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富英 祝亚男 俞国红 叶会玲 汪永坚
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的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大力发展中医专科护理,2017年初,经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批准,由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合作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基地成立以来,探索以临床实践为导向的培训模式,通过分层次的集中理论授课学习、专题讲座、操作示范、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专科临床实践、护理查房、护理综述和个案报告撰写及专科优势病种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等方式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有效推动了各省、市级参与单位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护理队伍辨证施护能力。并且在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使用等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运用整体观念的理念、辨证施护的方法、传统的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康复的一门学科[1]。由于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卫生计生委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2]。近些年,专科护士很好地促进了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现阶段,我国专科护士定位于某专科护理领域的准入资格较为适宜[3],开展专科护士培训,走专科化发展道路是推动中医护理发展的良好契机[4]。由此,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应运而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是有一定中医护理基础的在职注册护士接受以提高中医护理专科辨证施护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场所,为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对培训基地的自身条件设定了相应的标准。
培训基地所在医院的规模设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设有针灸、推拿、康复、骨伤等接受专科培训所需的中医特色病区,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科室住院床位数≥100张。医院已熟练开展艾灸、拔罐、刮痧等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每病区开展中医护理技术≥6项,全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20项。近5年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年均≥20万人次。医院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80%。培训基地所在医院应承诺保障基地建设和维护所需的基本经费,能为接受培训的学员提供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培训基地由医院自愿申请,由院级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建立专门负责专科护士培训工作的管理机构,设基地主任全面负责培训工作,配备专、兼职的培训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建立完善的培训基地管理制度、专科护士考试考核制度等。成立专门负责专科护士培训指导、考核和质量监督等工作的专家委员会或小组。制定配套的学员管理制度、教学计划、工作规程等。
有相对独立的教学场所(教室、示教室、实训室等),面积总计≥1000平方米。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模拟教学设备等若干。医院图书馆和信息化管理设备齐全,专业藏书种类齐全,具有满足中医专科护士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除普通病房必备的医疗设备器械外,医院应配备中药熏蒸仪、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等常用中医诊疗技术设备≥10种,并配备相对独立的中医治疗室。
培训基地应具有较丰富的进修护士带教和举办各类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的经验,有带教院校学生及专科进修人员的带教经验。专科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合理,近5年全院护士在一、二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中医护理学术论文≥50篇,主持立项地市级及以上中医药科研计划≥10项。能规范开展临床辨证施护,提供中医健康保健服务。
理论授课师资可与院校联合授课,也可外请专家授课。院校教师应具备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临床教师应为本科以上学历的副主任及其以上医师(中医师)、高年资主管及其以上护师。临床实践要求专科指导老师与学员比例应在1∶2以上。师资由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师组成,梯队合理,护师应有外院进修学习或接受过中医护理培训经历。专科学术带头人具有副高及其以上技术职称,并在全国或省级专业学术团队中担任委员及其以上职务,近5年在一、二级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或主持厅局及其以上课题≥1项,在省内具有较高学术地位。
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在医疗机构从事护理临床工作5年及其以上;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师;原则上40周岁以下;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和2年以上中西医结合护理工作经验;具有全面的临床医疗护理知识,能独立评估、解决患者临床问题;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和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本人自愿并经单位选拔、推荐的在职注册护士。
为提高教学和临床实践的有效性,培训基地根据学员填报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学员报名表》进行资格审查,择优录取,2017年共招收学员41人。
3.3.1 培训形式。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培训采取全脱产集中学习,为期4个月,其中理论教学1.5个月、临床实践2.5个月。培训形式包括分层次的集中理论授课学习、专题讲座、操作示范、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专科临床实践、护理查房、中医护理门诊、护理综述和个案报告撰写及专科优势病种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等。
3.3.2 理论培训。理论培训为期1.5个月,培训总时间不少于160学时。理论培训内容包括中医学基本理论、专科相关中医护理知识、中药学、诊断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国内外护理最新进展、专科护士课程、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专科专病辨证施护、中医护理论文的撰写及中医护理科研课题的设计等。理论培训前每位学员进行入门测试,以了解来自不同医院学员的中医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便优化培训方法,由易到难进行分层培训。
3.3.3 临床实践。根据培养方案制订实践教学计划,统一安排临床科室轮转实践训练。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2.5个月,在临床实践期间,服从护士长管理,管理一定的床位,参与医院各类学术活动,参加各级中医护理查房,完成优势病种患者护理方案整体实施5~6例,参与各护理专业组活动1~2次,每月参与中医护理门诊1~2次。
3.3.4 科研培训及指导。科研培训及指导贯穿于整个理论和临床实践培训中,根据学员的中医专科研究方向,每2~3位学员为一个学习小组,培训基地指定一名科研能力较强的督导老师,负责小组学员的全程督导。在培训的第一个月经科研相关知识培训后就选定与中医优势病种相关的研究主题,第2个月完成中医护理综述的撰写,第3个月书写中医个案护理报告,第4个月完成开题报告并进行预答辩。督导老师进行全程辅导,及时解决学员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3.4.1 完成理论课程的综合考核。理论培训过程中进行2次阶段测试,理论培训结束时进行所学理论内容的终末综合考试1次。培训过程中的2次测试成绩各占20%,终末的综合考试成绩占60%,成绩纳入学员培训结业综合考评。
3.4.2 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以临床实践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案例考核,根据提供病例的病症进行辨证施护,考核学员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
3.4.3 结业答辩。由省护理学会组织专家成立专科护士结业答辩专家委员会,对学员进行现场答辩评审。学员汇报临床实践总结,中医个案护理报告,中医护理论文或综述,专科优势病种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就专业知识和学员所拟课题进行现场提问和答辩。
3.4.4 资质认定。学员完成规定课程和临床实践培训,经理论与实践考核合格,通过结业答辩,经浙江省专科护士管理委员会审核后,获得由浙江省卫生计生委颁发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
通过为期4个月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培训,经考核评价,参加培训的41名学员均合格结业,通过率100%。通过问卷对学员进行培训满意度调查,学员对理论授课老师教学的满意度为98.2%,对临床实践教学的满意度为97.8%。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大大提高了护士的中医专业化素养,有效推动了全省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护理队伍向学术化、专业化和资质化发展。本次培训也构建了一种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培训目标明确,可操作性较强。
在整个项目的酝酿、计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中,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省中医药管理局、省护理学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政策上的支持。有了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培训工作就有了方向和保障。
培训基地所在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以及各医疗学科的支撑是办好培训班的重要保障。在项目的培训过程中,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科室科主任、医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教学环境的安排、教学计划的设定、课程内容的确定、师资的邀请及临床带教上都给予了很多的学术指导。
在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成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管理小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同时制定全面、系统的培训实施方案。严密的培训组织和系统全面的培训方案有效地推进了培训工作的平稳开展。我院护理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已经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广泛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不断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增强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优势[5]。
理论培训前对每位学员进行入门测试和自评,以了解学员的中医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及时优化培训方案,调整课程内容和课时,由易到难进行分层培训,提高了培训效果和学员的满意度。
在培训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改善培训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问卷制定了《理论授课老师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和《临床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让学员对授课老师和实践基地进行满意度评价,并提出反馈意见。根据学员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可以及时调整下一期的培训内容、课时及老师等。
通过培训,学员的中医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临床实践能力在短期内获得了快速提升,但中医辨证施护能力、护理科研能力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与总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学员回原单位后的工作开展情况没有进行跟踪评价,是否真正发挥了专科护士的作用,还有待于建立后期的跟踪评价体系。专科护士的发展与成长,需要医院采取长效机制,需要管理者长期关注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队伍向学术化、专业化和资质化发展。
[1] 徐桂华,李佃贵.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2] 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Z]. 2016-11-18.
[3] 张健,赵秋利,张海丽,等.我国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现状的文献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3-27.
[4] 徐桂华,柏亚妹,宋玉磊,等.护理管理者对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的态度及需求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24-625.
[5] 唐娅琴,边雪梅,华爱军,等.中医专科特色护理方案的创建和管理[J].中国医院,2017,2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