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琦 天津市红桥医院检验科 (天津 100131)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总结减少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血液标本共3425份作为研究对象,找出临床检验不合格的标本,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结果:3425份血液标本中,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共有168份,不合格血液标本所占的比例为4.91%,其中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为抗凝不全、样本量少、溶血、容器不当、受检者准备不足、送检不及时、凝血和标本污染的分别占24.41%/20.24%、12.50%、9.52%、16.07%、4.76%、11.90%、0.60%,最常见的原因为抗凝不全、样本量少和受检者准备不足。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包括抗凝不全、样本量少和受检者准备不足等,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能够降低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情况。
实验室临床检验在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血液标本是临床检验的重要类型,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血液学的检验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确保血液标本检验的合格性具有重要的作用[1,2]。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临床的血液标本检验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合格检验情况,不合格标本的检验结果不能将受检者的血液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非常不利[3,4]。因此,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不合格标本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本院以血液标本共3425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总结对策,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血液标本共3425份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液标本都是由门诊采血室的护士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采集得到,并由专业的人们送达到检验科。
仪器设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型号LH 750/LH 755,购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
检验科收到血液标本之后,结合检查项目观察血液标本的外观,判断采集时间,进行检测分析,同时进行复查,核对标本是否合格,分析是否出现凝血、溶血、抗凝剂使用不当以及标本量不准等情况,将不合格的血液标本情况记录下来,建立档案,记录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对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对不合格标本要退回,重新采集和检验,并将合格检验结果记录下来。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3425份血液标本中,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共有168份,不合格血液标本所占的比例为4.91%,其中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为抗凝不全的占24.41%,样本量少、溶血、容器不当、受检者准备不足、送检不及时、凝血和标本污染的分别占20.24%、12.50%、9.52%、16.07%、4.76%、11.90%、0.60%,最常见的原因为抗凝不全、样本量少和受检者准备不足。
本研究结果显示,3425份血液标本中,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共有168份,不合格血液标本所占的比例为4.91%,其中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为抗凝不全、样本量少、溶血、容器不当、受检者准备不足、送检不及时、凝血和标本污染的分别占24.41%/20.24%、12.50%、9.52%、16.07%、4.76%、11.90%、0.60%,最常见的原因为抗凝不全、样本量少和受检者准备不足,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5,6]。说明抗凝不全、样本量少和受检者准备不足、溶血等是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药物因素、受检者自身因素、操作不规范因素等。
因此,应建立完善的血液标本采集送检规章制度:①建立血液标本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护理部和检验科的交流沟通,同时建立查对制度,严格按照各个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来执行,做好安全查对,要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采血之前和送检之前一定要严格核对相关的内容。建立奖罚制度和合理缺陷报告制度,通过奖惩制度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发生概率。②加强培训,掌握正确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加强对采血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认识到准确采血和及时送检的重要性,掌握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方法,采血过程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要带好手套、口罩,正确捆扎止血带,松紧要适中,采血要做到准、快、稳。穿刺时要等消毒液干了之后才能实施,吸抽的操作不能太用力。如果是抗凝标本,一定要轻微颠倒混匀,避免标本凝固。血清标本则不能震荡。③指导受检者做好采血准备:护理人员在采血之前一定要指导受检者做好采血准备,采血前禁食12h,根据具体的检验内容来明确禁食的内容。采血之前受检者一定要休息好,不要剧烈运动,如果受检者剧烈运动,一定要休息15min以上再采血。受检者采血过程中出现紧张的情绪会导致肾上腺素等升高,影响血液标本的检验,因此在采血过程中一定要排解受检者紧张的情绪。
综上所述,要想减少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现象,就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血液标本采集送检规章制度,加强培训,是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正确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同时指导受检者做好采血准备,全面提升血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