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凤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滨水景观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文化、地域、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不同所形成不同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被人们称为地域性滨水景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千篇一律的设计使得滨水景观失去了地域特色,因此,探寻快速高效的地域性滨水景观的设计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重要。这也将会成为解决城市形象塑造问题的重要手段。
1.物质要素。在地域性滨水景观的设计过程之中,物质要素的概念非常之广。诸如平原、高山、盆地、陡坡、森林、溪流、大川、清泉等自然风景这类独具特色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是物质要素;诸如地貌、植被、阳光、动植物、水、等自然界中的元素也可以是物质要素;像建筑、耕田、农家等人们建造的实体物也是物质要素。进一步来讲,自然肌理与城市肌理也是物质要素的景观, 这些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在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中慢慢形成的具有本土特征的景观。
2.非物质要素。在地域性滨水景观的设计中,我们把物质以外、由当地的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风土人情等要素形成的对滨水景观设计产生影响的因素称为非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它的特点主要是可以体现滨水景观的地域文化。人们把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特色称为非物质形态的地域性景观。除此之外,在大自然中特有的演变规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规律也称为非物质形态的地域性景观。自然文化是地域性景观的主体。它是该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所形成的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它体现了风景园林在建造上的必要性和自然存在上合理性。我们把自然界中所特有的规律,也称为自然的文化。它也体现了人们在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所需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在城市滨水区中,人们一般把景观的类型分成三大类: 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人们把根据地域的原有地形和原有的地貌所形成的的自然状态、植物、水域等,因势利导,对环境进行的重塑后形成的景观称为自然景观;人们把以根据生存生活所需而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道路、广场等称为人工景观。这类景观综合了人们设计、环保、美观等因素、是塑造成的与自然和谐的人工艺术景观。人文景观主要体现的是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延绵,它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人文活动景观, 一是历史文化景观。
(一)尊重生态自然协调。滨水景观设计的合理与否,关乎着地域的生态平衡与否。合理的滨水景观设计可以将地域的整体环境有效融入空间布局,综合对当地的森林、农田等自然肌理和地域乡土树种等因素进行考虑,因势利导来设计。在具体设计时,要强调对自然、生态和人文的保护,尊重自然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开发建设。同时要重视乡村内部生态循环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持生态平衡,协调生态环境,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的目的。
(二)展示地域乡土风貌。地域性滨水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地域乡土风貌,它是城市建设之魂。在具体设计中,要充分提取和吸收本土文化设计元素,深入挖掘地方传统特色,更好地将本地独有的乡土风貌展示出来。要依托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形成特色鲜明、可识别度高的滨水活动场所,以满足人们的日常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
(三)注重材料环保节约。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当地自然为依托,充分整合多种资源。结合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尊重自然规律,实现材料节约和环保的功能。在进行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时,结合自然要素,应用生态工程技术,营造满足人们需求、极具环保特性、赋有自然能力自然空间。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结合现有的条件,考虑以有的元素,精心规划,把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环境融洽的、自然的、和谐的的融和在一起。
(四)充分挖掘场地资源。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需要我们充分的挖掘场地的资源。这是一个充分利用和高效配置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场地资源,将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改善,合理布置,重新组合。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需要最大程度的吸收可以吸收的元素,充分挖掘可以挖掘的元素,最大程度的挖掘出场地中可利用的元素。同时,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视角,可以及时的发现场地的问题所在,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的目标是达到视觉审美、空间使用、环境改善上的最优设计。这就需要利用现有的、可以改善的、合理的要素来达到目的。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把握未来。结合历史是要以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结合现有状况,考虑未来发展,准确把握场地发展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尽管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维护模式,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结语:现今滨水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避免批量生产和千篇一律的设计,突出滨水景观的地域特色、环境特性、文化特色、成为滨水景观设计的重难点。因此,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需要以人为本、尊重生态,把握历史脉络,结合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充分考虑地区特色和历史文化。同时,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为塑造出更多具有鲜明特征的、辨识度高的、可持续发展的滨水景观而努力,实现人、水和地域的和谐发展。