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敏 西藏大学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中国梦的引领凝聚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外文化交流体系逐步建立,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国家文化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区域文化发展格局更加优化,文化治理华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进入21世纪以来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既促进了西藏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增强了民族团结,又促进当地的增收。文化产业是高附加值和高技术的产业,引导西藏股份制银行增加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投资有利于增加西藏文化产业的资金流动,又有利于增加股份制银行的收入。优化银行的投资结构,为西藏文化产业瓶颈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支持。使文化产业成为西藏经济新的增长点。
西藏自治区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迹和少数民族风俗、宗教文化以及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符合的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但是股份制银行与文化产业合作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于骥(2017)等人认为面对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仅依靠国有资本投资将导致资源低效配置和创新不足等问题,西藏自治区政府应引导和吸引多元化主体投资西藏文化产业,特别是对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优化投融资结构,这是有效解决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使文化产业成为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2]。综上所述,虽然研究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成果不多,但是西藏文化产业的瓶颈正是在于投资不足。将理论成果于现实相结合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1.西藏文化产业规模小,与股份制银行的投资融合性较差。西藏的文化产业固定资产较少,从事文化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家,名为西藏旅游(该公司为旅游类上市公司)。西藏文化产业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文化产权容易收到侵犯。产业的竞争力不强,造血能力不足。分散在西藏的不同地区,没能形成规模经济。在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2.西藏金融与文化产业的合作受到西藏文化产业信用的影响。西藏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薄弱,信用建设更是滞后。股份制商业银行授信制度流程多,手续复杂。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严格信用把关严重制约了西藏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的融合。
1.金融机构少,银企对接苦难。2.长期融资需求强烈。3.金融资本趋利性影响银行和文化产业正常合作。4.金融产业发展程度低,服务功能不强。西藏股份制银行资金是充足的,但是金融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形成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多元化的文化产业需求。
(一)建设文化产业与金融信息化平台。西藏的文化产业规模小、分散在不同的地区,融资比较困难。构建信息化交流平台有助于西藏文化企业更好的融到资金,也有利于西藏股份制银行构建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提高文化资源与金融服务的整合能力,更好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西藏文化产业与西藏股份制银行信息化平台建设,可以有效的减少交易费用,使信息更好的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中小型文化产业之间流动。
(二)为文化产业提供公平合理的融资环境。推进市场经济建设,打破西藏地区间和行业间的投融资壁垒。完善保护文化产业和支持文化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中小文化产业的投资不应该只限制在文化产业的创意层,而应该落实到文化产业最终的产品和文化产业落地生根的地方。为文化产业创造公平的融资环境,对于推动文化产业落地生根和发展壮大非常必要。
(三)明确保护文化投资产权。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如果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资文化产业其资产权益和收益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其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将大大降低,不利于文化产业如金融的融合。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市场化等新的发展机制中,可能会发生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权利侵害。因此,明确保护文化投资产权才能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西藏股份制银行的融合。
(四)构建综合性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西藏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的细分市场,围绕着文化产业高附加值、高技术的特点。构建文化产业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体系,选择资质合适的,资本雄厚的文化企业作为投资的核心企业,联系中小文化企业,打造上下连贯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形成产业价值链。保证银行和文化产业的盈利和合理借贷关系。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分散单个文化企业贷款风险和银行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