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段庄第一小学 谢慧芳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有局限性,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语文课堂要溢满童心、充满童趣。而目前课改的大好形势下,课堂教学仍然以灌输为主,缺乏童趣,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探讨童心童趣的语文课堂的构建,成为目前的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让童趣在语文课堂生长,学生会有更多收获,快乐学习和成长,解决厌学的问题,更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
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儿童。语文教学中,游戏的融入,可以激活语文课堂,激活儿童的思维,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基础。识字教学,如果纯粹正音、组词,儿童会感到索然无味。而识字教学中,融入猜谜语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发展思维力,课堂也因猜谜语游戏的融入和开展,而活跃起来。如学习“多”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字的读音是duō,然后教这个字的笔顺: 等,再让学生组词,如多少、很多、好多、多心、多事、多云等。如此教学,学生感到乏味不容置疑,尤其是多的笔顺的教学,教师采用了“避轻就重”的做法。与其教笔顺,不如让学生观察这个“字面”——字的组成方式,学生会发现是由两个“夕”组成,引导学生为这个“多”字编写一个谜面,课后让家长或其他的小朋友猜一猜,“两个夕”的发现,让学生巧妙记住这个字形,避免了笔顺的复杂性。猜谜语游戏,教师可以给出谜面,如“告”时,用谜面“一口吃掉牛尾巴”,巧妙引导学生趣味记忆;学习“哥”时,用“两个可”促使学生联想记忆。猜谜语游戏的融入,提高识字的趣味性,也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善于想象、爱表现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编写谜面,相互猜猜是什么字,也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趣味性。如学习“吉”时,孩子们用“十一个口”作为谜面、“三”的学习时,孩子们编出 “三个一”“二加一”“一加二”“一加一再加一”“上是一、下是一、中间还是一”等谜面,“坐”编成谜面“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猜谜语游戏的融入,识字教学、识字的学习不再乏味。
游戏的种类很多,开展的方式也多样,运用的范围也广。游戏不仅用于识字教学,为识字教学增趣加味,用于拼音教学、阅读教学、说话教学、写作教学等,都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游戏为语文课堂增添童趣,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喜欢童谣、喜欢儿歌,如果在拼音教学、识字教学中,巧妙融入儿歌、童谣等,能增加语文教学的童趣性,让童趣在童谣、儿歌中绽放。
如教学一年级的识字课《山村咏怀》(也叫《一去二三里》)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一、二、......十,能诵读这首诗歌。且不说诗歌的诵读,单就“一”到“十”10个汉字的认读和书写,就够难的,尤其是刚学习识字的学生,拼音掌握尚未熟练,翘舌音、平舌音等易混,给“四”和“十”的正音带来了麻烦。并且一个字一个字教学笔顺,课堂难免乏味至极。在教学中,可以巧妙运用《鸡妈妈数小鸡》的童谣:鸡妈妈数小鸡∕一二三四五六七∕少了一只小黑鸡∕鸡妈妈别着急∕背上站着一个小淘气。
《鸡妈妈数小鸡》的童谣,立刻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课堂迅速“升温”,课堂氛围浓厚,构建乐学的趣味课堂。
一下练习六的教学,也可以融入童谣,增强口语交际课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敢于开口交际。如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这个童谣的融入,不仅增加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也缺乏孩子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渗透了品德教育。
童谣、儿歌的运用,可以满足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不仅教给孩子们现成的童谣和儿歌,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自主编写和演唱童谣、儿歌,不仅活跃课堂,也开展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构建开放、趣味、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和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上课5分钟不过就走神的现象不是个例。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教师应不断以新、趣的教学活动激发积极性、维持兴趣,形成良性的刺激。如角色表演和情境设计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拼音教学时,融入模仿性的表演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趣味性。如学习o时,让学生模仿大公鸡打鸣;学习d时,模仿马儿奔跑发出的声音;学习a时,两个学生一个扮演医生阿姨,一个扮演生病的小朋友,表演出小朋友看医生,“医生”给“患者”检查的故事情节……拼音教学中,融入情境,增强拼音教学的直观性,易于学生学习和记忆。如教学h时,呈现一把小椅子的图片,与h的字形进行比较,于是“一把椅子h h h”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e 的教学,呈现水中一只e引吭高歌的图片,“水中倒影e e e”给学生烙下永久的记忆;学习x时,呈现蓝猫和菲菲等人争吃西瓜,西瓜摔到地上,西瓜水淌了一地,而蓝猫因为没吃到西瓜而坐在地上哭的情境,让学生捧腹大笑……情境的创设和融入,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充满童趣。
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更不能持久,抽象思维能力差等,为语文学习设置了障碍。教师应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巧妙融入游戏、歌谣、表演等,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再畏惧,逐渐喜欢语文,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趣味,语文课堂因童趣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