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2018-01-28 05:20邹吉贺周锦东北国际医院麻醉科辽宁沈阳11062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5期
关键词:臂丛锁骨麻醉

邹吉贺 周锦 东北国际医院麻醉科 (辽宁 沈阳 110623)

锁骨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骨折类型,过往在治疗锁骨骨折手术中通常使用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或臂丛联合颈深浅丛阻滞。这些麻醉方法易发生阻滞效果不全,效果不理想,患者生命体征波动较大,为不影响麻醉的顺畅性与手术效果,有的则需要全麻[1]。为探讨效果满意的麻醉方式,为锁骨骨折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本研究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分别实施两组麻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骨外科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21例,年龄23~55岁,平均(36.4±8.2)岁,体重47~82kg,平均(64.3±6.5)kg,经美国麻醉医学会评级(ASA)Ⅰ级32例,Ⅱ级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常规组,各35例患者,超声引导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23~55岁,平均(36.1±8.4)岁,体重47~82kg,平均(64.0±6.9)kg,ASA评级Ⅰ级16例,Ⅱ级19例;常规组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23~55岁,平均(36.7±8.0)岁,体重47~82kg,平均(64.6±6.1)kg,ASA评级Ⅰ级16例,Ⅱ级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体重、ASA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开放外周静脉等常规操作,患者去枕平卧,患者所有麻醉药物0.5%罗哌卡因10~15mL辅助1%利多卡因5~10mL。

常规组:患者将头转向健侧,手臂紧贴体旁,将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顶点确定为穿刺点,消毒穿刺区,将22G穿刺针以垂直方向刺入皮肤,患者出血异感,或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时开始注入15mL麻醉药,注射10min观察有无明显药物毒性反应,确认无明显反应后行颈浅丛阻滞,垂直穿入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点,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注射剩余的5mL局麻药。

超声引导组:患者头偏向健侧,常规颈部消毒,确定穿刺点,利用超声进行引导,以高频超声清晰显示肌间沟结构后,利用平面外成像技术制作引导线,22G穿刺针沿引导线穿刺,刺破颈阔肌,并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局麻药,并在颈阔肌表面向锁骨、横突、颈前方行浸润麻醉,完成颈丛神经阻滞。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效果[2]:Ⅰ级:患者安静、无痛,生命体征平稳,神经阻滞起效范围满意;Ⅱ级: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局部轻微疼痛或有轻度应激反应,需接受辅助镇痛药后无明显痛感,阻滞起效范围不全;Ⅲ级:阻滞麻醉效果欠佳,阻滞起效范围不全,患者局部明显疼痛,生命体征有明显波动,辅助镇痛药后仍有痛感;Ⅳ级:阻滞麻醉失败,患者出现明显疼痛,需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版)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一步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两组患者均无Ⅳ级麻醉效果者。超声引导组Ⅰ级33例(94.3%)、Ⅱ级2例(5.7%)、无Ⅲ级;常规组Ⅰ级24例(68.6%)、Ⅱ级8例(22.9%)、Ⅲ级3例(8.6%),超声引导组的麻醉效果Ⅰ级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恢复时间

超声引导组阻滞起效时间为(8.72±1.31)min,感觉恢复时间为(600.21±10.35)min,常规组则分别为(14.11±3.02)min、(538.84±12.54)min,超声引导组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常规组,且感觉恢复时间长于常规组,组间比较,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锁骨骨折在临床较常见,锁骨区域的皮肤感觉主要受锁骨上颈丛神经支配,而深部肌肉则主要受臂丛神经支配,因而常规的麻醉一般使用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或臂丛联合颈深浅丛阻滞,效果不完善,且这些解剖定位麻醉受到麻醉师实践经验的制约,不稳定因素较多,盲探可能导致神经或血管损伤,形成气胸、血胸等,膈神经组织则是传统颈丛神经阻滞中的严重并发症,当效果不理想时可能需要加用镇静药物,这便增加了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的风险[3]。

超声引导技术应用在临床不断拓展,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其有效性得到认可,研究证实,超声用于外周神经阻滞能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减少药物使用量[4]。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将超声引入神经阻滞中,直观辨识神经、血管和周围组织结构,通过分辨超声图像来定位麻醉药物注射部位,使阻滞过程可视,判断穿刺进针的角度和穿透组织的程度,有效避开血管和胸膜,看到超声引导下注射麻醉药物在组织中的扩散情况,减少麻醉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了阻滞的成功率,注射的麻醉药物不会受到间隙无紧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的限制,得到广泛扩散,麻醉效果较好,阻滞起效快,且患者术中清醒,能够配合手术进行。尤其对于小儿或者解剖结构畸形难于判断的患者,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给麻醉工作带来了突出进展[5]。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具有定位准确、麻醉效果好、安全性好、阻滞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等优势,麻醉效果更确切、更理想。

[1] 武茜,毛琛璐,姜慧丽,等.锁骨后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江西医药,2016,42(19):21-23.

[2] 李俊,聂瑞霞,文立红,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0):97-99.

[3] 唐楠,孟庆朝,杜平均,等.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0):382-383.

[4] 吴雪兰,陈明光,安政庄,等.超声定位与解剖定位对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4):2674-2676.

[5] 陆艳萍,徐贤.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4):44-45.

猜你喜欢
臂丛锁骨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