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威飘 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活动中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各方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本文结合内部审计在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理论研究进行思考分析,探讨可供我国吸收借鉴的理论方法,以期应用于新形势和新环境变化下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应对当前及未来的各方面挑战。
从近、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公司内部审计领域已从传统的财务领域的审计扩展到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等,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和促进公司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本上达到了组织的管理需求。
过去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局限于事后的对业务及管理控制活动的查错防弊,仅把内部审计看作是组织内部的“警察”,负责发现并报告问题,某些时候,内部审计甚至被认为是公司执行某项战略,拓展某项业务的阻力。而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的风险也变得更加不确定。面对当前不断产生新的挑战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各方利益相关者不断提高的期望,内部审计也需要突破其“警察”的角色,为公司的效益增长做出贡献。因此,内部审计就需要从公司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其覆盖整个组织的广泛视角和独特的报告途径,为完善组织治理和促进公司发展提供增值服务,让大家认识到内部审计既是公司价值的保护者,也是价值的创造者,实现双赢审计。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认为,“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这里提出的公司“终点”的概念,我们用“使命”和“目标”加以层次上的区别。内部审计要在公司战略层面上发挥作用,就要高度重视公司战略,深入理解公司的战略使命是什么,即组织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理由,理解为达到这些战略使命所制定的具体经营计划,以及理解这些经营计划的执行过程。公司实现战略使命的经营计划通常体现为一系列的目标,以及用于评估这些目标实现情况的评价指标。
内部审计人员基于对流程目标的理解而开展审计,即通过了解一个流程的背后意图、治理原则和行业背景,再结合对公司战略使命以及具体经营战略的理解制定出合理的年度审计计划。如果内部审计没有深刻理解公司的战略使命和战略目标,想在公司战略层面上发挥作用就无异于纸上谈兵。2012年3月IIA职业脉搏研究调查表明,大部分公司的内部审计计划一般能包括公司董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集中关注的风险,但对这些风险优先级别的判断以及分配到相关风险领域的内部审计资源与管理层优先关注的领域存在偏差。内部审计应该认识到,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可信度,帮助公司增加价值。因此,面对公司董事会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关注重点,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加深对公司战略使命的理解,在制定审计计划时更有针对性和必要性。
目前,大部分公司内部审计未能参与到公司战略目标制定或经营决策的讨论过程,而是仅仅伏案于事后的后台文件,通过对这些文件最终决策结果的查阅来理解公司的有关战略及经营计划。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公司战略目标并融入公司经营治理的过程,而是埋头于技术层面的审计,单纯地讨论增值服务,未免勉为其难。此外,为了制定和实施一个好的战略,也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的参与。实际上,内部审计可以依靠自己独特的地位和对风险的职业敏感性,以及利用可以广泛接触公司各个层面的优势,获取最全面的内外部信息,出席战略制定的相关会议,参与战略的决策过程,理解战略的决策背景和环境,理解这些战略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关风险是否有适当的应对措施,提出可行的建议。
当然,内部审计的首要任务仍是审计、评估、评价,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以自己对公司战略目标的理解,检查战略决策的执行情况,评估战略的执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发现战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战略的现代概念是管理者在公司内外各种情况不断暴露的过程中不断规划和再规划的结果。内部审计可将审计过程中从项目个案发现的问题拔高到战略层面高度总结经验,为战略制定者的提供信息反馈,以作为战略制定者下一步修订战略的参考。
作为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战略审计还在理论研究阶段,需要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共同推进。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瞬息万变,方方面面都存在着风险隐患,内部审计人员也应主动加深对公司经营情况的了解并关注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在工作中主动从战略影响出发,完善审计范围和提升审计高度。
首先,内部审计需要按照董事会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思路来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以此来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制定内部审计范围,聚焦审计重点,防范公司经营战略风险。其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关注公司的社会责任,关注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在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围绕社会责任标准,与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营情况审计等相结合,开展对公司的绩效审计、管理审计,加大对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主动响应政策要求,顺应监管要求,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再次内部审计通过不断开拓思路,关注社会责任,揭示和反映公司经营管理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报告各类风险隐患,同时进一步提炼升华到战略高度,促进公司组织依法经营、完善内控、防范风险、提高效益。
内部审计已从监督型向风险导向型转化。结合风险管控,建立以风险为导向,控制为主线、治理为目标、增值为目的的较为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内部审计通过自己专业性强、触角广泛的优势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和全面风险管理防线的建立。在全面风险管理防线的建立中,内部审计可通过以下两方面发挥作用:
内部审计应在审计过程中关注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债务规模管理。目前很多集团公司已做到资金集中管理和融资集中管理,通过合理统筹投融资活动,做好资金动态平衡计划来严防流动性风险。内部审计可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年度财务预算等关注集团公司的债务结构配置,提出优化建议。
内部审计可列席参与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的制定会议,关注年度投资经营规模与公司的资产负债水平的适应程度,提示并增强管理层举债经营的风险意识,严禁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的举债经营。同时,通过对重点项目的专项审计加强成本费用管控,关注项目资金长期融资比重,关注公司是否合理配置短期融资和中长期融资,避免出现短贷长投、期限错配的项目风险和高成本债务风险。
内部审计应关注公司涉及非主业投资经营,境外投资经营以及高风险业务投资经营的相关项目,考虑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关注相关项目是否符合公司主业方向或符合地方政府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同时关注项目融资、投资、管理、退出全过程的研究论证是否完善;对于新投资项目关注方案中是否深入进行技术、市场、财务和法律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必要时内部审计可参与协助尽职调查,审慎决策。
针对境外投资项目,应重点关注投资所在地政治、经济、法律、市场等与境内差异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内部审计应关注项目组是否做好风险评估和防范方案,是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风险发生后的退出机制。制度管人,流程管事,重要的项目应在流程进行过程中及时参与监督,进一步跟进防范风险。
总之,内部审计应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严格遵守国家监管要求和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完善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公司建立强化风险管控的长效机制,完善风险监测、报告和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公司经营安全稳健运行。同时可定期协同风险部门组织开展风险专项自查等,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内部审计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审计站位,理解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期望,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关注经济和政策形势变化,提高前瞻力,为公司组织战略层面做出专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