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时期,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矛盾,所以新时期中小学课外活动的推广也面临着新局面,有很多问题值得人们反思。
在政府、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下,最近四年北京市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并在北京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早在2014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在全市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推行课外活动计划,要求活动主要围绕体育、艺术、科技三个领域展开。
北京市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需求、新要求、新标准,体现了北京对青少年核心素养的高度关注,体现了北京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深刻理解。
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积极配合,以科研为引领,分层次、分类别推进,跨区域联盟、协同发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学校资源渠道,从总体来看,北京市中小学课外活动工作开展以来,呈现出以上五大特点,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积极配合。为了支持中小学有效开展工作,政府为中小学提供了政策支持、经费支持以及其他的社会资源支持,这是北京市中小学课外活动取得硕果的重要基础。
以科研为引领。为了保证中小学课外活动工作的有效实施,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了课外活动计划研究室,研究室由教育行政人员、高校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构成,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展开中小学课外活动的推广工作,各中小学校以子课题校的形式参加课题研究,对课外活动的实施模式进行摸索,对所开展的工作及其成果进行提炼,目前已从近160个子课题校中提炼出大量鲜活的案例、有效的实施模式。
分层次、分类别推进。北京市上千所中小学,各校所在区域不同,学校资源不同,学校历史不同,学校发展现状不同,因此在课外活动的推广过程中不能一刀切,应充分考虑学校的特点,有效利用学校的已有资源优势,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推进。例如,有的学校资源丰富,能够为学校提供非常多的课外活动资源;有的学校因为地域原因资源匮乏,需要根据自身的现状设计相关活动;一部分学校以普及为目标,一部分学校以提高为目标,需要分层次推进;有的学校天文方面有特色,有的学校体育方面有特色,要根据各自的所长,分类推进。
跨区域联盟,协同发展。北京市中小学课外活动计划推行伊始,即立足首都,不求某一所学校出成绩,不求某一个区的学校成为典型,而是以打造首都品牌为出发点。由此,在活动的推广过程中,出现了学校之间的合作、各个区之间的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逐渐塑造了首都品牌,进而吸引了外省市的学校前来北京“取经”,进一步形成了跨省市的合作。北京市中小学充分利用首都的经济、文化优势,积极展开了与国际优质资源的合作,进一步丰富了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提升了课外活动的质量与效益。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学校资源渠道。北京市在中小学课外活动工作的推广中,率先提出“向社会购买服务”,充分挖掘社会优秀的艺术、科技、体育资源,丰富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戏曲、茶艺、冰壶等;充分利用社会优秀人才资源,为学生传递文化、树立榜样,通过“名人大讲堂”的形式请社会各界的优秀人物为学生简述自己的故事和工作,邀请了奥运冠军、书法家、奥运研究专家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聘请家长为学生讲学,促进家校合作。
在新的时期,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矛盾,所以新时期中小学课外活动的推广也面临着新局面,有很多问题值得人们反思。
关于课外活动社会资源的问题。社会资源进入学校,为学校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外聘人员专业能力很强,但是缺乏组织教学的能力,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不了解,由此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外聘人员的稳定性不高,难以保证课外活动实施的稳定性和系统性;外聘人员的资质审核有待完善,部分外聘机构工作人员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对外聘教师的教学效果缺乏评估,容易导致外聘人员责任感不强;社会资源不足,尤其是偏远地区,本身资源稀缺,城市校外机构基于成本考虑也不愿意前往该地。在新的时期,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将在原每周三天的基础上继续增加,社会资源紧缺的问题将会更为突出。
关于课外活动特色的问题。很多学校对课外活动的本质与内涵缺乏认识,没有深入研究课外活动的功能,这导致在行动过程中用力过猛、用力不当、用力不足,例如不重视课外活动,只是随便请学校教师上几节课,或是对学校自身定位不清楚,没有充分挖掘自己的特色,导致工作成效不明显。
学校教师工作负担的问题。在前一个时期,根据相关规定,学校教师承担课外活动任务不得从课外活动经费中获得酬劳,出现了本校教师“无薪工作”的状况,而由于学校校外资源不足,一些学校的本校教师还必须承担部分任务;或是基于安全考虑,本校教师需要辅助外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安排学生放学等工作;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课外活动中增加的工作影响了其教学、教研工作,同时也对教师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影响。
中小学课外活动工作的监督与评估问题。目前,关于中小学课外活动工作尚无系统、可操作的监督与评估细则,因此无法有效保证中小学课外活动工作开展的质量,需要对课外活动工作本身的质量指标体系进行调研和设计。
课外活动发展的不均衡问题。首先,是内容体系上的不均衡,目前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内容较为集中在艺术和科技两个领域,体育的内容不够凸显,主要原因多源于组织管理困难、师资匮乏、场地限制等,但目前青少年的体质问题很是令人担忧,如何通过课外活动予以破解,值得思考。其次,是各学段学生活动开展的不均衡,目前小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更加形式多样、成果丰富,但是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因为有升学的压力,较难开展工作,因此需要探寻课外活动与中学实际情况相契合的点,并以此作为推广中学课外活动的突破口。
总而言之,新时期北京市中小学课外活动工作的推广,在保持已有优势的同时,应进一步探索新的实施模式,突出学校特色、区域特色;有必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搭建学校与社会合作的有效机制与平台;有必要充分考量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兼顾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利益;有必要构建有效的动员机制,展开充分而广泛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政策设计,以进一步推进中小学课外活动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