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华
近日探望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友,发现他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很难看出他如此高龄。当笔者问及人到暮年怎么如此健康时,他微笑着向我介绍了他的养生要诀——“三不看”,即不往前看,不往后看,不往左右看。我不解地笑问:“那你看哪里呢?”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只看眼前,想方设法把每一个今天过得开开心心,舒舒坦坦,过一天,多一天;多一天,乐一天;乐一天,赚一天,心身愉悦才是健康长寿的要领。”我听后不禁眼前一亮,此“三不看”,不失为人生智慧的结晶,是绝妙的心理养生法。
有不少老人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往往会有失落感。觉得不被别人需要,以后的日子就是等待生命的结束。如果在加上患有慢性病,病情控制不好或者加重,心情就会更加郁闷。老年人如果悲观地往前看,看到的便是人生旅途的尽头:一些步履蹒跚的衰老,一些辗转病榻的疾患,一些枝枯花谢的悲凉和形灭神绝的凋亡,害怕疾病和死亡的心理会愈来愈突出。由此对生活极难充满信心和乐趣,继而便会衍生出许多忧怨和悲伤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太阳有东升西落,生命有始就有终,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因此终日郁郁寡欢,思虑重重,甚至焦虑恐惧、悲观厌世,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老年人应当让自己“年轻”起来,选择加入适合自己的一些活动,如书法、绘画、种花、养鸟、下棋、旅游、写作等等,主动寻找“乐趣”,丰富自己的生活,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以后的事情不要想太多,有些事情想多了也是无用的。
进入老年期的人,有很多喜欢怀旧,时不时回忆以前生活的点点滴滴。或者沉醉于昨日的叱咤风云、风采无限;或感慨年轻时的坎坷经历、含辛茹苦。过去的日子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快乐也有痛苦,有恩德也有怨恨,但重要的是,这些已经过去了,而且不会回来。在进入心理脆弱的老年期后,如果不豁达大度、轻松洒脱,保持一颗平和宁静之心,仍时不时地“回首悲凉”,对往事耿耿于怀,会陷入物是人非、凄然惆怅中而不能自拔。这会引起情绪的波动,而且还可能会引起健康问题,对于本身有疾病的老年人来说,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和病后康复也是不利的。因此,老年人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试着去接受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不断接受和学习。这样,生活始终会有一种新鲜感,充满情趣,自然就不会整天活在惆怅悲凉的回忆之中了。
如今城市退休人员,因为单位性质、工龄长短、职称的差别,退休工资的差异还是有的,当然,与在职人员也是不一样的。有些老人一看一比,心理失衡,难免会生出忧怨和烦恼,致使心身受损。但要明确,这个计算依据是有统一标准的,不应该作为攀比的内容。如果真的比较在意这个事情,可以尽量把注意力从不愉快的事物上转移开,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相互攀比,不将荣辱得失放在心上。同时也可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即常说的打“倒算盘”,以此寻求心理平衡。比如他人养老金拿得多,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够吃够用就行;他人财大气粗,自己乐观幸福;他人子女事业有成,自己全家和睦安康等。淡泊名利,坦然平和,方能知足常乐。
老年人应该体会以上“三不看”,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的生活中,珍惜眼前,保养身体,享受晚年的福乐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