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立基础教育的危机及启示

2018-01-28 06:08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教育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公立学校学区改革

/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说起美国教育,不少人首先会浮想起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互动式的授课方式。的确,全方位地挖掘并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美国教育的一大亮点,也是不少中国家长将未成年的孩子送去美国接受基础教育的原因之一。然而,必须客观清醒地看到:这些只是美国教育光鲜亮丽的一面,美国教育还有一些未被觉察的阴暗部分,包括公立基础教育存在极度悬殊的教育不平等。

以美国公立高中为例,在高级住宅区域的公立学校,教学设施豪华、师资力量充沛,其教育资源令私立学校也自愧不如。但是,这样的公立学校属凤毛麟角。全美两万多所公立高中,教育资源可与私立贵族预科学校比肩的尖子学校只有165所。而在贫困地区的公立学校,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学校不仅难以雇用到经验丰富的教师,就连学生教材也难以做到人手一册。在纽约市区,有些办学经费不足的公立学校需要学生带粉笔、厕所手纸来校。尽管美国早在殖民地时期起就致力于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公立教育的质量,公立教育的历史已有374年,但由于美国公立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导致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充分保障,教育不平等成为困扰美国的顽疾。

这里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制度原因,这涉及制度“顶层设计”。按照美国《联邦宪法》,联邦政府不负责公民的受教育权,而由各州和地方政府负责公民的受教育权。因为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地方政府之间,在教育行政权上没有纵向的权力关系,所以,公民的受教育权一旦得不到保障,联邦政府无权介入干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教育改革的“路径依赖”。自20世纪80年以降,美国公立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使教育政策服从于效益和利润原则,假定私营部门优于公共部门。在这一改革路线的支配下,企业家从参与教育改革最终成为教育改革的主体,而学生、教师和家长则被边缘化。完善公立教育的目标最终转化为淘汰公立教育,传统公立学校不断被关闭并被企业办学所替代。为获得更多的教育经费资助,官方出资、企业等运营的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将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即那些成绩不佳的、身有残疾的、母语非英语的少数族裔弱势学生抛出公立教育,以维系学校体面的学术测试成绩和升学率。同时为节约办学成本,特许学校倾向于减少雇用专业教师,让接受过短期培训的非科班出身教师或无教师资质者负责教学。在这种改革方向的支配下,美国的公立基础教育的“公共性”和“专业性”日渐消逝,面临解体。

公民的受教育权本是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关系”,而今这种关系被“经济关系”“利润关系”所替代,这反过来对美国制度造成了很大影响。有观点甚至认为,现在统治着美国的已经不是民主主义,而是新自由主义的政治体现——经济寡头主义(corporatist)。

“顶层设计”缺陷与“改革”路径依赖

“二战”以来,为应对来自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的多种危机,美国联邦政府基于完善全民福利的立场,从联邦预算拨款和教育政策引导两个方面,对于管辖权在地方的教育领域进行扶持,学术界通常将此扶持称为联邦政府的“干预”。然而,联邦政府避重就轻的干预存在局限性,甚至是致命的。

其一是坚持教育财政的“州、学区”负责制。联邦政府在干预教育的进程中,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从完全独立划分走逐渐向合作和共享。但是,就教育财政的支出而言,依然坚持地方负责制,即由州和学区负主责。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财政主要来自土地固定资产税。二战以降,联邦政府对于教育的拨款逐渐上升,维持在整体的10%左右,而公立教育预算的90%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州政府拨给的最低限度的预算,还有一部分是地方的土地固定资产税。其中,土地固定资产税的份额虽然由1950年代的70%减少至2008年的45%左右,依然是两大支柱之一。因此,在地价低廉、土地固定资产税收较低的贫困学区,公立教育财政是长期捉襟见肘。即便学校呼吁学生家长捐款赞助学校运营,由于学生家长的经济收入有限,能获得的回应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贫富差距长期存在且趋于悬殊的背景下,教育财政的“州、学区”负责制是使贫困学区陷入永久性贫困的症结所在。

其二是鼓励“营销”,使商业渗透进教育的全过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地方教育预算因经济不景气被削减,教育预算赤字使得公立教育的运营难上加难。自2011年起,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营,非公益广告开始在费城市内的公立学校内投放,包括走廊、更衣柜以及食堂的桌面等,获得广告收入用于学校的正常运营。费城还在2004年试图立法,让拍卖学校名称得以合法化,但未果。2013年4月,在纽约州实施的统一学术能力测试题中,出现了植入式广告,在没有必要出现的情况下,IBM、LEGO等企业名称和商品名称出现在试卷中。同年年底,费城市通过了市内公立学校校车以及学校墙面可用于非官方广告的法案。种种无奈之举足以表明,公立学校为获得维持学校正常运营的最低费用,已经到了绞尽脑汁的地步。

美国联邦政府的教育改革的路径不是通过干预以纠正学区的教育不公平,而是通过资本干预,以造成更加全面的不公平。其实,倘若州政府的教育财政制度能够得到修改,或联邦政府通过财富二次分配对于贫困学区实行干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居住在贫困学区的公民的受教育权也能得到保障。类似贫困等与全体国民切身利害攸关的问题,许多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没有充分的财政能力,必须在联邦一级用财政再分配的方式加以解决。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起,美国联邦政府选择了引进“资本的力量”以“改善”贫困地区的公立教育,在新自由主义思潮中,教育被归为个人责任,教育资源从公共财产转化为私有财产,“我们的孩子”变成了“各家的孩子”,政府轻视教育、拒绝向未来一代投资,而放任教育领域成为资本的奶酪。作为基本人权的教育,成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在市场上购买教育的消费行为,学生及家长作为消费者成为被市场榨取的对象。

化身为投资者赢利场的公立教育

改革总是必须的,但是,问题是怎样改,由谁来主导改革。美国教育改革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在于:资本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成为改革的唯一受益者。

今天的美国,民营化在公立教育的方方面面,考试、辅助教材、数据系统、特许学校经营等得到推进,公立教育财政成为资本饕餮的肥沃的商业土壤。美国公立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淘汰教学效果差的公立学校,大力扶植官方出资的民办特许学校,政府在土地、融资方面提供优惠,由办学方主导,实现管办分离。

特许学校是投资理财的“抢手商品”。融资方以地方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扩大特许学校政策为依据,将建设特许学校的融资称为“高速成长、稳定、不易受到经济左右的买卖”。建设新的特许学校的融资享受39%的税费减免,与促进雇佣等其他租税优惠政策组合起来,首次融资的资金在七年后将由地方政府加倍返还。由于如此高回报的买卖已经难以刹车,新奥尔良、芝加哥以及费城等大城市,距离优质地段较近的学校被以各种理由不断关闭。

著名教育历史学家戴安·拉维奇曾在小布什政府时期担任美国教育部副部长,并是商业导向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在目睹改革全面失败之后,拉维奇以撰书和演讲方式致力于揭示并反对以商业驱动教育改革。2012年,拉维奇在华盛顿举行的全美学习机会峰会演讲中指出:目前的特许学校无法改变国内教育质量悬殊的现状。由于特许学校缺乏监管,除几家著名的特许学校之外,大部分特许学校不仅未与传统公立学校形成互补,反而成为受到投资人欢迎的投资项目,成为盈利性机构,成为吸金黑洞。那些特许学校并未去找出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而是排除掉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学生,掠走那些最好的,掉队的孩子依旧在掉队。一部分特许学校暗地里进行入学选拔测试掠走优质生源,并对入校后考不了高分的学生进行劝退。为此,英语为非母语的少数族裔,身有残疾的孩子自然不会中签进入优质特许学校。在当下美国,接受优质公立教育沦为了强者的特权;而质量差的特许学校因遭遇关闭,致使大量学生面临失学。

拉维奇直言:密西根等州的特许学校大多是趋利性的。来自公立学校的预算最终进入投资人的口袋并成为他们的利润。在俄亥俄州、科罗拉多州、宾夕法尼亚州,虚拟特许学校为投资者带来百万级别的利润,而学生们只是坐在家里电脑前听课。虚拟的特许学校尽管没有校舍、操场、图书馆、护士,仅有少量教师,却获得全额资助。一位老师管理100台电脑,教育结果粗糙。在科罗拉多州,虚拟学院的结业率为12%,而全州的结业率则达到78%。

据报道,至2014年为止,密西根州内特许学校的65%均由营利性企业在运营。同时,特许学校的经费管理的确存在问题,所谓管办分离,造成办学方缺乏监督管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讽刺性的现象,即支持特许学校的硅谷公司总裁,都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实施华德福教育方针的史丹纳高中。而史丹纳高中打出了限制学生使用电脑的教学方针,老师以点燃每个小孩与生俱有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热情的终生保持为基本任务。然而,将智力的发展融入到一个人精神和心理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加以培育的华德福教育,终究未能在美国公立教育中获得一席之地,而仅仅是一小部分富裕阶层的特权。

反思公立教育改革的社会运动

美国的教育改革路线图不仅改变了美国,也深深地影响了全世界。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联邦政府在教育领域里没有扮演一个正面角色。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倘若美国联邦政府及时批准该条约,所有学龄儿童的最低限度的教育权利就能在联邦政府层面得到保障。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是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旨在为世界各国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于1990年9月2日生效。然而,继于南苏丹和索马里于2015年批准了该条约之后,美国是唯一一个在条约上署名却没有批准该条约的国家。

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作为在世界上率先发展公立教育的国家,教育问题却深深地困扰着今天的美国。据统计,2015-16学年美国所有公立学校学生中有2.5%的学生即130万学生是无家可归者,有30%的学龄儿童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然而,受到现有法律法规的限制,美国联邦政府不具备为公民的最低限度的教育买单的权利和义务。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降的美国公立教育改革中,社会弱势群体在被从政府社会安全网抛向市场之后,再度遭到市场的抛弃。弱者的受教育权的保障不仅没有在改革中得到改善,反而在改革中被剥夺了,这无疑是对美国《独立宣言》宣扬的“人人生而平等”的极大讽刺。

自2012年起,美国出现了参与人数最多达67万5千人次的拒绝“考试”运动,拒绝用外在于教育的尺度——资本和市场的尺度去管理教育;2012年9月,芝加哥教师工会举行罢工,市内公立小学、公立中学一律关闭,55%的芝加哥市民和66%的学生家长支持教师罢工;2016年10月,全国有色人种促进协会呼吁禁止建设新的特许学校后,马萨诸塞州选民对于提高开设特许学校上限的提案,迅速予以否决。这些市民运动的兴起,昭示着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路线的全盘失败,而联系着市民和教师团体之间的共同诉求是:恢复小班教育,增加学校资源投入,改变以资本主导的教育现状,实现种族平等。

美国是否在经历着不可避免的衰落?从表面上看似乎还不至于此。美国依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工业,拥有微软、谷歌这样的高科技公司,美国农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巨大配额。但是,美国高企的债务和糟糕的基础教育,却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未来,如果这两个巨大危机不能得以改变,那么,美国的未来是难以预测的。当一个社会不断出现自杀者、焦虑者或者不愿意上学的孩子,这足以说明教育的危机,折射出美国社会的深层危机。

正如米德在《上帝与黄金:英国、美国与现代世界的形成》一书所指出的:今天的美国,“他们为指标而欢呼,比如美国培养的诺贝尔奖得主的人数,这表明美国的高歌猛进;并且为一些数据担心,国债净额的上升或八年级学生数学测验成绩的下降,这显示了美国前景不利的一面。”

猜你喜欢
公立学校学区改革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改革之路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改革备忘
2016年美国公立学校排名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