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专家型辅导员心理素质提升路径探究

2018-01-28 12:12钱玉婷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工匠精神工匠

钱玉婷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

从本质上来讲,“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理念,也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用“工匠精神”来指导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感、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进而可以引领学生们去不断地追求卓越和完美。作为大学生们人生中特别重要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能够做到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坚持通过管理和服务培育人才,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成长、成才。只有充分发扬“工匠精神”,辅导员才能深切地落实各项工作,有耐心有技巧地针对每个学生各自的特点去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与教育。而一名具有专业素养的辅导员,必须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通过准确、科学地了解学生们的心理成长规律,保护学生们健康成长,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全面促进辅导员的自我提升。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精神”一被提出来,就受到了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热烈讨论和高度赞同。“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的品质精益求精、不断地超越自我并保持创造力的精神理念,其核心为不再把职业仅仅当成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要对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专注度和敬业度,并且能够将这些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强化于果。“工匠精神”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更是高职教育教书育人的核心目标。当代社会的改革、发展以及各项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必要性

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基层工作者,高校辅导员还是授课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且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是95后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大学时期是学生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以及确立的重要时期。高校辅导员们虽然从事着最基层的工作,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们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中,只有充分发挥“工匠精神”,以人为本,用心对待所有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在很多高校的辅导员也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更加需要培养“工匠精神”,提高自我素养,做学生们的榜样,与学生们共同进步。同时,“工匠精神”也是当代社会需要大力提倡和发扬的一种理念。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的对象和发扬的载体,大学生们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处。因此,从事着高等教育中最基层工作的辅导员们,更加需要用“工匠精神”规范自己,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工匠精神”的实质和精神,并践行至自己未来的工作中去。

三、在高校辅导员中践行“工匠精神”的路径

1.强化理论学习,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

在创新工作方法的时候:一方面要坚持勤行的工作态度。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有效地解决问题,有序地推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善于进行思考与总结,对所有能够帮助开展学生们思政教育的宝贵经验多加借鉴。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在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学术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深入研究、分析学生们的学风、学习、诚信、思想等各方面的问题,需求解决方案,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潜移默化地关心、引导、爱护学生。辅导员们对学生的关怀与帮助,将会在其成长道路上起到重要作用。而辅导员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需要注意将对学生们的严格要求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与学生们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提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技巧,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行动等全方面的示范以及传道授业解惑。

3.提高政治素质,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当代社会,受多元化思想与文化的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很多新型的挑战。辅导员应抱着对学生和国家的未来负责的理念,强化思政教育工作。在教学管理中让学生建立对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坚定不移的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文化、制度、理论和道路自信。只有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们的抗风险能力;只有持续强化思想引导,才能保护学生们健康地成长。

四、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1.有助于促进辅导员自身的成长

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助于高校辅导员去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便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之类的工作,更对于辅导员个人的事业成功发展有着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我们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人们对于思政教育的作用和辅导员的工作仍然不够重视且存在一定的误解,这也加重了辅导员他们的心理上的压力。所以,作为一位专家型辅导员一是需要高的心理素质,二是需要顽强的意志,这样才能较好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且克服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呼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地研究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2.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

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为施教与受教者两者间互动的双向过程。因此,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影响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影响辅导员的过程。辅导员的心理素质状态的不同也会对学生心理有着不同影响。学生假如被辅导员的形象吸引,接下来,他就很可能进而注意到辅导员的后续教育行为;反过来讲,假如学生一开始就对辅导员印象非常差,接下来,辅导员的后续教育行为就无法产生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既能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又能帮助实现辅导员教书育人的功能。

3.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以及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是在高校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是青年群体中文化水平较高的区间。从进入校园开始,大学生们接触最多的人就是他们的辅导员。辅导员承担着针对大学生开展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而思政教育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即为用教育者的人格去影响受教育者人格这样一个过程。辅导员的理想人格及其心理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格。所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是必然的。同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高校辅导员将会对大学生起到显著的示范引导作用,并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形成与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意志品质、兴趣爱好和言行举止等,既客观地反映了他们自身的内心世界,又会对大学生造成广泛影响。

五、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现状

当下,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总体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部分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愈来愈大,难以承受,暴露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这种情况这不仅给学生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最终给辅导员的自身生理、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繁琐的日常事务所造成的心理厌倦逐渐消磨了辅导员们开展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大量的繁琐事务。通常来讲,一位高校辅导员负责管理百人以上的学生,其所需承担的工作相当繁琐。很多辅导员在刚开始从事学生工作的时候,往往热情很高,但是工作热情渐渐地就会被慢慢消磨掉,有些辅导员甚至会开始对学生工作有厌倦感,开始消极工作甚至逃避工作。

2.辅导员工作中责任的模糊性与分散性很容易导致学生工作中的挫败感

辅导员工作责任的模糊性和分散性,主要是指学生工作“一根针千条线”的特征,学校的各部门、各项工作在学生层面落实的具体执行者通常都是辅导员。由于制度的不完善,高校辅导员们有的时候还需要承担教务方面的一部分工作与责任。这就容易导致这样一个现象:只要是跟学生工作相关的事情,都会被分配给辅导员。在这种状况下,辅导员容易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感到无所适从。

六、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路径

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这需要双管齐下,内外兼修。首先,高校辅导员需要重视对自身素质提升,增强自我心理调适;然后,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重视,优化考核制度,为辅导员的工作与发展提供科学的平台。

1.严格选拔,在辅导员的初选阶段把好心理考核关

各高校的主管人员在招聘阶段应该重点考查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水平情况。利用谈话、问卷等手段去把握、了解辅导员的心理状况,以保证他们的心理素质能够符合相关工作的各项指标及其要求。高校应进一步完备辅导员选拔机制,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测试,以便掌握其心理健康情况;同时高校要建立专用的教师心理档案,并且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纳入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指标,这样不仅为人才的选拔提供参考依据,而且为高校选拔、培养思政工作者创造有利条件,以满足新时代思政工作的需要。

2.加强训练,在实践中加强辅导员的心理训练

高校应通过专业的心理知识讲座培训,教授辅导员有效的处理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地化解其心理危机,维护其身心健康。除此以外,也可适当有针对地举办一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方面,这会让心理健康的人会更加容易接受思政教育,并且可以内化于心,从而外化于行;另外一方面,心理是我们所有行为的支持系统。往往很多错误或不良行为都是由于心理不健康所导致的。所以,高校在实践中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辅导员养成健康心理信念和强大心理教育的能力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3.建立机制,在工作中明确岗位职责,提升职业认同感

高校应通过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对辅导员的工作付出给予认可和积极的评价,切忌不要一刀切。尤其是在福利、待遇等相对均衡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强考核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软性指标,例如工作绩效、学生评价等。要多在生活中帮助和关心辅导员,应该尽量地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为他们排除后顾之忧。同时也应将提升辅导员的心理素质作为高校师资培训的重要课程,将其纳进在职教师的培训项目,将高校辅导员的职能发展、工作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总之,必须对辅导员进行全面的帮助和关心,这样才可有效地帮助辅导员缓解各种心理压力。

4.夯实理论,将心理学作为辅导员上岗培训的必修课并加以考核

因为有部分辅导员由于自身心理学知识的缺乏,面对学生心理问题一筹莫展,陷入困惑。所以让辅导员切实参加培训,掌握心理学知识,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对于以后的学生工作有着较好的推进作用。

5.协同互助,加强辅导员心理保健意识

认真处理好工作及其生活的关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各种心理保健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知识。,最后辅导员的主管人员也应积极采取各方面的措施,以便提升辅导员的心理素质。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管理的第一线工作,绝大多工作都是琐碎的、无法量化的,若耐不住寂寞只想个人的功名前途定不能做好这些"看不见"的工作。既然选择了做一名辅导员,就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淡泊,并且相信天道酬勤,相信自己的价值终会在工作中体现,会在学生的成长中体现。能够在风雨中岿然不动的,风雨过后看到彩虹的,永远是那些坚守信仰、耐住寂寞的人,要让这样的“工匠精神”成为辅导员的真实写照。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是绝对的平静,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在所有的变数中,要做到最好。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更需要辅导员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去坚守教育的阵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不断学习进步,做一名专注用心打造教育事业的“工匠”。

[1]丛潜.浅议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J].中国市场,2014(5):12-122.

[2]郝丹丹.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心理素质培养的探讨[C].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

[3]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4]张坤晶.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职教通讯,2016(16):32-35.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