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先贤传》中的另类清流

2018-01-28 01:04樊荣
天中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先贤

樊荣



《汝南先贤传》中的另类清流

樊荣

(商丘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东汉后期士人的意识形态发生微妙变化,例如部分汝南名士轻视“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漠视儒家礼教,同时重视对人伦名望的品评。这部分汝南名士是汉魏变革时期具有独特个性的另外一股清流,是东汉末年儒学思想从兴盛到逐渐衰微以及道家思想从潜隐到逐渐发展、盛行的重要逻辑链条。

《汝南先贤传》;清流;东汉末年;逻辑链条

三国曹魏时期周斐撰写的《汝南先贤传》经过吕友仁等学者辑录注释,条目更加清晰,资料更为丰富,已成为汝南人一张鲜亮的历史名片。其中平舆先贤陈蕃“大丈夫当为国家扫天下”[1]28的壮志,许虔“体尚高洁,雅正宽亮”[1]33的才干;安成先贤周乘“非陈仲举、黄叔度之俦则不交”[1]44的自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汝南先贤品行端庄,励精图治,或怒斥当朝,正直敢言;或如世之干将,伐恶退不肖,是为人称道的好官。然而,在东汉后期的汝南先贤中,还有一些名士游离于党人之外。这些名士一方面精熟儒家经典,刻苦自励,事亲至孝,事君忠贞,提倡薄葬俭嫁;另一方面又不慕功利,不拘细行,是汉魏变革时期具有独特个性的一股另类清流。

随着两汉经学束缚的相对衰弱,道家重视自然的思想情趣潜滋暗长,在东汉末年出现了非功利、重情怀的新倾向。重个性、重欲望、重情感的生命意识,已经逐渐成为当时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曰:“当魏末西晋时代即清谈之前期,清谈乃当日政治上之实际问题,与其时士大夫之出处进退至有关系,盖藉此以表示本人态度及辩护自身立场者。”[2]201那么,东汉后期的文人士大夫意识与清谈之间的关系又怎样呢?曹魏立国之初的文人士大夫意识又是怎样呢?

清谈思潮的产生是随着儒家思想禁锢的松弛、道家思潮的逐渐兴起、玄学思想的渐趋深入人心及文人士大夫思想的多元化而逐步形成的。从东汉后期开始,就客观存在着漫长的思想交锋、嬗变和逐渐融合过程。当时的官僚士大夫,面临着桓帝、灵帝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面临着儒家思想盛极渐衰,道家思想影响逐渐增强的意识形态变化。有思想、有正义感的士人,正是在经历过苦闷、彷徨、无奈的漫长思索后,才开始了痛苦的思想转折。《汝南先贤传》中的士人心态正处于魏晋之前、东汉后期这样的重要时间节点。因此,《汝南先贤传》完善了思想发展、清谈形成的逻辑链条,表现了汉代后期士人意识形态的微妙变化,对于探讨清谈思潮的形成具有独特的贡献。

一、对“学而优则仕”价值观念的轻视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3]235孔子对政治的态度是尤为热情和自信的。政治实为孔子一生孜孜追求的目的,也是孔学的核心思想所在。从先秦以来,知识分子都是把学习儒家经典、人生前途和实现自身价值密切联系在一起。《后汉书》卷五十三“论”曰:“《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孔子称‘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然用舍之端,君子之所以存其诚也。故其行也,则濡足蒙垢,出身以效时,及其止也,则穷栖茹菽,臧宝以迷国。”[4]1739随着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的交替专权,朝政腐败,卖官鬻爵,由来已久的传统价值观念遇到严峻的挑战。与此前知识分子相似的是,这些先贤都是儒家思想的认真学习者,都饱读《诗》《书》;不同的是,他们把这种学习当成了穷则独善其身的修身前提,冷静观察社会,采取了一种既以儒家造诣闻名于世,同时又与社会政治保持一定距离的处世态度。

安成先贤(今汝南县王岗镇)周燮“有先人草庐,庐于东坑,其下有陂,鱼蚌生焉,非身所耕渔,则不食焉”。《汝南先贤传辑本注译》注引袁宏《后汉纪》曰:“敦《诗》《书》,非法不言,所与交游者不过三、四人。室家相待如宾客。化行乡党。举孝廉、茂才,公车再征,皆不就。”[1]43《后汉书》卷五十三《周燮传》:“延光二年,安帝以玄纁羔币聘燮,及南阳冯良,二郡各遣丞掾致礼。”“因自载到颍川阳城,遣门生送敬,遂辞疾而归。良亦载病到近县,送礼而还。”[4]1742

新蔡先贤郑敬为郡功曹。都尉高懿厅事前有槐树白露者,懿问掾属,皆言是甘露,敬独曰:“明府政未能致甘露,但树汁耳。”懿不悦。郑敬托疾而去。郑敬去吏之后,隐居于蚁陂之阳,以蒹葭为席,常随杞柳之阴,以鱼钓自娱,弹琴咏诗,常兀坐于陂侧[1]78–80。

《汝南先贤传》中记载侯瑾甚孤贫,依宗人居,昼为人俑赁,暮则燃薪以读书,即使在这样困窘的情况下,经过独处一房,刻苦攻读,以礼自牧,如对严宾的磨炼,终至州郡累召,公车有道征,并称疾不到,作有《矫时论》讥切当时,作《应宾难》以自寄怀抱,写有《皇德传》30篇,杂文数十篇。其道德文章使河西人敬其才而不敢称其名,皆尊之为侯君[1]122。

孝廉、茂才察举制度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开始的。孝廉即孝子廉吏;茂才,又作茂材,是汉代的察举常科。西汉时原称为秀才。到东汉时因为避光武帝刘秀的讳,才改为茂才。选茂才者,即选拔优秀人才。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东汉后期的部分文人,受儒家独善其身和道家自然无为、返璞归真思想的影响,已经不把为官出仕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选择,而是另辟蹊径,在官场之外选择了著述、弹琴吟诗、自娱自乐等手段来丰富自己的人生。这是士人思想自觉的前提,也是建安文学创作自觉意识产生的必要精神准备。假如那些人整日在官场逢场作戏、蝇营狗苟,是没有心思促膝谈论,更难得有精力使心情虚静下来,集中精神创作文学作品的.其次,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东汉末年官场规则混乱,是非不分,已经不是靠人品、能力和知识来实现人生价值时,称疾不到,不应官府征召,就成为当事人头脑冷静判断后的理性选择。

二、对儒家礼教的漠视

汉代推行孝道制度,在儒家“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思想的倡导下,厚葬风气甚盛,父母一方去世后,孝子就要奔丧,并守孝3年;如果不久后另一方老人再因病不幸去世,就要合起来守孝6年。厚葬风俗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形成互相牵制的恶性循环,有害于社会道德风尚,导致社会风气的进一步恶化。

汝阳先贤(今平舆郭楼镇高平寺村)袁闳,字夏甫,少励操行,苦身修节。“延熹中,党事将作,闳遂散发,自筑土室,四周于公庭,潜身十八年,终于土室之中。临卒,敕其子曰:‘勿设殡棺衣衾之备也,但着绔衣衫、疏布单衣、幅巾,衬尸于板床上,五百墼为藏。’年五十七,卒于土室。”[1]52《后汉书》卷六十八《郭太传》:“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4]2226士人已经逐渐醒悟,不仅善于而且敢于表述自己的真实感情。

应劭《风俗通义》曰:“山阳太守汝南薛恭祖,丧其妻,不哭,临殡,于棺上大言:‘自同恩好,四十余年,服食禄赐,男女成人,幸不为夭,夫复何恨哉!今相及也。’”[5]薛恭祖与妻子相处40余年,妻子死后,自然万分悲痛,但他清楚呼天抢地的悲伤并不能唤回妻子的生命,他的“不哭”是受庄子鼓缶而歌思想的影响,以豁达的心态告慰妻子一路走好,回归生命的自然本真。这是薛恭祖真诚的表达和真情的流露,岂可用矫情来轻易否定?

西平先贤(今西平西吕店乡)薛包以孝闻,丧母后,丧过于哀。“归先人墓侧,种稻以祭祀,种芋以充饥,耽《诗》悦礼,玄虚无为,举孝廉、贤良方正,皆不就。”由地方管理举荐贤良方正,是早在汉文帝刘恒时即开始施行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史记》卷十《孝文本纪》上曰:“及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6]重视个性张扬,在东汉末年时期的少数先贤中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表现。他们或为保身所需而不去迎合流俗,或对至亲去世直抒胸臆,不顾忌时代对于人性表达的层层枷锁,或躬身实践,亲耕陇亩,玄虚无为,为陶渊明毅然脱离官场,回归田园,高唱“归去来”的先声。

《仪礼 · 士昏礼》中对婚姻的“六义”顺序和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即纳采(男家访媒人去女家提亲);问名(男家请媒人问女方名字与出生年、月);纳吉(男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家,缔结姻缘);纳征,亦称“纳币”(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女方接受聘礼,婚姻即告成立);请期(男方择定婚期,备礼告女家,求其同意);亲迎(新郎亲去女家迎娶)。在一对新人进入喜堂后,还要有负责主礼的老者吟诵赞辞,行沃盥礼,清洁双手;行对席礼、同牢礼、合卺礼、解缨礼、结发礼、拜堂等象征礼仪,夫妻之间才算礼成。东汉蔡邕《协和婚赋》描绘婚礼大典的场面,更是富丽堂皇,声势浩大:“惟休和之盛代,男女得乎年齿。婚姻协而莫违,播欣欣之繁祉。良辰既至,婚礼以举。二族崇饰,威仪有序。嘉宾僚党,祈祈云聚。车服照路,骖騑如舞。既臻门屏,结轨下车。”[7]843婚礼不仅是青年男女之间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在讲究门第出身的汉代社会里,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汝南先贤传》中,慎阳(今驻马店市正阳县北)先贤戴良,“举孝廉,不就。再辟司空府,弥年不到,州郡迫之,乃遁辞诣府,悉将妻子,既行在道,因逃入江夏山中,优游不仕。”[1]66他不仅不慕荣利,而且反对社会陋俗,节俭为子女办理婚事:“嫁五女,皆布裙无缘……布裳木屐,以备炊爨……戴良嫁女,以竹方笥为严器。”[1]67“初,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疏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五女能遵其训,皆有隐者之风焉。”[4]2773虽然我们没有在《汝南先贤传》中发现有如戴良嫁女这样脱俗之举的更多记载,但是在等级森严、讲究排场的东汉后期,这样的文化信息非常重要,它预示了自西汉以来的礼教坚冰正在逐渐融化,一个多元的充满生机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汝南先贤屈霸“当五侯之时,贵戚倾天下,在朝者莫不慎睫承风,子卿终不屈挠”[1]110。西平先贤和洽仕魏,官至太常,清贫守约,洁身自好[1]211。固始先贤胡综善于属文,孙权在位时期的文诰策命多出自其手。然而胡综性嗜美酒,饮酒后喜爱欢呼极意,推杯引觞,搏击左右[8]1418。孙权爱其才,听之任之,没有责难。但从胡综的任性而为也可看出他们对儒家礼教束缚的不满和挑战。

丧葬嫁娶风俗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客观反映,风俗习惯的变化反映了思想意识的微妙转变。风俗的体现与上层社会的倡导有着密切的联系,上层社会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基层组织起到引导性的作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统治阶级丧葬黄肠题凑、金缕玉衣的奢华排场,影响了下层社会的丧葬习俗;门阀士族的婚娶威仪,影响了普通百姓家庭的男婚女嫁仪式。汝阳先贤袁闳的散发土室,汝南薛恭祖丧妻后的真情流露,西平先贤薛包的躬耕陇亩,慎阳先贤戴良嫁女时的“布裙无缘”,固始先贤胡综的性嗜美酒等言行,都是对数百年来儒家礼教束缚的反叛与抗议,具有重视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三、对人伦名望品评的重视

以评价人伦道德为主的月旦评,每月更换品题,核论乡党人物,是东汉末年党锢之祸前,汝南郡先贤每月初一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郭太善于人伦品鉴,“奖拔士人,皆如所鉴”[4]2227。平舆先贤许劭在18岁时,曾经被明识人伦的召陵名士谢甄称为“希世出众之伟人”[1]34,谢甄赞叹徐劭、徐虔兄弟为“平舆之渊”的二龙[1]60。经过许劭品题后的樊子昭、虞永贤、和阳士、李淑才、郭子瑜等人后来都显名于世。许劭评论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4]2234,留下了千古佳话。平舆县城的古巷“二龙里”和小清河的“月旦岛”“月旦桥”等地,皆因其人其事而得名。

《汝南先贤传》曰:“(许)劭始发明樊子昭于鬻帻之肆,出虞永贤于牧竖,召李淑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援杨孝祖,举和阳士,兹六贤者,皆当世之令懿也。其余中流之士,或举之于淹滞,或显之乎童齿,莫不赖劭顾叹之荣。凡所拔育,显成令德者,不可殚记。”《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 · 徐靖传》曰:“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即使“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1]34月旦评品评人物是以儒家道德规范作为品题标准的。即使这样,相对于西汉以来由官方控制的举孝廉、茂才、贤良方正而言,士人毕竟多了一个学识、才能、品质、名望被肯定的难得机遇。在万马齐喑、政治气氛压抑的东汉末年,人们有了一个可能以此改变自己现实命运的评价平台,推动了当时选拔人才制度的变革,有利于个人政治梦想的实现。这种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公平意识的进步,有助于发现才秀之士。月旦评的积极之处和社会意义,或许正在于此。

东汉末年的门阀士族子弟养尊处优,有的汝南豪杰虽曾昙花一现,却终究未成大业。汝阳袁绍自高祖父袁安以来四世三公,势倾天下。然而,“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8]201。“术虽矜名尚奇,而天性骄肆,尊己陵物。”[4]2442而慎阳先贤黄宪祖族虽出自孤鄙,父为牛医,少无度教,而后能杰然秀出;侯瑾甚孤贫,依宗人居,终被州郡累召。寒门庶族出身的黄宪依靠自己的努力,初举孝廉,又被辟公府,显示了社会变革时期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刻苦努力和社会地位的转变过程。东汉末年,除了个别人物,大多数士人并不长寿。徐劭46岁终于豫章,郭太42岁、黄宪48岁、袁闳57岁终于家中。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中,士人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也明显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当然,并非名士所有的言行都被当时及后世认可。召陵名士谢甄明识人伦,与陈留仪封名士边让俱有盛名,并善谈论,俱有名望。每共候林宗,未尝不连日达夜,却被郭林宗认为“二子英才有余,而并不入道”。

总之,东汉末年汝南名士的表现与谈论,虽然与魏晋时期的清谈在内容、方式等方面还有一些区别,或者说有一些时代局限,但是,他们对“学而优则仕”价值观念的轻视,对儒家礼教意识的淡化和对人伦名望品评的重视,完善了汉魏之交儒学从兴盛到衰微,道家思想从潜隐到逐渐盛行的逻辑链条,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 吕友仁.《汝南先贤传》辑本注译[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

[2]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M].北京: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2001.

[3] 朱熹.论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4]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 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142.

[6]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93.

[7]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8] 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1.

〔责任编辑 刘小兵〕

2017-11-28

樊荣(1956―),男,河南淇县人,教授,博士。

K235

A

1006–5261(2018)05–0048–04

猜你喜欢
先贤
王记寨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伟大的中华治水先贤——史禄
沐浴传统文化,传承先贤精神
先贤录
新加坡建国先贤纪念园
西江月·端午咏怀
在历史长卷中品读先贤的传奇人生
吟三八妇女节
浪淘沙·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7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