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一中 程 锦
当今中国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因此,学校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累不断的进行突破。而高考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素养也逐渐的受到了关注。
实际上,教材为写作教学提供了非常多的范例,无论是其中的文章还是写作的手法都是非常经典的,能够为写作教学源源不断的供给材料。现在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都是寻找课本以外的材料进行分析,甚至有些和课本相脱离。在课本中有许多能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资源,所以作文教学要重视对课本的运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写作方法的时候把课本中的《琵琶行》作为案例展开讲解。教师从这一篇文章着手,分析《琵琶行》中的抒情的一些句子,让学生分析其中借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并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景色来抒发自己感情的。但是平时教师对琵琶行的讲解仅仅是从内容和感情上着手,而并没有考虑到文章的写作的手法,更不用提将其作为作文教学的模板。
其实作文素材的积累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为很多的写作素材都来源于生活。甚至一些课本上的文章也有一部分是取材自生活中,比如一些比较优美的歌词,或者是创意性的标语等等。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有关思念的歌曲来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耳熟能详的《怀念战友》,教师可以以此作为模板来启发学生。比如其中的一些事物“哈密瓜”“都达尔”是不是可以让学生用其他的事物所代替。而歌词中的“我离开家乡就好像是哈密瓜断了瓜秧”这句歌词有什么绝妙的地方,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学生通过借助一些歌词的分析能够找到写作中的共同点,同时获得写作的技巧。
在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常常会用到一些现代的文章进行举例,而一些古代的作品由于文言文相对比较难理解,因此教师一般都不会将其作为教学的模板。实际上,很多文学经典的著作都是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知识,其中的一些思想值得现代人去借鉴,同时也对现在的写作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这些文言文类的经典文章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是非常好的素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积累相关的文章或者语句,从中获得写作的方法。此外,如果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将这些文学经典中的某些语句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那么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平时写作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写作的素材,所以常常会发愁。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作文指导书目就专门针对学生的问题搜集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以便让学生能够有可以利用的写作素材。但是这些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并不吻合,所以学生在应用的时候很难融入自己的真实的情感。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富有感情的作文呢?这就需要学生从自己实际经历过的事情中选择一些作为素材,经历过的事情都会赋予其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便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
例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每一星期都记录自己经历过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件事,并且以图表的形式贴在墙上。学生在写作中如果想要用到哪一个学生的素材就可以让他将自己的经历讲一遍,以便学生能够真正的创作出富有情感的文章。
又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值日的顺序每天都购买一张报纸,将其中重要的内容贴在教室的墙上。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每一天都会获得很多的信息,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同时由于报纸上的文章也都是从生活中寻找的材料,因此就使得作文更加真实。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文化以及素材的熏陶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熟悉所有类型文章的写作手法,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先进行示范,对于学生写作中及其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有详细的理解,并且找到相应的改进的措施。由于写作文需要几步,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训练。从选材,构建框架,寻找材料,最后到写作的手法等都要做好尽善尽美。并且在对学生的立意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立意的时候从创新的方面展开,让人阅读作文之后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例如,以一篇高考的高分作文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作文的题目是《巴掌之吻,教育之痛》。其实作文的题目就比较有新意,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到读者的目光。而这一作文之所以会得到高分的原因是语言非常有新意,并且凝练,也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各种修辞,使得整篇文章生动而又不失批判的意味。
作文作为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想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的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增强写作的情感表达。学生本身的兴趣也是影响写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要善于积累经历过的事件作为自己之后的素材,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立意新颖,抓人眼球,才能真正的写出好的作文。
【1】张志敏.高考作文教学初探【J】.铜仁学院学报,2005(7)
【2】王东.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也谈高考作文教学【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4(12)
【3】莫晓燕.新高考作文教学如何更出彩【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