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 臧卫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每一名英语教师所需要切实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其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总结、思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基础之上,助力学生的独立思考、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化教育理念普及与深化,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开展英语教学成为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一大发展趋势。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语言能力。所谓语言能力,其是指学生的英语水平,包括基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第二,学习能力。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之一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学习到英语词汇的用法、英语句式的特点以及文章结构的特征等。第三,文化修养。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英语阅读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使之充分认识感悟到英语文化的特色与魅力。第四,思维品质。中英文语言存在着句法、结构上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西方的思维差异。通过英语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一篇篇英语文章中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这能够发散他们的思维。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制约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英语阅读文章相对于教材上的文章其词汇量更大,同时其中有很多生词需要学生去联系上下文揣摩含义。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初中是他们系统性地接触和学习英语知识的起点,其还未能够很好地适应英语学习,同时他们的英语能力也还相对较低。那些词汇量较大、生词较多的英语阅读文章无疑成为了学生英语阅读学习中的绊脚石,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容易受到挫败。
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仍旧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给学生粗略翻译文章含义,然后再从问题入手直接给学生点出答案。可想而知,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法难免显得单一和粗糙,难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近年来,英语中考对于学生的要求有所提升,中考试卷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模块中文章呈现出篇幅长、长句难句多、文章主旨隐晦等特点,教师如果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未能给学生仔细梳理和分析,学生在考试时难免也会感到茫然无措。
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也是学生扩大英语词汇量、拓展英语知识、了解英语文化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英语教育学家指出,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立足于英语文本,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课堂实际出发,深度发掘英语阅读文本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分析、梳理英语文章,从文章中学习和积累英语知识。英语阅读文章中有许多的经典词汇、短语、句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梳理和总结这些知识点,不断积累并尝试应用(作文)。例如,look after在英文中是“照顾、照料”的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说说还有其他哪些短语有这一层意思,学生很容易联想到“take care of”。学生这样一联想,便实现了英语知识点的积累和巩固。
教材中的英语文章语法规范、句式经典,其很有借鉴价值。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英语文章进行深度的分析、梳理,总结出重点词汇的含义、时态、语态、特殊句式的用法,文章的谋篇布局特点等。总的来说,英语教材中的文章就是良好的阅读素材和范本,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教材中的文章,以此为课外阅读打下坚实基础。理解透彻教材中的文章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扩展课外阅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推荐给学生多种体裁的英语文章,有议论文(谈理想的)、有叙事文(讲述奋斗历程的)、有科普文(介绍自然现象及其原理)、有小说(如《警察与赞美诗》)等。定期阅读这些体裁多样的英语文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帮助他们对于英语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英语文章与中文文章一样,其均有着自身的主旨,每一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摒弃那种“为教而教”的做法,转为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加以探析。例如,一篇写比尔·盖茨奋斗历程的英语文章,其可能蕴含着积极努力、拼搏进取的思想;一篇介绍地理特征的英语文章,其可能蕴含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一篇英语小说,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其可能赞扬了生命的顽强与人性的美好。如此之类,不胜枚举。总的来说,每一篇英语文章背后都蕴含着一点的思想感情,其表达了作者的某种观点、意识和感受,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探析文章主旨,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