉缩短、关节活动度受限等为目标,此期以被动运动为主。Brunnstrom 分期为 3-4 期的患者,主要是抑制患侧躯体的痉挛,打破患肢的痉挛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研究表明,有规律的太极拳、八段锦运动能够增强肌肉力量、躯体感觉、前庭功能,进而改善人体的平衡能力[4]。有一定肌肉力量的患者可采用在手腕部、踝足绑缚沙袋进行各种肩部、屈曲肘的体操练习以及下肢屈膝屈髋的体操练习,亦可进行负重行走、下肢负重的体操练习、自行车练习、登山、上楼梯等练习。Brunnstrom分期为 5-6 期的患者,基本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患侧肢体分离运动向正常运动模式转化,提高各种日常生活能力,以上相关体育运动,可在保证运动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速度,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另外,在一些在节律性体育运动过程中,以音乐节拍控制患者的运动节奏。音乐疗法在疾病康复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偏瘫病人肢体动作的练习是一个运动记忆的过程,运动再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脑的功能状态很重要。在进行练习时让患者处于音乐中,不但可以控制练习的强度和密度,还可以使枯糙的康复训练变的更有兴趣。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医疗体育运动疗法在脊髓损伤的康复中,要针对患者的损伤平面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脊髓损伤平面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身体残存功能的多少和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在进行医疗体育运动训练时,要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强化上肢、躯干的力量(代偿性训练),并且训练患者使用轮椅的技能,帮助他们重返社会[5]。
在脊髓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锻炼过程中,应当积极加强背阔肌、上肢肌群、躯干肌肉的锻炼。背阔肌锻炼患者可坐在轮椅上将手举起与肩持平,伸手向下拉动滑轮的手把,利用重物滑轮系统进行训练;上肢肌群训练常采用拉力器和哑铃进行抗阻力训练,让上肢肌肉得到充分的活动;躯干肌肉训练主要是腰背肌的练习,患者可俯卧,并伸展躯干,身体向两侧旋转,起止于骨盆即可。
上肢有一定肌肉力量的患者可采用在手腕部绑缚沙袋进行各种肩部和屈曲肘的体操练习、头顶球、投沙包、击悬挂球练习等增强患者肩部、屈肘的肌力,打乒乓球、羽毛球、轮椅篮球等运动练习患者伸、屈肘肌力,以及运动协调能力。步行训练是目前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康复运动。
步行是由大脑和脊髓的相关区域综合控制的,通过训练可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对于患者来说,步行练习难度比较小,且容易控制。其中,倒步走能够增强大腿后肌群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使腰部韧带的弹性和腰椎的稳定性增强,帮助骨骼、肌肉、韧带的功能得到恢复,对腰椎脊髓损伤者有较为明显的疗效。L2、L3横截面损伤患者,需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行走能力,可进行负重行走、下肢负重的体操练习、自行车练习、登山、上楼梯等练习。
轮椅训练:轮椅运动是让患者把轮椅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在轮椅上做各种运动。患者可以通过卧推举重的训练,提高上肢、躯干的锻炼,有助增强驱动轮椅的力量。轮椅运动包括轮椅体操、轮椅竞速、轮椅篮球和乒乓球等。轮椅体操可使患者的各个部位都得到活动,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提高健康水平,还可以作为各种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肩部和屈曲肘的力量提高,可为驱动操纵圈经过改装的轮椅打下基础。
坐位平衡:采用徒手体操练习,利用身体残存部分的移动能力练习坐位平衡。可进行掷飞盘、投掷垒球、轮椅篮球。
改善呼吸、心肺功能:根据患者的损伤情况,可适宜选择运动。如锻炼损伤患者肺活量,一般在可以采用吹乒乓球和唱歌的方法改善呼吸能力。损伤平面较低的患者可以采用游泳,游泳作为一种全身性的关节活动,可加提高身体机能,有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除此之外还可进行长时间、长距离、运动量较大的轮椅竞速练习[6]。
运动训练频率 3~5次/周,强度为50%~80%运动耐量,从最初的运动强度50%运动耐量开始逐渐增加。通常采用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训练需达到的靶心率设定为最大心率的 65%~85%,或为休息心率加上 60%~80%的储备心率。运动模式可选择步行、平板运动、自行车及其他有氧运动器械等,也可采用中国传统的运动训练如太极,选择持续或间歇的方式进行训练。
抗阻训练可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加功能能力和独立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危险因素的控制虽然不如有氧运动训练有效,但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抗阻训练应成为冠心病患者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抗阻训练频率为 2 ~ 3 次/周。可采用的训练模式为弹力带、沙包、哑铃、重量训练设施。实施抗阻训练最主要的是安全问题。
首先,现在的病种不是靠医药手段能解决的,因此生活方式病的治疗,特别重视、要求患者的主动性参与,让患者充分知晓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配合。医生是最好、最权威的宣传者。其次,不能因为医疗负责运动处方,而忽略 了营养、戒烟、心理调整的配合。要想最大限度发挥运动康复的效果,必须重视另外三个处方的作用。第三,要把控运动的风险。运动强度过大,会造成身体的损害。但过度担心强度过大、过度强调安全性,导致长期采用低强度运动,会导致康复效果不明显,反而影响患者的依从性,调动不起患者的积极性。第四,效果的评估。通过一定时期的系统训练,患者机能水平得到提升。及时的进行评测,给患者反馈结果,对于鼓励患者继续运动康复有很好的鼓励作用。通过及时检测,发现体质的短板,作为下一阶段 运动康复的重点解决目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