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郑金美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中国古人根据农作物生长变化过程总结出来的规律,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农作物的生长与人体四时循环是相对应的。春天是农作物生发的过程;夏天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阶段,植被葱葱郁郁,非常茂盛;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季很多植物的种子都会深埋地下,吸收养料,为来年春天的生发做准备。与其相对应,人体也会经历一个从生发到收藏的过程。
中医讲立秋为降之起点,天之阳气到立秋时会下降;立冬为沉之起点,阳气会沉到地下;立春为生之起点,阳气会从地下升到地面上;立夏为伏之起点,阳气会充分在空气中弥漫,是最盛之时。
秋冬阳气沉于地下,相反阴气就会充斥于天地之间,这时的阴气最为旺盛。此时如果给人体补阴,得益于天时地利会比较容易。相反,春夏阳气充斥于天地间,此时则补阳较为容易。天人合一,里外结合,通过内服加外界的阴阳环境,即达到了补阴或补阳的效果。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容易生病。
秋主肺宜收,肺在五行中属金,金就像镰刀,意味着要秋收。
在饮食方面,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天适宜食用的食物有柿子、梨、银耳、白果等。秋天燥气当令,容易伤肺阴,这些食物有滋养肺阴的功效。体弱、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过食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多食,以免伤及肠胃。
日常起居方面:秋天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早起是因为秋天肃杀之气较重,一到晚间阴气会特别重,容易伤人,所以要早睡。又因为刚从夏天过渡而来,所以早晨的阳气还没有那么弱,趁早晨阳气较重时早起,有利于补充人体阳气。秋天穿衣提倡“秋冻”。所谓秋冻,即“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可以避免因多穿衣服而产生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阴气外泄等情况,顺应了秋季阴精内蓄、阴气内守的养生需要。
精神调养方面: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天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一些人难免会有凄凉之感,会触景生情,产生忧郁、烦躁的情绪。这时要让自己的情绪安宁,要收敛神气,尽量使自己平和。中医认为,情可致病,怒、喜、思、悲、恐对应肝、心、脾、肺、肾。悲伤肺,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大声嚎哭会感到肺部不适,肺气不顺。所以一定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可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分散注意力,开阔眼界。
运动方面:要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易致使津气耗散,运动以微微出汗为最佳。可以选择登山、慢跑、打太极拳、跳健身舞等,运动后要注意休息以恢复体力。
防肺疾:中医认为初秋燥气滋蔓,湿气未退,易伤人肺气,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因此在秋季要首防肺病,可用麦冬30克、菊花15克煎水代茶饮,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
防中风:秋季寒气渐长,使血管收缩,脑血管病变因此增多。此时注意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镁、钙的食物,这些食物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进食以八分饱为宜,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防皮肤损伤:秋季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外露部分皮肤会因缺水变得粗糙,严重者会产生皲裂,因此,洗浴不宜用碱性大的沐浴露或肥皂。要注意皮肤的日常护理,多吃鸭肉、葡萄、花生、红枣、莲子、芝麻、甘蔗、蜂蜜等食物,能较好地滋润皮肤。
防感冒:秋天由于气温多变,是最容易感冒的季节。因此要注意保温,平时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
防哮喘:有哮喘史的人需注意加强耐寒锻炼,改善心肺功能。有冷空气过境时,出门最好戴上口罩。
防胃肠炎:秋天人体消化功能逐渐下降,抗病能力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所以秋季饮食要谨慎,需减少生冷、辛辣食物的摄入。
防鼻炎:秋季忽冷忽热的天气易造成鼻腔内组织生理性充血,时间太长或过重,会引发病理性鼻炎。平时应多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预防干燥性鼻炎,或减轻发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