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琛 沈阳和平沈卫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31)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病例,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显著好于对照组8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能够显著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急性阑尾炎为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外科手术为本病首选治疗方案。开腹阑尾炎切除术(OA)是传统术式,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首次报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病例[1]。目前虽然将LA作为急性阑尾炎处理的常规方法存在诸多争议,但其具备过程安全可靠、对人体结构损伤程度低、术后住院时间相对短暂、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受到了外科医生以及患者的高度信赖,为其广泛应用创造优势条件。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进行探究,现做出如下报道。
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8岁,平均(38.2±4.1)岁。观察组中男女各15例;年龄17~69岁,平均(38.4±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与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符合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以及手术禁忌证者。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在麦氏点斜向部位作约5.0cm的切口,继而进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操作,术后安置引流管,常规止血、缝合处理。
观察组:入组病例都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脐缘下部做长度约为10mm弧形切,放进气腹针以构建气腹,压力约为10mmHg,将10mm Trocar安插经腹腔中,安置腹腔镜,结合患者病变类型、症状调整Trocar数目以为其他操作创造便利条件,戳孔最好应用顺皮纹横切口,以尽量降低戳孔张力,满足患者对手术切口美观性提出的需求。探查腹腔脏器,确断后使患者处于头低脚高位,左倾约30˚,以最大限度暴露阑尾结构,先吸除脓液,探寻到阑尾具体位置后应用抓钳将其尖端提起,运用电钩或超声刀剥离阑尾周围粘连组织,切割阑尾系膜到阑尾根系。在邻近盲肠端位置采用可吸收夹或丝线结扎方法,对于阑尾根部坏疽者,需先切除阑尾,待完全清理坏死组织后,继而采用荷包或间断缝合阑尾残端位置肠壁,特殊情况下可采用结肠系膜覆盖加固缝合方法,同时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覆盖残端,以强化缝线方位安稳性。切掉的阑尾由主操作孔套管中用取物袋拿出,上述整个操作过程中尽量不要使阑尾触及到切口,以防术后产生切口感染并发症。
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手术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①显效:患者压痛,肠鸣音减弱、恶心呕吐等各项临床症状消失;血尿常规检查结果提示身体各项功能恢复至健康水平;②有效: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有所好转;③无效:不满足上述标准。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s表示平均年龄、手术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组间差异分别进行t检验、χ2检验。当P<0.05时,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其中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3.3%,其中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可见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41.3±10.2)min、术中出血量(9.0±1.7)mL、术后住院时间(6.2±0.6)d。观察组患者术后有1例出现并发症,均是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上述指标对应值分别为(58.6±15.9)min、(23.8±7.6)mL、(9.9±2.7)d,对照组中有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分别是切口感染3例,肠梗阻1例,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阑尾炎为普通外科一种常见疾病,在急腹症中所占比例最大,病情发展迅速且不断加重是其主要特征,发病早期患者右下腹可能产生轻度胀痛感[2]。细菌和毒素的感染以及物理化学因素是本病症主要诱发因素,沙门菌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毒素。
过去,对急性阑尾炎治疗经常采用传统开腹术式,其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术者易掌握其操作要点,但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后切口感染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影响患者临床治疗与预后效果[3]。现代医疗水平的提升,促使腹腔镜技术不断完善,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优势在如下几方面体现出来:①手术创伤性小,术后患者疼痛感较轻微,镇痛剂应用频次与剂量相对较低。②腹腔镜具备诊断与治疗双重功效,可以协助术者快速、精确探查出患者腹部病变情况,规避漏诊与误诊。有关报道显示,其对疑似急性阑尾炎总的开腹手术阴性探查率约为15.0%[4]。③术后多数患者胃肠道功能可在短期内自主恢复,降低抗生素使用量,减缩患者术后住院时间。④腹腔镜手术中控切口相对较小,无需缝合操作,切口愈合后几乎不留瘢痕,满足了患者对切口美观性提出的要求[5]。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技术能够进一步优化患者远期治疗效果。
对本次研究结果即进行分析,发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能够显著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