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煊,李思学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预示着党的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从新时代党情来看,全面从严治党使党经历了革命性锻造,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进行谋篇布局,推动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梳理这些理论创新的基本内容,总结理论创新的鲜明特征,挖掘理论创新的重大价值,既有助于拓展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学理研究,又有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因此,从基本内容、鲜明特征和重大价值三个视角审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无疑具有学术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目标、新布局、新举措,推动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与传统党建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集中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方向和归宿,党的建设一切工作都要朝着这个目标推进。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指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并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目标,即“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602。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建目标的最初表述。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党重新回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路线上来。1980年2月,邓小平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要求全党思考“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2]276的重大问题。随后,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3]39。这个目标的确立,使党的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更加符合政治路线的需要和人民的意愿。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作了系统回答,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20。新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决定了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5]38。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又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6]39。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因此,我党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7]62。可以看到,党建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目标正是对这种发展变化的积极回应。其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人民衷心拥护”是新时代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勇于自我革命”是保持党最鲜明的品格的要求,“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是新时代适应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的要求,“朝气蓬勃”是对新时代党的精神风貌的要求。新目标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政治定力、使命担当。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如何谋篇布局推进党的建设一直是党思考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探索。经过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四大建设”基本框架、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五大建设”总布局,逐渐发展至新时代党的“六大建设”总体布局。
回顾党的建设的历史,不难发现,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已勾勒出由“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构成的党建基本框架,尽管当时没有使用这种表述。毛泽东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同时,紧抓党的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并阐述了思想建设与其他建设的关系。在思想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8]1094在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关系中,他强调,“为要从组织上整顿,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需要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8]875。从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的关系看,党风是党性和世界观的外在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总结经验教训,加深了对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党的十三大上初步形成了党的“四大建设”总布局,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的十三大指出:“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应当体现这个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9]41-43党的“四大建设”总布局的集中和明确提出是在十六大上,江泽民指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10]38。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日趋严峻,党的十七大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反腐倡廉建设”,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大建设”总布局。
新时代,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上,根据党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六大建设”总体布局,即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党的建设新布局是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总体要求,标志着党中央对党的建设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在党的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列宁曾指出政治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意义,“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11]408。十九大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7]62。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十九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一大亮点。其实,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注重党和军队的政治工作,在古田会议上着重论述了这一问题,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12]86,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特别强调全党要讲政治,“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3]166。江泽民进一步指出:“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只有讲政治,才能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证党的坚强团结、党同人民的坚强团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3]516-517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首要任务和基本内容,并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再次彰显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并把这些理论成果写入党章,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不断将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党的十九大的最大理论创新和理论贡献是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这一思想写入党章,并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用新思想武装全党,彰显了党对思想建党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和社会号召力。
坚持什么样的方针选任干部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影响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曾提出“才德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方针。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选任干部的新方针,“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7]64。这里的新方针既与党史上正确的干部路线一脉相承,又是对十八大以来党管干部工作的经验总结,体现了党的干部政策的与时俱进。只有严格贯彻落实选任干部的新方针,确立选任干部的新标准,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才有助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从而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为了充分释放监督的制度优势,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全监督体系的新思路。首先,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相结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巡视、派驻等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积极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此基础上,十九大要求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7]68。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相结合有利于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整合分散的反腐力量,实现监督全覆盖。其次,巡视和巡察相结合。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5年来,中央巡视组开展了12轮巡视,实现了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与此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巡察工作。截至目前,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5个副省级城市全部建立巡察制度,336个市地、2 483个县区开展巡察[14]。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巡视和巡察相结合,是健全党内监督体系的重大举措,对构建党内监督立体网络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已预见到党成为执政党后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要加强学习,以增强执政本领,“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15]1480-148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党的执政本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即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系统诠释了一个有担当的执政党所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是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长期执政的党,是领导一切的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建设党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系统描述了党的建设中应具备的精神状态:一是“永不懈怠”。要求全党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二是“持之以恒”。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三是“锐意进取”。要求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四是“脚踏实地”。要求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五是“时不我待”。要求全党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六是“坚如磐石”。要求有“坚如磐石”的决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只有以这样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必胜的信念建设伟大工程,才能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赋予这一理论创新鲜明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把“使命”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十九大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就是立足于这一历史使命而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从理论创新的出发点上讲,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十九大报告将原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变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将“打铁还需自身硬”变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并提出“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7]61。这里的“长期”“必须”和“两个毫不动摇”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性、艰巨性的深远考虑,反映了党着眼于长期执政的强烈使命感。从理论创新的基本内容上讲,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八个方面”的总体部署等,这些都是关于党的建设的战略性安排。这种战略性安排不同于一般性的方法、举措,而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决策部署;这种战略性安排不仅是立足于当前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更是着眼于建设伟大工程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这种战略性安排源自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强烈召唤,彰显了新一代领导集体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因此,突出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鲜明特征。
党的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尖锐的、复杂的。只有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八大以来,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与此同时,党的领导弱化、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问题依然存在。为了集中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7]62,“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7]66,并将“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正是党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才成功地实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使党始终保持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政党基因,“是一个政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累积的具有自己特征的信息单元,支持着政党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政党的基本特性和基本信息,决定着此政党不同于彼政党的根本特性,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组织习惯、价值观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党员”[16]。遗传性、复制性和稳定性是政党基因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孕育了无产阶级政党基因,就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一个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政党,一个富有奋斗拼搏精神的政党。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履行“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17]的庄重誓言,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70的政治承诺,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政党基因。党的十九大要求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纪律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严密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政党基因的内在诉求;要求以“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则是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奋斗拼搏精神的继承,彰显了政党基因的遗传性、复制性和稳定性。因此,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政治本色,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基因。
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宝库。在实践上,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政党式微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却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向世界展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特优势。新时代党建理论创新又具有世界意义,为解决世界政党治理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18]586。马克思主义党建设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发展着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是在总结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如发展了关于党的领导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在无产阶级运动中应发挥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这一思想,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7]20,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又如发展了关于党的集中和纪律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集中和纪律的重要作用,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不能没有权威和集中,“如果有人对我说,权威和集中是两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加以诅咒的东西,那么我就认为,说这种话的人,要么不知道什么叫革命,要么只不过是口头革命派”[18]500。十九大发展了这一思想,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新增了“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此外,十九大还根据党内外形势的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等一系列新观点。因此,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宝库。
理论是政党的行动指南。十九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新目标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重大理论问题,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确立了奋斗方向;党的建设新布局是对传统党建格局的继承与发展,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提供了理论框架;党的建设新举措则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党的建设新布局的具体化,从而阐释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具体发展路径。因此,十九大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分别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奋斗目标、总体要求和发展路径问题,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坚持运用这些理论创新引领新时代执政党建设,有助于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用最新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战士”,从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治保证。
政党治理是当今世界上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在政党治理上,主要有三大难题:如何惩治腐败,如何统一全党意志,如何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和组织力。因而,如何实施有效的政党治理,业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关于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旨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举措,可以为其他国家的政党治理提供借鉴意义,有助于从不同程度上缓解政党内部腐败、政党意志涣散、政党社会动员力较弱等普遍问题,从而提高现代政党执政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创新,为解决世界政党治理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6]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李靔.《条例》修改重大创新之五市县巡察从探索开展变为硬性要求[J].中国纪检监察,2017(14):34-35.
[1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岳奎.政党基因及其功能[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4):65-71.
[17]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N].人民日报,2017-10-29.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