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18-01-28 07:25王晓昕
消费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轻工科技成果驱动

王晓昕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大的规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轻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品种、品质、品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物质要素投入的驱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也不同。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生产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及富裕驱动四个阶段[1]。当前,轻工业发展处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剖析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挑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便强化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促进轻工业创新驱动发展。

一、轻工业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多,进入的门槛相对偏低,行业整体研发能力不强,缺乏高水平研发人员和科技创新团队,高端装备、核心技术及高品质、关键的原材料依然大部分依靠进口。多数企业没有研发中心,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创新投入不足,以模仿创新为主。轻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人才匮乏、资金不足、信息不对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低等问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低,中低端产品比例过高,中高端消费市场占有率低,产品整体质量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缺乏国际知名度,市场竞争力薄弱。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二)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我国轻工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远不如发达国家,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许多科研项目处于科研成果阶段,不能商品化,部分科研人员主观上缺乏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意愿,研发成果、专利停留在高校或研究院所。绝大多数企业研发、转化科技成果的动力能力不足,同时由于企业间的竞争以及成果转化收益分配限制导致科研人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原因,使得部分关键共性技术难以向全行业辐射;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目前成果共享与服务机制不健全,缺乏服务机构全过程的服务,成果转化的路径狭窄。

(三)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实质性突破

关键共性技术制约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比较薄弱,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亟待突破。造纸行业在纤维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高档的特种纸还需依赖进口;塑料行业多种功能性树脂大部分依赖进口;皮革行业高档化工材料仍主要依赖进口,年需求量10万吨的高档后整饰材料外国品牌占市场份额的80%;家电行业在智能化、变频、新材料应用、关键零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一流企业还存在差距;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营养基因组学、非热灭菌技术,绿色高效表面活性剂、特种功能陶瓷、新型环保制笔材料等关键材料制造技术急需突破。

部分高端装备自主化智能化水平较低。我国轻工装备的产能和技术水平基本能满足国内轻工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可以为行业提供完整的中等及以上规模的所有设备,国际竞争力正在增强。但高端装备仍停留在以消化吸收为主的方式,部分产品仍依靠经验与模仿为主。智能化轻工装备绝大部分处于研发示范阶段。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完全依赖于进口;乳品无菌罐装技术和装备一直被欧洲垄断,国内几乎所有大型乳业集团均订购国外自动化程度高、班产量大的无菌生产设备。高端塑料加工设备仍需从德国、美国等进口。

二、造成轻工业创新驱动发展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轻工行业利润率低,科研经费投入少

2017年,轻工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56%,与上年基本持平[2]。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3.12%,比2016年末提高了16.4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6.3%,其中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11.5%,而轻工产品的出厂价格涨幅有限或下跌。上游原料成本大幅上升,挤压了轻工企业的利润空间[3]。

2017年,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15256个,研发能力前100名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为5.21亿元,仅占营业收入的2.93%[4]。同时在部分轻工行业中有竞争过度的问题,存在企业之间依靠成本争夺市场的现象,激烈的竞争削弱了企业利润。企业缺少充足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阻碍了技术创新的发展。企业要发展就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研制新产品、开发新工艺,费用开支不断增加,而轻工行业较低的利润率难以满足持续、高强度的科技研发投入。

(二)行业人才基础薄弱,科研目标设定较低

轻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以规模和成本为竞争优势,高水平科技研发人才和高素质的技术创新带头人严重缺乏,制造、装配、标准、工艺、维修、服务以及企业管理等各方面均存在专业人才不足现象,尚未形成有效的高、中、初级梯次人才队伍。轻工行业技术复杂程度相对较低,技术人才流动性比较高,行业人才基础薄弱,难以满足创新驱动发展对企业人才储备的要求。

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等重大科技项目研究,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出成果慢,投入高,风险大。由于科研项目的管理过分强调流程化和成果实效性等原因,科研人员不愿承担科研项目风险,只在能够保证项目完成的前提下选择项目,对科研项目目标设定相对较低。

(三)政策支持有待加强,创新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鼓励企业创新、奖励科技人员等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操作困难、难以落实到位的问题,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精准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例如,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中作用的界定和量化、分红奖励与现有考核体系的衔接、科研成果价值测算等方面的操作困难,堵塞了对科研人员的奖励途径,科研成果与研究人员奖励难以挂钩。受制于企业工资总额等限制,科研经费可计提一定比例人工费的政策难以落地。

面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高风险、长期性,很多企业缺乏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特别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创新动力。虽然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已有明显进步,但知识产权保护“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状况尚未根本好转,需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更好的知识产权环境。

创新文化尚未完全形成。创新需要鼓励人们“敢为人先”的精神、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心理等文化氛围的支持。鼓励人们大胆尝试的文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宽容失败的舆论、社会心理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加快轻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破除目前体制机制存在的障碍和现实约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引导各类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大企业牵头承担重要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导向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平台,完善技术市场体系,推进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

支持轻工行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科技服务集成平台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加大对轻工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支持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工装备首台套示范和产业化。支持重点行业的升级改造和轻工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企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水平。引导企业加大自身投入,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

(二)充分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必须以人为本,充分激发企业家、科技人员、职业技术人才等人力资源创新活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创新激励与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薪酬制度、科技奖励制度,完善人才评价、培养使用、合理流动等机制。例如,建立和完善充分平衡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科研费用分配机制、符合科研工作特点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以及对科技人员、职业技能人才等因科技成果、技术取得的收入,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

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科技创新热情,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分配标准,以进一步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鼓励企业采用股权、期权等激励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

积极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对行业人才发展需求预测、规划和分类指导的作用,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建立行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完善行业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实施面向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工程和专项提升计划。建立多层次的行业人才激励和选拔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通过技能竞赛等方式,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形成合理的梯次技能人才队伍。

(三)创造良好的支持环境

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针对企业成本高、税费高、融资难等问题,采取减税减费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

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从体制机制、创新环境、创新服务等各方面建立与科技创新活动相适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使创新政策覆盖创新全过程,提高科技创新政策的协调性、可操作,实现科技创新政策与产业、财税、金融、贸易、投资等政策良性互动。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和完善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工作体制,建立更为灵活的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加大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大幅提高侵权成本,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使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护。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创造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竞争环境。

培育创新文化,弘扬创新创造精神,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勇于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采取措施解除创新失败者的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轻工科技成果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