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阅读水平评价中,阅读试题命制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评价工具(试卷)质量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能否真正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能力,也决定着是否能真正发挥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语文教学的作用。因此,在重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当下,研制并优化阅读命题,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水平评价须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试题命制与检测,就阅读的知识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打好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基于课标,重视词句积累,指向言语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阅读试题命制的总原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并最终指向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直指能力,关注学科素养,重视问题解决 如今,阅读测试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知识格局转变为能力格局。通过对近几年省市区各级的语文学科质量抽测样本分析,发现五、六年级的“阅读理解”文本选材全部来自于课外,打破了以往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命题方式。所以现在的趋势学业水平的评价与测试,应该直指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形成,重视并获得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测试工具(试卷)的结构、赋分权重以及试题形式(题型)都应该侧重学科能力,关注学科素养的评价与达成,重视解决生活问题。
分层赋分,关注学生差异,发现思维层级 在研制测试工具(试卷),制定赋分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力求给学生答题的空间以期发现学生的思维层级,找到合理作答的思维进阶点,从而科学地诊断学生的思维状态。所以。只有细致合理地制定赋分的层级,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状态以及思维水平,才能给各个层次的学生以相应客观的评价。
“学”“教”同步,关注学习过程,重视方法指导 教学中,老师要先就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的培养和形成,向自己提问:阅读教学时,你会指导学生圈画出文中的重要词句和语段吗?你会指导学生尝试概括段意和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你会在课堂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写批注吗?等等,借以发现问题,从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阅读命题要素一般包括:文本的选择、体裁的确定、题量的设置、分值的分配等方面。考查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某城区四、五、六年级的阅读理解的命题分配,发现从“阅读理解”的分值看,四至六年级分别是 25 分、30 分和 30 分;乍一看,五、六年级的阅读理解的总分是一样,但是,如果放眼到题量上来看,六年级达到 11 题,多了 3 题。 再看文本选择,都是由说明文和记叙文构成的,六年级则增加了非连续性文本,某些城区则在四、五年级就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考查安排。这说明,阅读评价越来越重视生活化,越来越综合地去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分析得知,四到六年级的阅读命题的安排原则上是在学生的学习规律、年龄特征以及阅读编排梯度等基点上,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简单到综合、从提取理解到分析判断、从语言运用到解决问题、从感受体会到评价议论”的一个渐进、螺旋上升的阅读素养培养的过程来执行的。
如今的阅读命题研制应该与 PISA 阅读素养测试的理论是一致的,与新课程评价理念是一致的,并且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为阅读素养的评价提供可行的依据。因此,对于今后的阅读教学,有三点思考:
阅读教学要关注解题技能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指向了相应的阅读能力,这在近几年的各级各类阅读题型命题研制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要围绕核心素养并借鉴PISA 阅读素养测试的方法,渗透阅读教学有效解题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将解题技能与阅读感受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并由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解题技能和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要依据学科特点 语文是生活的。无论是阅读题型的设计评价还是阅读教学的实施,应该依据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夯实阅读习惯,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依照从课内到课外的思路来考评。在对文本有用信息的提取和解释过程中,阅读评价题实现了从语文到生活到社会的转变,学生也实现了从语文人到社会人的蜕变。而这种蜕变正是我们学习小学语文的意义所在。
阅读教学要侧重细化评价 阅读素养的评价指标必须细化,包括每一题型的安排、难易度的安排、答题标准的要素拟定,以及赋分细则的制定,这样,不仅能对学生阅读能力作出整体细致的判断,还能对学生阅读背后所蕴藏的思维结构、思维水平、兴趣爱好等作出客观的评价,更能具体指导学生在阅读能力上的发展和调整方向,所以,要引起老师在阅读教学策略调整上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