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锋 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 设备信息科 (新疆 塔城 832100)
医院感染在临床治疗中与患者日常管理工作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主要指的是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出现的感染现象或住院过程中获得但在出院后才出现的感染现象。相关研究证实,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会对住院患者康复效果和医务人员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响[1]。医院感染的高发群体多为患者、医护人员、陪护和探视人员。如何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当前临床方面和相关研究学者重点探讨的问题。本文选择两组不同时间的住院患者比较医院感染情况,现总结汇报如下。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45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患者68例,女患者77例,患者年龄17~85岁,平均(49.5±3.2)岁;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另外145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患者70例,女患者75例,患者年龄18~84岁,平均(49.7±3.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比较。
对照组的管理方法为医疗器械常规护理,具体指的是按照清洗、消毒规范对医疗器械进行处理。管理活动持续时间为1年左右,操作程序具体为:首先,医疗器械管理小组的成员主要包括组长、指导员各1名,组员10名。小组成员以头脑风暴和微信风暴结合的方式,确定小组名称,根据组内成员能力水平分配任务,筛查和掌握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或潜在的问题,严格遵照改善性、效益性、迫切性和重要性的基本原则,明确本次强化管理的任务所在。其次需要制定完善的活动方案,待对医疗器械管理的不同任务进行明确后,需要立足现状设定实际目标,组内分析和讨论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对改进对策进行制定。每天都需要召开1次晨会,由全体成员进行探讨、总结。再次,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回顾性分析调查结果的方式,立身人、物、法、机等不同角度,分析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对各因素进行明确,并确定出最终原因。最后,制定针对性措施。以分析方法对策略进行制定,并通过组员投票的方式对对策的可行性、效益性和改善率进行评估,使医疗器械管理质量得以提升。
在对策进行制定后,需要积极落实对策,内容主要包括:①加强学习与培训:利用各种不同培训模式使工作人员操作规范性得到根本性提高,提升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严格依照相关标准,对自己的工作内容高质量完成。②规范清洗、消毒和杀菌:小组成员在完成各项内容时需要严格依据操作程序的要求,使差错发生率降至最低。特别是对设备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各种手术器械进行维护与保养,对精密器械进行检测,对于容易损坏的构件和设备需要强化处理。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时要及时联系负责人,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安排专业人员清洗较为精密的仪器、设备,并以清洗方法为依据完成清洗工作,防止错误出现,使清洗质量得到保障。③加强回收岗位职责:回收物品时需要要求双方均进行签字确认。要求清洗人员和回收人需要当面进行交接,对物品进行清点,发现不符的情况时及时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包装物品时需要对签名进行核对、规范进行书写,避免出现发放错误的情况。④进行总结反馈:对差错包资料和数据进行收集,并在每个月底上交个组长,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报,发现出现属于异常的情况时,需要对相应对策进行讨论和制定。同时,进行质量评价。为使各类器械的清洗质量达到预期的标准,需要采用放大镜进行检查确认。以相应的检查标准对各类器械进行检查,确保器械表面不存在任何污垢、杂质、血渍。并保持清洁器械的齿槽、关节等部位必须无任何污浊或生锈现象。检查期间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出现,需要对相关责任人的失职进行追究。
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及呼吸道、手术切口、消化道等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
得到的所有数据均录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使用百分率(%)对医院感染进行描述,组间比较予以χ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血液系统感染等医院感染发生率1.4%(2/145)、0.7%(1/145)、1.4%(2/145)、0.7%(1/145)、0.7%(1/14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9%(10/145)、6.2%(9/145)、6.2%(9/145)、6.9%(10/145)、4.8%(7/145),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与改革,投入临床治疗工作中的医疗器械越来越多。医疗器械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各种疾病的诊治水平和治疗效果,但清洗、消毒、杀毒等操作不合格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医院感染[2]。其原因就在于频繁使用的医疗器械,不仅为微生物病原菌繁殖提供了场所,还为其传播创造了条件。再加上部分器械结构比较复杂,具有高科技含量等原因的影响,在预防和控制感染时也会面对很大的困难。其亦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院感染的危险。医院感染不仅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还会增加医疗费用,降低医疗质量,同时会阻碍医疗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3]。鉴于此,大多数综合性医院主张在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时,强化医疗器械的管理,以便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确保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避免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医疗器械管理通过小组之间的明确分工,可确保清洗、消毒、杀菌等工作优质完成,从而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危险,降低患者病死率,同时也为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4-6]。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血液系统感染等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这足以证明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生命安全。
[1] 毛丹萍.医疗器械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J].医疗装备,2016,29(21):48-49.
[2] 尤永威.医疗器械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20):54-55.
[3] 张楠,索继江.加强医疗器械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47(18):4645-4647.
[4] 黄伟坚.加强医疗器械清洗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487.
[5] 王长英.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与医院感染控制[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