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自治县第三小学校 罗怀念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而识字能力的培养更是小学生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本人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结合教研课题《识字教学生活化教学研究》的开展,在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体等进行识字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大都认识“男、女、大、小”这些字;会下象棋的小朋友都认得“将、士、相、车、马、炮”;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孩子,对“西、游、记”三个字都能很熟悉。这些都说明日常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汉字的天地,只要让学生养成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汉字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在与家长和同学的相处中,在各种图书、电视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对学生主动轻松识字大有帮助。
认识新同学,认识新汉字。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时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对老师、同学都想认识,但因识字不多,是只认其人不识其名。为此,我在班级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认识同学来认识汉字。我的做法是:把每个学生的姓名都写在小卡片上,贴在课桌角上,学生在课间互相认读,时间不长就都会认了;同时让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分发作业本,认一认同学们的名字,然后让学生把全班同学的名字收集到一起,互相认一认这些字。这样在不长的时间里,学生轻轻松松地就学会了许多汉字。对这些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加强了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确实使学生受益匪浅。这样,识字教学打破了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学习语文,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系统,实践了新课标。
为了让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我上二年级时做了一些尝试。通过实践,效果较明显。我的具体做法是:每天认一字,看谁认的多。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书上、电视上、商标上及街道招牌、店面等认识的字写在卡片上,为了统一卡片的大小,卡片由扑克牌撕去正面的花纹即可,会认的字不会写也可由父母代劳。次日上学由老师检查,读对一个字奖励一颗红五星,老师在卡片的右下角写上制作人的姓名,贴在展示台,供其他学生交流学习,每月评比一次,看谁得到的星最多。校园美丽的环境也是很好的识字教材,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识字乐园:学校、班级、宣传标语、校风板报,精心打造的班级环境、多姿多彩的班级活动,也能让班集体成为识字乐园。同时,我们班级开设了“识字乐园角”“每周一诗”,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扩大识字量。这些活动的开展,把学生从课内学习引向课外、教室外、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识字资源大量实践,对学生识字量的扩大、识字能力的培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好习惯,在拓宽学生学习领域的同时,为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融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而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都格外关注,经常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为此,《在家里》一课学完后,我让学生自己看看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他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然后让家长与学生一道为这此物品贴上标签,写上词语卡片贴在这些物品上,教孩子读读认认,调动家长参与识字教学的积极性,帮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识字,孩子在课余时间对照实物认字,孩子们在无意与有意之中就记住了这些字。在学完《自选商场》后,让学生跟随着家长去自选商场(超市)购物,认读商品名称、收集商品包装、认读包装上的字。商业广告图文并茂、许多琅琅上口的广告词更是受到小学生的青睐,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识字环境,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商业广告文化,帮助学生识字更是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让家长利用星期天、节假日与孩子上街的机会,帮助摘录广告词、认标牌广告,开展“家长伴我读书、识字、讲故事”活动,既巩固了识字效果,又开阔了学生视野。
总之,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一旦对于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到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以后,不仅课内注意识字,课外也会利用各种形式识字,他们会因为认识新字而高兴,会为发现新词而雀跃,会为自己能读懂一本小书而欢呼。这种源于内心的满足,对自我能力的发现,将使孩子们拥有自信和持久的快乐。因此,树立识字教学生活化的观念,开发学生生活中的汉字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