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名都小学 胡 珀
天津市河西区水晶小学·名都学校是一所新建校。学校着眼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大胆改革实践,针对学生实际创新思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以课程作为支撑,把素质拓展课程研发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让素拓活动的发展态势成为课程建设的催化剂。
学校自建校起,就积极构建“梦想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有个性、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开展“一笔一绳、一球一棋、一艺一技、一日一善、一月一书、一年一长”的课程实践,确立了学校的综合课程体系。依据课程性质,我校设置了必修、选修两类课程,将内容设置与特色发展相结合;随着素拓活动的开展,我们又按课程特点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如今,我们重点研发拓展性课程,其建设主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拓展,设置的课程涵盖了文化类拓展、德育实践类拓展、自然科学类拓展及艺术体育类拓展,并把原有的零散课程纳入这四个门类中,不仅推进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也实现了学科之间的跨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了每个学子的优长、潜质,用丰富的课程实践着“精彩名都,活力名都”的教育愿景。
学校努力构建课程群落,以开放悦纳的姿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元的课程体验。开展素质拓展课程,学校采取学生走班、教师走班、课程走班等多种形式;创建完善的教师团队,聘请具有专业特长的校外教师、体育教练、民间艺人担当拓展课程教师;创建家长支持体系,成立家长支持办学委员会,鼓励家长参与授课、选课、评课,以及就学校素拓项目的发展、实施定期提出建议;建立社会支持体系,争取政府单位、民间团体的支持,为实践活动提供资源。短短三年间,学校发展成为天津市青少年击剑项目训练基地、全国软式棒垒球实验学校、天津市国际跳棋实验学校,成立了旱冰球队,并成为天津市民间艺术项目的实践基地,为名都学子找到了发挥才能的多种途径。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在课程建设时必须要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学生实际、学校经费等因素。素拓课程的开发不应该是以多取胜,而应该是以质取胜,要真正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课程设置也要考虑“用户思维”,要思考什么样的课程才是学生所爱,学生的满意度则是课程品质高低的直接反映。所以,课程研发成果也是自主选择和择优发展的体现。比如,我们让全校学生从35个项目课程中自己选课,充分做到时间自主、课程自主。在注重课程的丰富性、广泛开拓领域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了层次性,像轮滑、旱冰球等项目都是由普及课变为精品课的。
学有所爱,学有所长,是课程开设的目标,为了确保课程品质,真正“走心”,我们又把目光聚焦在课程评价上。让学生评教评学,课后为任课教师点赞,积累最多“赞”的五星级教师会被继续选用。学有所获的孩子,学校会定期进行课程成果展。
学校为全面构建书香文化特色、打造理想的文化生态,又把目光投向民间艺术领域,专门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将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引入校园。通过到实践基地参观、聆听非遗传人讲座及亲身体验学习三个板块,让学生与民间艺术家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不但让大家欣赏了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也让大家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校以文化体验、技艺学习作为非遗素拓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了杨柳青年画和剪纸、中国团扇、古法造纸、竹编、景泰蓝葫芦等体验课程,邀请不同门类的民间艺术家为学生们授课、讲解,更有年近九旬的老艺人亲自来校授课。一次次的体验活动,让我们切实体会到,非遗走进校园,让学生们耳濡目染,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回首素拓课程的开设,我们的的确确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手捧作品争做非遗传承者;迎全运乐做小小志愿者;两年内收获区文艺展演四个一等奖……这些成绩,让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