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时代中国瓷器的功能言说与价值建构

2018-01-28 00:5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瓷器文明艺术

王 琦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王 琦: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

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互为支撑、交互渗透,文化创新与经济创新业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国瓷器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既延续着中华文明的千年文脉又对接当下,兼具文化价值与经济效能。要使中国瓷器在文化经济时代实现创新性发展需要反身对中国瓷器在历史流变中的身份、功能、价值进行观照和研究,在赓续传统、清晰定位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瓷器的时代发展与行业复兴。

瓷器英文名为china,中英名称的对应透视出瓷器之于中国文化的识别性与代表性特征,无怪乎世人将中国瓷器与中国的“四大发明”并称,称为“第五大发明”,足见中国瓷器之于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与深远影响。中国瓷器经由时间的淘洗、文化的积淀与工艺的淬炼使其融功用、文化、审美、经济价值于一体,既是文化审美取向与艺术成就的时代表征,又是文化观念与精湛技艺的融合结晶。

一、历史言说与文化记忆

中国瓷器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同步,不啻为中华历史文明的活化石。如若将瓷器置于中国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中予以观照,一件件静默的瓷器便在火与土的故事述说中、在中华文化与文明的表征中鲜活起来。

远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已成为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艺术门类之一,黑陶与彩陶尽显原始社会陶器艺术的华彩。至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由陶向瓷转变的釉陶与原始瓷器已显露端倪。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汉代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青瓷,代表了当时瓷器烧造的最高水平。技术的进步助推了瓷器艺术风格的形成,越窑、婺州窑、瓯窑三大窑系在两晋已初具特色。邢窑、定窑白瓷的声名鹊起打破了青瓷独尊的局面,在隋唐确立了“南青北白”的陶瓷发展格局。宋代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代”,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五大官窑旨趣高雅、艺术造诣精湛,以科技、文化的完美融合垂范后世。大江南北八大瓷系官窑与民窑交相辉映,诠释着士大夫阶层的艺术品味以及市民阶层的生活美学。元代空前的民族大融合导致了文化大碰撞、审美趣味的新变,青花瓷一统瓷界,惊艳世人,及至明清,创烧工艺与艺术水准登峰造极,不仅风靡亚洲,还令欧洲的皇宫贵族争相收藏。

瓷器具有不同于一般器物的历史言说、记录文明的价值与功能。不同年代的瓷器就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物证与标识,融汇着特定时期的文化观念、匠心与技艺。透过不同时期的瓷器,我们能洞悉朝代的更迭、文明的变迁,中华璀璨的文明在一件件瓷器中呈现、流动,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与文化基因由此传递、承袭。

二、以瓷载道与文明互鉴

中国瓷器及其创烧工艺是中国智慧对世界文明的馈赠。“如银类雪”、“玉质磬声”,中国瓷器的绝世芳华令世界为之倾倒,瓷器与历史悠远的神秘东方——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同它的英文名称china一样,成为中国的表征。当西方与中国瓷器不期而遇,各国商贾争相进行瓷器贸易,中国瓷器领文化之先、成为世界艺术的风向标。

以瓷载道与文化传播。中国瓷器的域外传播史最早可追溯至汉唐。瓷器最初是作为“文化大使”、“外交大使”而出使域外的,作为国礼、赏赐的瓷器代表着泱泱大国的气度及文明的高度。随着瓷器艺术与技艺的并臻,以瓷载道的寓意赋予与良好传达性从而使瓷器的国礼地位延续千年。瓷器所载之道是极其丰富的,既是儒、释、道文化观念的融汇,又极尽赋、比、兴手法之能事;既展示了当时生产力与科技所能达到的高度,又蕴含了东方文化的艺术品味与审美旨趣。瓷器从亮相世界伊始已超越了物之为物的使用功用,并在之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参与中国与他国的政治文化交往、推进中国世界化的历史进程,体现出物之不为物的人文情怀及承载经国之大业的生命景观。

东瓷西渐与文明共建。如果说中国瓷器是以文化邦交的使臣身份拉开了中国与世界的政治文化交往序幕的话,那么,作为经贸利器的瓷器则在真正意义上参与了世界文明的共建,加速了中国的全球化进程。明清时期,中国瓷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商品”。中国外销瓷覆盖欧、亚、非、美四大洲,出口数量与艺术品质都令后人叹为观止。外销瓷的主要用户群体非富即贵,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富商巨贾、中产阶级,对瓷器的拥有成为皇权与家族地位的象征。由是,渐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均以馆藏中国瓷器为荣,历史分期、数量及完整程度是其馆藏价值的重要评估指标。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普·撒莱博物馆就因存有中国瓷器的数量及元青花瓷的完整度而闻名遐迩。外销瓷中的订单瓷、二度加工的瓷器、以及仿制瓷均是中西文明互鉴、共建的艺术明证。订单瓷是西方符号叙事与东方艺术品格的结合,希腊诸神、航海图等西方经典图案与中国制瓷工艺的结合,使一件件外销瓷充满异国情趣。轰动欧洲的葡萄牙“圣卡特琳娜”号所载十万件明万历年间的外销瓷,无论是器型纹饰还是色彩风格都更趋于西方化,反映出中国工匠对西方文化艺术的吸纳与融会。欧洲工匠则为出口的中国瓷器“穿衣戴帽”,或用金属装饰、或镶嵌各种宝石,从而与上流社会的审美取向与奢华风格相匹配。亚欧、中东等国的瓷业发展几乎都脱胎于对中国瓷器的仿制,中国瓷器是世界瓷业得以产生发展乃至兴盛的重要缘起。

生活美学的形塑与艺术风格的影响。温润如玉的质感,精妙的视觉艺术体验使中国瓷器在异国他乡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中国瓷器将高雅的艺术旨趣、生活美学春风化雨般渗透于当地的文化生活中,形塑着使用者的用餐礼仪、生活习惯,影响了西方的艺术风格。欧洲人使用成套餐具的习惯以及用餐礼仪与中国瓷器的入主餐桌密不可分。“用惯了粗糙厚重的低温瓷器餐具的欧洲人,从未见到如此精致的中国白色瓷器” ,“有效使用成套餐具的本领,是欧洲人从中国人那里学来的” 。欧洲上层社会的绅士名媛在使用成套而又珍贵的瓷器餐具时,养成了优雅的盈握姿态、舒缓的用餐节奏。瓷器在中国是寻常百姓家的寻常之物。但在欧美、印度等地,漂洋过海的中国瓷器是相当名贵的艺术品、奢侈品。印度有着严格的种姓制度,不同种姓间不能混用餐具,一旦被其他种姓使用便要丢弃。而经由丝绸之路而来的珍贵的中国瓷器打破流这一成规,即使被其他种姓使用过也不忍丢弃,而是用细沙拭洗继续使用,足见中国瓷器在当地文化生活中地位与影响。美国画家惠斯勒对表现中国青花瓷情有独钟,并创造了欧洲的“青花瓷风格”画风。中国瓷器在视觉艺术中所蕴含的形式意味与美学旨趣直接影响了洛可可艺术风格。“纤细轻淡色调的瓷器,成为洛可可艺术的典型材料。洛可可艺术风格和古代中国文化的契合,其秘密即在于这种纤细入微的情调中。”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种物品能像中国瓷器那样引无数民族、国家竞折腰,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信仰、习俗、心理、审美都交织在具象的符号、纹饰、器型中,凝聚成世界所共有的文化遗产。中国瓷器的域外传播史、贸易史就是中国瓷器联通世界的文明史,是各国文明、各民族智慧互鉴共享的传奇史。

三、功能建构与瓷业复兴

近代以来,国际瓷器市场始终为欧洲品牌所雄踞。当前,中国瓷业迎来了突破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引人瞩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同。凝结中华儿女智慧与世界人民匠心的瓷器理应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文明的使者,成为联通世界、通达民心的纽带。这就需要设计者自觉的创意创新与功能建构,需要具有融通中西的艺术眼光与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意识,将世界人民对于真、善、美的共同的价值诉求蕴藉其中,用现代科技传达中国工匠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倡导一种新中式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追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谱写中国瓷器联通“一带一路”、参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故事。

文化消费时代,消费需求升级。在物质极大丰盈,“量”的需求得以充分满足后,“质”的提升、精神与审美需求的满足成为当今社会消费的主导。瓷器兼具使用、展示与收藏价值。因此,在发挥瓷器“物之为物”的使用功用外,积极延伸瓷器的价值链,创构“物之不为物”的精神与审美层面的功能,将生产性与体验性相结合,将古典优雅的品格与时尚灵动的气质融汇,以用户思维满足不同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瓷为春”,让承载千年中华文化韵味的瓷器真正融入当代人的生活。

[1] 甘雪莉:《中国外销瓷》,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第77页。

[2]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张总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37页。

[3] [德]利奇温.A.:《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朱杰勤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0页。

猜你喜欢
瓷器文明艺术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纸的艺术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