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玲,孙 淼,孙国臣
(山东省潍坊市水利局,261061,潍坊)
为切实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山东省潍坊市结合南高北低,山区、丘陵、平原兼具的地形特征,率先在全国实行平原“全县一网”、山区“一个流域一个网”的供水模式,让“城乡同饮一网水”。目前,潍坊市已建成千吨以上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50处,覆盖人口644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94.7%。在无法实现规模化集中供水的698个山区村庄,通过建设单村、联村供水工程,全部安装消毒或水处理设备,构建以“四个体系”(规模化工程体系、公司化运营体系、便民化服务体系、规范化监管体系)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支撑的“4+1”建管模式,保证农村供水工程持续运行,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自开展农村公共供水工作以来,潍坊市政府先后出台《潍坊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方案的通知》《关于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体制机制的意见》等10个政策性文件,市水利局印发了《关于实行农村饮水水质检测结果报送制度的通知》《潍坊市农村公共供水规范化管理年度考核办法(试行)》等通知,明确水质检测方案,落实责任主体,严格考核机制,用政策机制保障水质监管到位。
2013-2016年,潍坊市共投资4 000余万元,建立11处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并配齐检测人员,全部具备42项检测能力;在50处规模化水厂建立水质化验室,均达到日检9项指标的检测能力。2017年投资660余万元,为高崖水厂化验室新添置和更换一批先进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检测项目增加到106项;成立了潍坊市水利水质检测有限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水质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效率。
一是强化培训。2014-2017年连续4年对全市104名水质化验人员、212名供水管理人员、129名净水工及电工进行专业培训,做到供水管理单位 (水厂)和企业主要岗位培训全覆盖。二是举办技能大赛。与潍坊市人社局、总工会联合举办了4届农村公共供水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检验队伍,提升供水专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先后有14名技术人员获得市级“技术能手”称号,选派7名选手参加山东省水利厅举办的技能比赛并全部获奖,获奖人数和总成绩在全省领先。三是实行持证上岗。所有规模化水厂和县级检测中心实现关键岗位、技术岗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四是加强学习交流。连续两年举办农村饮水安全现场观摩会,组织相关人员赴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观摩,参观水厂建设和运营情况,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规范化情况,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是严格落实市政府出台的水质检测方案,执行水厂日检、月检、年检,县级月抽检、市级季度抽检制度。二是通过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系统建立水厂和县级检测结果报送平台,随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市级每季度对水厂、县级上报结果及市级抽检结果进行通报,重要信息通报到县级政府,实现市、县、水厂水质检测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不定期对水厂进行实地全方位检查,用便携式水质检测仪不定期、不打招呼对水厂的出水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如实记录,及时通知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相关水厂限期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对检查情况进行考评,作为农村公共供水规范化管理年度考核的一部分,考核结果纳入各县(市、区)综合考评成绩。
截至目前,全市信息化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6 000多万元,实现所有县(市、区)及“十三五”规划整合的40处规模化水厂信息化系统与市、县主管部门联网,实现在线视频监控、实时数据在线监测、管网运行数据在线监测、用户监测点运行数据在线监测等功能,并预留与山东省水利厅联网接口,切实提高行业监管效能和供水单位运行管理效率。
面对近年县(市、区)原水水质变化,尤其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地区硝酸盐、硫酸盐、锰、硬度等指标呈上升趋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2016年针对锰超标新建除锰设备,2017年针对硝酸盐超标实施水处理工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采用超低压纳滤膜水处理工艺、超滤膜清洗系统等,有针对性地处理原水,并全力做好已投入使用的水处理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投资50万元对全市40处农村规模化供水水源地开展调查和成果应用研究。调查严格执行水样检测方法、实行项目分组、制定技术路线,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各水源地水质状况。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确保农村规模化供水厂出水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编制水源地保护规划和保护实施方案,提升水源保护和管理能力,确保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从源头上改善水质状况。
①个别供水工程仍在 “带病”运行,设备陈旧、水质化验室不完备、水质检测不及时、水质结果报送滞后等问题突出。
②水质检测点位有限,覆盖面小。全市9 325个村庄使用自来水,涉及检测的点位多、面广、工作量大,但每季度市级只抽检103个检测点(抽检联村、单村工程时为113个检测点),枯水期、丰水期国家项目检测160~180个点位,县级每季度抽检约592个点位,抽检范围有限。
③供水管理人员和化验员培训主要依赖省级和市级单位组织,县级培训和供水单位内部培训还不规范,相关检测标准和检验检测方法存在滞后国家标准规定现象。
④实验室监管工作亟须加强。目前,潍坊市11个县市(含开发区)已建立具备42项常规检测能力的县级水质检测中心,50处规模化水厂已全部建立具备日检9~11项能力的水厂化验室,但个别化验室存在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不健全、原始记录和档案管理不规范等现象。
新建和改造集中式供水工程受益范围可打破县、乡、村行政界限,按照重点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工程的思路进行规划。充分挖掘现有城镇水厂的供水潜力,采取管网延伸扩大供水区域;在有优质可靠水源的地区新建规模化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对于原工程规模小且有水源条件的,尽可能进行改、扩建,采取联网并网提高供水保证率;对于水源有保证但设施老化或水处理工艺落后的供水工程,通过改造供水设施和改进水处理工艺,从根本上改善供水水质;对于现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有条件的通过改造、联网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供水规模,实现供水到户。多年检测数据表明,规模化供水更容易实现水质达标率高、供水水量充足、方便程度高、保证率高,水质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自筹资金,市级、县级加大抽检密度,供水单位加大管网末梢水自检力度,科学设置、合理增加、及时更换检测点位,确保所检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准确性,加大水质检测覆盖面。
由市级水利部门出台文件,切实明确检测标准,落实检测制度,加强培训考核,完善实验室管理,规范档案管理,从各个细节规范检测工作。同时积极筹建具备106项检测标准的市级检测中心,加大水质检测监管力度,提升水质检测设施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保障全市农村供水水质持续达标。
水质安全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农村饮水安全还处于薄弱环节,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应将农村供水水质监管放在工作首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督导落实到位,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激励供水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保证供水安全。
各县级水利局和各供水单位应将培训和技术比武纳入日常考核范围,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技术比武和考核,激励员工及时更新业务知识,时时处于竞争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公开水质信息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公民水质知情权的有效途径。尤其近几年,随着公众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水质信息公开的需求逐渐加大。通过水质信息公开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供水单位对检测结果及信息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从而倒逼供水单位改善水质环境。
近年,潍坊市农村公共供水水质达标率大幅度提升,近三年稳居全省前列,群众满意率大幅度提高,媒体、监督电话反映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逐年减少。潍坊市农村供水水质监管已形成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体系,通过对潍坊市农村供水水质监管体系的探究,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推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难题,保障农村供水水质安全,保障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冀传杰,等.潍坊市农村饮水安全“四个体系”建管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山东水利,2014(9).
[2]翟浩辉.农村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J].中国水利,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