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 杨雪艳
微课大部分是用教学短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它沿袭了固有的教导方法并不断地创新形成了一个更好的教学方案。微课的产生,让教学有了崭新的力量,同时也活跃了语文的课上氛围。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多用微课的方式,制作出有内涵的课件,让学生完全融入微课教学。这样,就能完美地体现微课运用的意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关调查表明,大多数小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约20分钟,其他时间处于分散状态。这说明了在每堂课的后面时间里,学生的注意力就不怎么好了。如果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龙套,仅死板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会更不容易集中。对于此种状况,便需老师很好的把握小学生的内心活动与上课表现,依据语文学习方法,加上学生有兴趣的漫画和寓言,让文本内容显得具体形象,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力,让学生学习有积极性,这是小学教学宗旨。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在最初上课时老师便展示一段微课短片:“一个充满阳光的早晨,树林里有一只乌鸦在寻水喝。忽然看见附近的一个水瓶,兴奋地飞到那。才知道水瓶的口十分小,并且水非常少,乌鸦便立于一旁的大石头上思考解决的途径……”这样生动的漫画再结合音效,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让其把心静了下来。学生十分好奇:乌鸦该如何去喝水呢?仅用一个漫画短片,便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对下面的教学也启到了一定的示范效果。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儿童学习知识的动力,也是维系课堂秩序的根本因素。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展示出急切的探索欲,勤于思考。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仍是想象力占主导的时期,对具体生动、五彩缤纷的东西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里,运用微课形式把文本复杂的内容变成简单的东西,便于小学生来观察学习。明亮的颜色,具体的外形,直观的漫画,便可激起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微课形式里,观看了客观生动的教学画面,感同身受。文本的内容更加清晰具体,学生的学习经历变得十分有趣,进而更加喜欢语文。例如:在学习《月光曲》一课时,老师采用蕴含艺术感染力的言辞把月色照亮茅屋的画面展现给大家,而如此含有诗意的寂静的月色景象仍不可使学生形象地感受。此刻老师运用微课把此情景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学生立即被微课吸引了,学习状态十分投入,学习的灵感被启发,如此便可打开学习的门。
小学语文微课目的是要展现出课上教学里的一个知识性内容,如教学里有重要性、困难性、疑惑性的知识,或是展现课上一个教学场景和内容的方法,把知识变成简练、思想鲜明,益于学习的内容。比如,在学习《飞吧,你飞吧!》一课时,教学目标是把握文本中的细节刻画与白描,展示出革命人士对自由自在的期盼和追求。因为学生不熟悉文中主要人物“小萝卜头”所在的社会情境与艰难的生活条件,不能明白标题中“你”的深层涵义。此刻就可用微课中的短片,在学生面前展示出电影中小萝卜头所在监狱的环境,与他的生活条件,用形象的情景去让学生感受身处牢笼中没有自由的状态;再让学生理解句子“当他准备关上盒子之时,忽然看见有只虫子在盒子中惶恐地爬动。呀,它没有了自由。小萝卜头忍不住停下了手”的深刻含义,在学习了重要词“忍不住”后,学生理解了小萝卜头心里的困惑和不安。最后,“小萝卜再次把盒子打开,柔柔的说:‘飞吧,你飞吧!’”了解小萝卜头对自由自在的向往。由此,课本的重要之处便可进行充分的学习,重难点也可掌握。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内容深广。很多知识能理解但不能身教,能领会但不易说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对知识的领会。需启发学生表达自我、充分感知,赞成学生表达不一样的意见,把学生的思绪变得活跃。有了微课的帮助,使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在教和学的过程里,尽情畅想,主动探索,技巧性地克服困难。并在老师的启发下,联系已学的内容与获得的本领来表达各自的思想,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在微课的帮助下,课上氛围积极主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变得更加明显,思绪在自由自在的探索与讨论中摩擦出斑斓的烟火,课上学习变得活跃。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老师应先给学生描述西沙群岛的方位,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为“中国的海上前卫”“是坐落在祖国大地南部的一粒珍珠”。然后运用微课把西沙群岛的景色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客观地知道西沙群岛“景色宜人、资源富足”的优势。接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幻想到西沙群岛中玩耍,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里交谈想象,进而引起学生的爱国情怀,激起学生以祖国为荣的情感。
综合上述,做为一位语文老师不可盲目固守旧的教学方法,要不断了解新的教学方式,更要学会灵活运用于教学中,进而强化教学质量。有关教学方面的机关要用恰当的方法给老师进行微课上的指导,符合社会的发展,借此让学生学得更有价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