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毅 赵妍 辽宁省沈阳市妇婴医院超声科 (辽宁 沈阳 110000)
中隔子宫是子宫先天畸形,多数是胚胎的时候发育异常导致的,是临床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1]。目前临床上常规的二维超声影像学是最为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是扫查切面数量有限,无法获得包括整个病变的所有切面。阴道三维超声因其对宫腔内的结构形态检测准确性较高,适合到中隔子宫的检测诊断。本研究,主要探讨阴道三维超声在中隔子宫的诊断准确率等情况,同时预测中隔子宫在不良妊娠发生中的应用价值。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1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超声科选择阴道超声检查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39岁,平均(30.28±9.16)岁。其中有生育意愿但是具有不良妊娠史的患者83例,余下43例患者均具有分娩史。所有患者经阴道三维超声探查,并最终行宫腔镜证实其诊断。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完善并备案,本研究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同意进行本组研究,同时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仪器选用GE E8型超声诊疗仪,所有患者在月经前2~4d进行阴道三维超声学检查,此时间段患者子宫内膜为生理周期内最厚阶段,能够获得高回声的子宫内膜与低回声的子宫肌层高清晰的对比图像,有利于确认子宫形态。要求患者在检查前排空尿液,检查体位选取截石位,检查中主要行阴道横切面、以及阴道纵切面检查,从而确定子宫大体轮廓,以及患者子宫的内部结构。重点检查患者子宫底部及子宫内膜的生长情况,三维模式选择合适取样容积框,获取三维容积图像,测量中隔长度(两宫角内膜连线中点至纵隔末端的距离),宫腔总长度及中隔基底部宽度并计算宫腔变形率。
选取83例不良孕产史并有意愿妊娠的患者进行手术,在月经后4~6d行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治疗,检查前排净尿液,截石位,先后行二维、三维超声,最后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前,首先应用0.5mg米索前列醇舒张患者宫颈。消毒、腰麻,应用3L宫腔镜电切液进行膨胀子宫,最终使患者宫腔内的压力保持在100~120mmHg。首先通过宫腔镜观察患者子宫内形态,确认病变部位,最后应用电极从中隔尖端开始进行切割,术毕宫腔内置入圆形宫内节育器,预防出现子宫粘连。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周期的抗感染治疗。治疗结束后3月取环。术后随访1年,每3月要求患者进行复查,观察子宫术后的恢复情况,同时记录术后妊娠以及不良妊娠等情况。
以宫腔镜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三维超声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以美国生育协会制定的《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标准》为评价标准:中隔子宫:三维超声在宫腔中部存在分隔,宫底凹陷深度≤10mm为中隔子宫;正常子宫:子宫外形为“倒三角”,宫底存在轻度凹陷,但深度≤1cm。
本研究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宫腔变形率<50%和≥50%的患者的自然流产率分别为23.4%和74.7%,不孕情况出现概率为6.4%、13.9%,宫腔变形率≥50%患者的不孕率及自然流产率出现率均较显著高于宫腔变形率<50%者,差异存在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χ2=19.769,P<0.05);基底宽度值<10mm患者的自然流产率明显低于基底宽度值≥10mm患者(χ2=22.573,P<0.05)。
入组患者中,83例不良孕史患者全部成功完成宫腔镜下中隔电切术,并且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取出宫内节育环,所有患者子宫形态基本恢复正常。
术后宫腔变形率<50%及≥50%的患者的自然流产率为8.7%和26.4%,不孕情况出现概率为0%、7.1%;自然流产率为9.8%、29.6%,不孕情况出现概率为0%、5.1%,术后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762,21.541,P<0.05)。反复不良妊娠患者,行宫腔镜下中隔电切术治疗患者,不良妊娠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对于有生育要求并且合并有反复自然流产、早产的中隔子宫患者,尽早实施本手术治疗。
目前中隔子宫的诊断依然依赖于阴道二维超声,但由于二维超声的局限性,常出现诊断不准确的情况,因此为提高产妇及胎儿的身体生理健康,急需一种临床需要的科学性强、准确率高的诊断手段[2-4]。根据查阅文献资料得出,经阴道三维超声在诊断纵隔子宫中的准确率很高。本研究宫腔变形率<50%及≥50%的患者的自然流产率为23.4%和74.7%,不孕情况出现概率为6.4%、13.9%;宫腔变形率≥50%患者的不孕率及自然流产率出现率均较显著高于宫腔变形率<50%者,差异存在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存在中隔子宫的患者不孕率明显小于自然流产率,差异存在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孕史的83例受试者均成功进行宫腔镜下中隔术。术后3个月均顺利取出节育环,且观察宫腔基本恢复正常。术后不同宫腔变形率及不同中隔基底宽度患者的自然流产率及不孕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不良妊娠患者术后自然流产率和不孕率较术前均降低。该结果说明,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尽早手术。
由本研究可知行宫腔镜切除中隔对于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效果较好。但是,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还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1] 闰圆圆, 黄勇.CT及18F-FDGPET/CT诊断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及N分期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 (2):153-156.
[2] 程祝忠,阳宁静,席晓秋,等.螺旋CT扫描在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和制定手术方案中的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1,33(12):929-932.
[3] 须霆,徐维章,蔡宏宙,等.前哨淋巴结活检结合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提高下肢恶性黑色素瘤疗效的分析[J].现代医学,2015,43(6):679-682.
[4] 韩大力,钟小军,于金明,等.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华核医学杂志,2014,7(8):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