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胜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辽宁 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增强CT动态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诊断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间于本院诊疗的孤立性肺结节且同时进行了胸部平扫以及CT动态增强的患者共计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学检验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别对良性及恶性结节的CT值进行记录,并比较增强CT同病理学结果对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差异情况。结果:增强CT扫描后,恶性结节的平均CT值(80.03±10.72)Hu相对于良性结节的平均CT值(12.79±5.36)Hu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73,P=0.001);增强CT扫描得出良性结节的平均CT值同平扫得出的平均CT值(13.03±5.27)Hu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961,P=0.087);增强C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同病理结果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动态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效果良好,对于判别结节的良恶性准确性较高。
孤立性肺结节指的是单一的、边界清楚的、影像表现为不透明的、直径≤30mm、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一类病变,且未并发肺不张、肺门增大以及胸腔积液等症状的一类肺部结节疾病[1]。肺结节可以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两种,正确地对结节的性质作出评价,使恶性结节的患者在早期就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病理学活检一直以来都是诊断良恶性结节的金标准,但由于它的有创性,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因此寻找一种方便、快捷且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就尤为重要。本文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法对比病理结果金标准,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间于本院诊疗的孤立性肺结节且同时进行了胸部平扫以及CT动态增强的患者共计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6例,女41例;吸烟29例,不吸烟58例;年龄31~72岁,平均(56.31±17.62)岁;病理结果确诊:良性结节42例,恶性结节43例。本研究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CT平扫证实存在孤立性肺结节者,且进行CT动态增强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②患者无增强CT禁忌症者;无其他肾、肝等脏器功能损伤者;③无精神疾病伴发,依从性良好能配合本实验者[2]。排除标准:①结节数量大于1个的多发结节患者;②入院前10d内服用了抗炎药物;③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CT增强以及病理活检者;④存在增强CT禁忌症之一或几条者;⑤肝、肾功能不全者,心功能不全者,合并感染、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⑥既往存在药物过敏史者。
1.2.1 仪器与设备
CT设备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螺旋CT;高压注射器选用日本根本杏林堂株式会社生产的AG.系列高压注射器,病理活检穿刺针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巴德牌活检穿刺针,注册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第1401073号;造影剂选用广州先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碘普罗胺注射液(浓度370mgI/mL)。
1.2.2 操作方法
在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前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知识普及,简要介绍增强检查的目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介绍高压注射器及造影剂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以保证扫描过程中患者的几次吸气幅度大致相同。
增强扫描时嘱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双手上举,将高压注射器针管同患者静脉留置针相连,足先进扫描。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下缘。造影剂流速3.5mL/s,用量90mL,在造影剂注入8s后即开始动态增强扫描,扫描时间间隔3~5s,记录病灶部位CT值。
良性结节:增强扫描前后CT值变化<20Hu;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前后CT值变化≥20Hu。
增强CT扫描后,恶性结节的平均CT值(80.03±10.72)Hu相对于良性结节的平均CT值(12.79±5.36)Hu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73,P=0.001);增强CT扫描得出良性结节的平均CT值同平扫得出的平均CT值(13.03±5.27)Hu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961,P=0.087)。
病理活检结果确诊出良性结节42例,恶性结节43例;增强CT结果得出良性结节45例,恶性结节40例,两种方法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2,P=0.217)。增强CT扫描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0.48%。表明增强CT对良恶性结节有较好的鉴别作用。
孤立性肺结节可以分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两大类。其中恶性疾病主要有:肺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肺鳞状细胞癌;良性疾病主要有:肺错构瘤、肺硬化性血管瘤、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肺曲霉菌球及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等。由于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一旦肺内存在孤立性结节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病理活检是确诊肺内小结节的金标准,可以确定结节的病理性质,但属于侵入性检查且有时因取材及患者身体状况等原因无法获得确诊,所以应根据患者的病变及实际情况制定最合理、最安全、最经济的诊断措施。
由于恶性肺结节具有较为丰富的血供系统,结节周围常可见极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由于增强CT的原理就是依据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因此根据增强图像可以对良恶性结节进行初步的定性。本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增强CT扫描后,恶性结节的平均CT值高于良性结节的平均CT值;增强CT扫描得出良性结节的平均CT值同平扫得出的平均CT值;平扫下良恶性结节CT间的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增强CT扫描结果对于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普通平扫下较难直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病理确诊良性结节42例,恶性结节43例;增强CT得出良性结节45例,恶性结节40例,两种方法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计算得出增强CT扫描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0.48%。表明增强CT对良恶性结节有较好的鉴别作用。本研究结果与曾炳亮等[4]的报道一致。
由于本实验入组人数较少,可能会有偶然事件发生的概率,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尽量增加入组患者人数,使实验结果更加客观。本研究显示动态增强CT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诊断效果优异,为临床患者肺结节的筛查提供了更为简便、安全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