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分析研究

2018-01-28 21:08:2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航运业航海职业规划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一、引言

在我国教育中,航海类专业已有百年历史,其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航海人才,也就是以服务于海船的高级船员为主。然而,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部分大型企业实施了转型升级,增强了传播的总运力,使得船舶数量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因此,对于船员的需求也就相应减少。由此可见,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013 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选择。

本文主要对此展开研究。

二、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航运业形势低迷

目前,航海类高职院校主要以水上运输为主,重点培养对象为海员,也涉及经营、理工等相关学科。从2011年开始,全球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同时行业运力处于加速增长状态,导致航运市场相对低迷。其中,部分企业由于行业性的亏损而最终破产,也有不少企业裁员严重,因此,能够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逐渐较少,需求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专场招聘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知名企业的招聘计划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企业对于航海类应届毕业生的综合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中小型的船务公司尽管在各高职院校中安排了宣讲计划,但却并未有实际的招聘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航海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严峻形势。

(二)职业规划不清晰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他们为自己将来的职业道路提前进行的规划,为了实现这一规划,大学生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进行努力,以便更好地实现目标。但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相当一部分航海类高职院校开展的职业规划课程实施效果都不理想,大多数学生都只是将这一课程当做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在开展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清晰的分析。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规划的教师也缺乏足够的理论和专业储备,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明显不足,甚至还有的学校教师自身就是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本身就缺乏足够的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能力和经验。可以说,高职院校教师在自身的职业规划方面就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偏见,根本没有能力来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工作。

当前在航海类高职院校中,不少面临就业困难的学生当中,绝大部分学生在求学期间都未曾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过规划,也从未认真思考过毕业以后自身的去向、喜好和适合哪种工作等等。实际上,当前大部分航海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都未深入了解过行业的属性与行业的前景,不少学生都是怀着对碧海蓝天的美好憧憬而选择来到航海类专业进行学习,但随着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对行业现状的认识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航海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始逐渐转变思想,在选择职业方向上也开始逐渐趋向于从事一份稳定、不漂泊的工作,或者是尽量少上船,乃至不上船。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踏上了考研、考博或者考公务员的道路,几乎彻底选择了一条和原专业毫无关系的职业道路。而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未能清晰认识到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未能科学地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从而未能很好地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

(三)个人家庭因素

和其他行业比起来,航运业有着自身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其工作相对艰苦,单一化现象较为严重,不仅要求在船舶上工作的人员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和亲属长期分居两地,能够协调处理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具备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等优秀的综合素质。但需要说明的是,当前不少航海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尽管自身愿意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却受制于家庭因素,被迫选择了其他和专业毫无关联的行业,即使这项工作对工作技能的要求不高,哪怕工资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家庭因素对于航海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毕业生的家庭地位也会对其就业方向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的家庭社会关系或者是家庭社会关系的参与程度较高,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范围和就业成功率就会越高,反之则相对较低。

(四)毕业生个人因素

首先,一部分航海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对于就业的期望值过高。航运业的薪资待遇起点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较为可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而且,不少报考航海类专业的学生自身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好,导致这部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过于追求一些上船速度快、福利待遇好、薪资待遇高的大型航运企事业单位,至于一些中小企业或者是外派公司的企业,基本不会考虑,但实际上,好的就业机会不仅相对较少,而且竞争也异常激烈,结果就导致了不少学生长期无法就业,进而被划入就业困难这一群体。

其次,一部分航海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较差。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不高,直接导致了其自身在择业条件处于劣势地位。具体来说,一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面试技巧,导致面试过程中无法将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展现出来;另一部分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将心思和精力集中到了和学业无关的地方,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与目标,结果专业成绩不高,未能拿到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只能在初期从事专业程度要求不高的岗位。

最后,一部分航海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就业心理障碍的问题。当前,不少就业困难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体现出一些心理障碍,这主要是因为部分航海类工作岗位对于从业人员有着严格的身体要求,如色盲、色弱、大小三阳等身体缺陷,均属于行业中明文或者潜在禁止的情形。而这一因素也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出现焦虑、自卑、恐惧等不良的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还会产生自我封闭、自我放弃的心理疾病。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在“一带一路”进程中,航运业市场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将会需要更多更优秀的海运人才。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难题,虽然海事人才一直有着较高的收入,然而,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问题,随着航运市场的不断扩大,海事人才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专家预计,海事人才的需求量到2020年将会达到300万人以上。其中,缺口最为明显的是航运人才。由此可见, “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选择更加广泛,具体如下:

(一)就业环境

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时势必会受到就业环境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首先选择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城市及地区,这是因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情况直接决定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以及就业环境,在这类地区工作,毕业生往往将会得到更好的机会及发展平台。相反,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不管是社会环境还是文化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毕业生往往不愿意到这些地区就业。也就是说,航海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就业。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国内经济发展将会逐渐达到平衡,因此,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就业环境将会有较大程度的改善,蕴藏着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除此之外,“一带一路”背景下,传统陈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也将随之改变,在整体上调整国内的经济格局。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将会面临更平衡更优异的就业环境,就业机会不断增多。

(二)就业观念

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除了会结合自身的学历和专业来确定就业方向之外,就业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比如,如果毕业生较为就业和生活环境质量的话,往往会选择一些大型的航海类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如果毕业生想要扎实发展,实现自身理想和抱负的话,通常会选择到一个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更加重视自己的企业当中进行就业。而除了教师、家长等周围环境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产生影响之外,社会经济背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比如,“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实施就会影响相当一部分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观念,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社会大众对其认识程度也会逐渐加深,这也导致相当一部分航海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对于自身即将从事的行业发展前景有了更高的期待。

(三)就业趋势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经济发展将会受到良性影响,同时,促使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趋势发生改变。具体来说,“一带一路”使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都相信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实施,未来航运业的发展将会迎来飞跃发展的黄金时间,因此,相当一部分家长和航海类高职院学生都有了积极投身航运业的意识,不再逃避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可以说,未来从事航运业工作岗位被看好的趋势正在逐渐明显。

总的来说,“一带一路”,特别是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和实施,正在逐步改变我国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传统的择业和就业观念,原有的诸如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限制性因素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地位将会逐渐下降。这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发展对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所以“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原则将会变得更加清晰,紧跟航运业的发展趋势,选择更适合自己,更满足自己需要的就业岗位。

四、航海类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对策

(一)加强专业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航海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培训与航海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在课程方面还要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设计到教学计划中,向学生们多宣传国家以及地区的航海就业政策和法规,以及学生们感兴趣的船舶公司的每年招聘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开展模拟面试情景练习和邀请资深船员开展座谈会,帮助学生们掌握面试的技巧和方法,放松心情,提高就业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爱岗敬业的工作观念。

(二)积极推进产学合作,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航海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较大的创新,如“订单式”,不仅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所需要的人才,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为例,其已经采用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即同北京某船舶管理公司、华洋海事中心、美国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公司等签订了合约,按照“订单”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完成人才的输送。

实践表明,“订单式”人才培养能够有效缓解人才流失问题,在“订单班”,企业可以系统地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并且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来量身打造人才,例如,一些跨国公司,就需要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可以进行定向培养。在“订单式”下,课程设置为靶向式,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企业会主动给学生提供相应岗位,此外,对于贫困生还给予经济帮扶,因此,航海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积极参加“订单班”,毕业之后便可以到指定的公司就业。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就业机会,因此,他们更最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不仅考虑收入问题,也关心个人的发展前景。

(三)调整就业心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特别是对于即将要从事航运业的学生来说,心理素质对其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求职往往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求职路上难免会有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挫折,比如求职多次被拒,求职被骗,船员中介骗局等等,遭遇这些挫折不要气馁,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分析原因,自我安慰,理性思考,逾越困难,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负面情绪给自己带来的落魄情绪,最终能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

(四)完善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政策

进一步加强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政策支持,以保证我国航运事业的人才供应。政府部门应对航海教育机构及培训机构进行定期评估与检查,严格审核海员培训院校及机构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环境及实验设备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不具备培训资质的学校和机构要限期整改甚至关停;对航海教育招生规模、招生层次等进行科学规划,以保证航海教育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的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对高等学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背景下,给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不少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对于航运人才的需求存在巨大的缺口,因此,相关高职院校及学生必须逆转传统的思想观念,认识到航运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投身航运业,为我国的航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职业规划理念,并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水平,从而为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也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理论和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渐深入发展,也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身的力量。

猜你喜欢
航运业航海职业规划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航海争霸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20世纪初香港轮船航运业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史学刊(2019年1期)2019-08-24 08:03:22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54
古代航海有多牛
航海博物馆
全球航运业触礁 德系银行深度被套
小康(2016年19期)2016-09-10 07:22:44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地理教学(2015年19期)2016-01-06 12:00:46
航运业趋势向好 联盟化成未来方向
中国水运(2014年10期)2014-10-24 09: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